2020-07-14

第六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25日启幕

  • 2018年04月23日 10时54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当乡村振兴战略遇到“全面落实年”,会激发出怎样的活力?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乡村振兴”纳入了国家战略。自2017年11月成都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后,科学明晰了成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方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高举着“试验区”大旗的成都,正在实践一场新的突破。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抓项目建设、抓科技创新、抓产业融合、抓脱贫攻坚……围绕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五项改革”,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广袤的成都城乡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滚滚热潮正在勃发,一幅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图画正在徐徐展现。

      正值第六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即将召开,届时17个国家、1500余家展商带来全球农产品在此荟萃,农业全产业链产品和技术上下游在这里有效对接互动,众多助推乡村振兴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要素资源集聚迸发,也是成都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4月25日-28日,市民们都可来参会逛展,透过农博会,看看成都农业农村之变。

      变

      项目带动

      大项目带动荒山将变金山

      点位:金堂县淮口镇龚家村

      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来到金堂淮口镇龚家村,山脚下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几栋造型优美的大型建筑物已粗具雏形。“这里将是油橄榄博物馆、油橄榄加工体验中心和油橄榄研究院,其主体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将进行装修,预计5月1日前就能竣工了!”四川聚峰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张邵铭说。

      和张邵铭一样,当地村民刘建也对眼前的变化憧憬不已。这个建设投资4.6亿元的项目,不仅有油橄榄的体验中心,还有花园餐厅、婚纱摄影基地、农业采摘大棚、航空育种基地、西班牙风情酒店、田园农庄、龚家山庄等,“现在我在工地上打工,一个月挣8000元,等项目建好了,我要自己开个农家乐,挣更多的钱!”他说。

      聚峰谷项目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北节点,将通过发展油橄榄产业基地10000亩,带动金堂县十万亩油橄榄产业。同时,项目区内还有红枫园800亩,蓝花楹主题园800亩,林下中药材1000亩,其他特色农业200亩,引进油橄榄古树约55株。农业产业计划投入资金约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2.6亿元。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这不仅是金堂县乡村振兴的思路,也是整个成都市推动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落地落实的具体抓手。3月28日,成都市举行2018年全市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128个,总投资1041.2亿元,涵盖了农村产业、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重要领域。按照全市的计划,成都将实施第一批重大项目554个,总投资3592.8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784.1亿元。

      变

      科技创新

      建大棚搞原种高科技带来高效益

      点位:高新区草池镇三渔村

      进入4月,高新区草池镇三渔村一片现代化钢架智能大棚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青薯9号”脱毒马铃薯原种项目在这里种植成功了,这个高科技项目,不仅为该村的集体经济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让当地农民看到了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带来的希望。

      “都是土豆,高科技种出来的是不一样!你瞧,不仅品质好,产量也高!”拿着一颗“青薯9号”原种,农民王家明看了又看,“是啊,以前觉得这样的大棚都是电视里才有的!”村民们纷纷表示。

      “青薯9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马铃薯品种,株丛繁茂性强、结薯集中、耐旱耐寒、丰产抗病,与其他品种相比,平均增产25%以上。据项目技术指导方——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3年,公司就成为“原农业部薯类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此次三渔村以集体经济筹资65万元建成5亩电动遮阳、自动喷灌的高标准生产大棚,不仅将公司的“实验室”搬到了田间,还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第一季共种植种苗40余万苗,每亩产值8-10万元,纯收益达到15万元!

      乡坝头也要有高科技,这不仅是三渔村村民们的感受,也是成都市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之一。按照规划,成都市将实施农业科技创新“211”行动,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到2022年,全市引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达到100个以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达到1000项以上,推动重点农业技术的示范应用达到100项。

      变

      产业融合

      千亩柚园串起农商文旅全产业链

      点位:新都区斑竹园镇

      “戴老板柚子茶还有没存货?”“早就没有了!”“那柚子脆呢?”“去年刚上市一个月就卖完了。”今年的新柚才刚开花,新都区斑竹园镇的村民戴文礼隔三差五就能接到镇上“花香果居”国家AAA级景区游客中心特色农产品体验区打来的电话,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希望采购当地特色的柚子制品带回家。

      依托“新都柚”种植传统,新都区以柚花为媒,以柚果为基,以柚居为特色,在斑竹园2000余亩标准化柚子园中精心打造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文明为一体的“花香果居”现代农业与田园休闲观光旅游景区。看着一群群游客涌入景区,返乡创业大学生戴文礼果断抓住商机,以本地特产新都柚为原料,加工出柚子茶、柚子脆果脯等产品。“去年初次小规模尝试就挣了一万多元,深加工后的价格是鲜柚的三倍,今年还要继续发展!”看着自己的创业项目逐步走上正轨,今年戴文礼将柚子制品投入工厂化批量生产,并进驻京东网上商城,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成都市将按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行动。力争到2022年,全市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0个以上,提升建成特色主题民宿200个、特色文化酒店100个、农业文化创意基地200个、森林康养基地50个,农商文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产值突破1500亿元,打造形成食品饮料、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和饲料加工5个千亿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第六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25日启幕

  • 2018年04月23日 10时54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当乡村振兴战略遇到“全面落实年”,会激发出怎样的活力?

