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公立医院改革破浪前行
2014年,南充公立医院改革迎来一个节点:与重庆等城市一起,被列为第二批公立医院改革国家联系试点城市,又是全省唯一……
两个唯一说明:南充公立医院改革一路破冰前行,挺入深水区,成效累累,老百姓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务工作人员积极性提高的目标初步实现。时光进入公立医院改革的第6个年头,南充的公立医院改革仍将破浪前行。
分级诊疗南充经验向全国推广
今年3月28日,一个意想不到的消息传到市卫计委,国务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向全国推广南充建立分级诊疗制度这一做法。
在市卫计委医管办主任张贤良的记忆中,2014年初我市决定在全市公立医院推行分级诊疗,本意是实现“大病、疑难病症到大医院、小病在基层医院”,结果竟遭到大医院、基层医院、患者三方的不满意。大医院不高兴的是,一部分患者被“分流”到了基层医院,担心影响自己的收入;基层医院不满意的是,按照目前的体制,基层医院(乡镇、街道卫生院)医生的收入,并不是根据患者的多少来决定,看多看少一个样;患者不依的是,我生了病,想在哪里看就在哪里看,愿意享受好的医疗服务,干嘛要受限制?
甚至是在公立医院改革制度的设计和制订者中,都存在分歧,这个三方都不满的制度能推得走吗?
顶着压力,2014年10月,市政府印发《关于建立完善分级诊疗制度的实施意见》,在全市实施分级诊疗。按照疾病的轻、重、缓、急及治疗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级,不同级别的医疗机构承担不同的疾病治疗。参保(参合)人员在市内(或市外)就医时,遵循“县级及以下医疗机构(首诊医疗机构)—市级三甲医疗机构—省级三甲医疗机构”的就诊程序,目的是形成“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就医制度,以及“小病在基层,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格局。
制度虽已形成,但推行起来并不容易。市委、市政府又推出了一系列人性化的措施,患者在不知情的情况下,第一次不经过基层医院首诊,直接在上级医院就诊,医疗费仍然予以报销,但是必须签订承诺书,下次严格遵循分级诊疗制度。同时对基层医疗机构的绩效分配政策予以调整,以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积极性。
一年多时间的分级诊疗实践显示:市内三甲医院门诊人次、住院人次分别下降9.1%、7%,但业务收入不降反升,县域内就诊率则从78%上升到90.2%。三甲医院等大型医院主要承担了疑难杂症的治疗,患者小病、普通病、常见病的治疗,则主要选择基层医院,不仅群众的就医习惯逐渐转变,医疗负担降低,小医院冷清、大医院人满为患的现象也得到缓解。
“改革,既要精心做好顶层设计,又要‘摸着石头过河’;既要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要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市发改委一位参与分级诊疗制度设计的人士谈起这场改革时说。
做强实力提升患者满意度
6月5日,家住阆中市老观镇的张晓平感到腰部疼痛,当天上午9时,他来到镇中心卫生院检查。在医院拍完片子后,9时30分,老观镇中心卫生院医务人员就将所拍片子通过专线传送到市临床医学影像集中诊断中心,该中心的专家迅速将片子转化为数码影像现场诊断,得出的诊断结果为腰椎骨质增生。10时36分,专家将诊断结果回传至老观镇中心卫生院。
“通过影像集中诊断中心,在乡镇看病的患者,也能享受到三甲医院的服务。”市中心医院副院长母其文说。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南充公立医院改革,杀出的另一条“血路”是做强基层医疗机构实力,让患者心甘情愿在基层医院就医,成立临床医学影像集中诊断中心就是举措之一。
以全市450余家乡镇卫生院为例,前些年,国家免费为每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X光机。但2012年底,卫生部门在一次摸底调查中发现,有20%的乡镇卫生院X光机闲置,一些乡镇卫生院的X光机甚至连包装箱都没有打开。原因一是乡镇卫生院缺少专业技术人才,专业程度不够;二是大量乡镇卫生院没有洗片、加热等配套设备。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2013年4月1日,全省首家临床医学影像集中诊断中心在市中心医院诞生,全市部分乡镇卫生院加入中心实现