      党的十九大首次将“乡村振兴”纳入了国家战略。自2017年11月成都市召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大会后,科学明晰了成都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着力方向,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系列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创新思路、深化改革、加快发展……高举着“试验区”大旗的成都,正在实践一场新的突破。

      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抓项目建设、抓科技创新、抓产业融合、抓脱贫攻坚……围绕成都市乡村振兴“十大工程”“五项改革”,各项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实施,广袤的成都城乡大地上,乡村振兴的滚滚热潮正在勃发,一幅美丽宜居公园城市的图画正在徐徐展现。

      正值第六届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即将召开,届时17个国家、1500余家展商带来全球农产品在此荟萃,农业全产业链产品和技术上下游在这里有效对接互动,众多助推乡村振兴和现代都市农业发展的要素资源集聚迸发,也是成都市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4月25日-28日,市民们都可来参会逛展,透过农博会,看看成都农业农村之变。

      变

      项目带动

      大项目带动荒山将变金山

      点位:金堂县淮口镇龚家村

      沿着弯弯曲曲的水泥路来到金堂淮口镇龚家村,山脚下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几栋造型优美的大型建筑物已粗具雏形。“这里将是油橄榄博物馆、油橄榄加工体验中心和油橄榄研究院,其主体已基本完成,接下来将进行装修,预计5月1日前就能竣工了!”四川聚峰谷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基地负责人张邵铭说。

      和张邵铭一样,当地村民刘建也对眼前的变化憧憬不已。这个建设投资4.6亿元的项目,不仅有油橄榄的体验中心,还有花园餐厅、婚纱摄影基地、农业采摘大棚、航空育种基地、西班牙风情酒店、田园农庄、龚家山庄等,“现在我在工地上打工,一个月挣8000元,等项目建好了,我要自己开个农家乐,挣更多的钱!”他说。

      聚峰谷项目位于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北节点,将通过发展油橄榄产业基地10000亩,带动金堂县十万亩油橄榄产业。同时,项目区内还有红枫园800亩,蓝花楹主题园800亩,林下中药材1000亩,其他特色农业200亩,引进油橄榄古树约55株。农业产业计划投入资金约3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约2.6亿元。

      以大项目带动大发展,这不仅是金堂县乡村振兴的思路,也是整个成都市推动乡村振兴“十大重点工程”和“五项重点改革”落地落实的具体抓手。3月28日,成都市举行2018年全市乡村振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集中开工项目128个,总投资1041.2亿元,涵盖了农村产业、生态文明、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重要领域。按照全市的计划,成都将实施第一批重大项目554个,总投资3592.8亿元,2018年计划投资784.1亿元。

      变

      科技创新

      建大棚搞原种高科技带来高效益

      点位:高新区草池镇三渔村

      进入4月,高新区草池镇三渔村一片现代化钢架智能大棚内,洋溢着丰收的喜悦——“青薯9号”脱毒马铃薯原种项目在这里种植成功了,这个高科技项目,不仅为该村的集体经济注入了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还让当地农民看到了科技创新为现代农业带来的希望。

      “都是土豆,高科技种出来的是不一样!你瞧,不仅品质好,产量也高!”拿着一颗“青薯9号”原种,农民王家明看了又看,“是啊,以前觉得这样的大棚都是电视里才有的!”村民们纷纷表示。

      “青薯9号”是青海省农林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选育的马铃薯品种,株丛繁茂性强、结薯集中、耐旱耐寒、丰产抗病,与其他品种相比,平均增产25%以上。据项目技术指导方——成都久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早在2013年,公司就成为“原农业部薯类作物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此次三渔村以集体经济筹资65万元建成5亩电动遮阳、自动喷灌的高标准生产大棚,不仅将公司的“实验室”搬到了田间,还免费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第一季共种植种苗40余万苗,每亩产值8-10万元,纯收益达到15万元!

      乡坝头也要有高科技,这不仅是三渔村村民们的感受,也是成都市推动乡村振兴的着力点之一。按照规划,成都市将实施农业科技创新“211”行动,争创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规划建设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力争到2022年,全市引进培育农业科技创新团队达到100个以上,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达到1000项以上,推动重点农业技术的示范应用达到100项。

      变

      产业融合

      千亩柚园串起农商文旅全产业链

      点位:新都区斑竹园镇

      “戴老板柚子茶还有没存货?”“早就没有了!”“那柚子脆呢?”“去年刚上市一个月就卖完了。”今年的新柚才刚开花,新都区斑竹园镇的村民戴文礼隔三差五就能接到镇上“花香果居”国家AAA级景区游客中心特色农产品体验区打来的电话,前来休闲旅游的游客希望采购当地特色的柚子制品带回家。

      依托“新都柚”种植传统,新都区以柚花为媒,以柚果为基,以柚居为特色,在斑竹园2000余亩标准化柚子园中精心打造集特色产业、乡村旅游、民俗文化、生态文明为一体的“花香果居”现代农业与田园休闲观光旅游景区。看着一群群游客涌入景区,返乡创业大学生戴文礼果断抓住商机,以本地特产新都柚为原料,加工出柚子茶、柚子脆果脯等产品。“去年初次小规模尝试就挣了一万多元,深加工后的价格是鲜柚的三倍,今年还要继续发展!”看着自己的创业项目逐步走上正轨,今年戴文礼将柚子制品投入工厂化批量生产,并进驻京东网上商城,实现线上线下同步销售。

      为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成都市将按照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思路,大力实施“农业+旅游”“农业+文创”“农业+康养”“农业+会展”行动。力争到2022年,全市建成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以上、市级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区20个以上,提升建成特色主题民宿200个、特色文化酒店100个、农业文化创意基地200个、森林康养基地50个,农商文旅融合新产业新业态产值突破1500亿元,打造形成食品饮料、休闲旅游、农产品物流、农村电商和饲料加工5个千亿产业集群。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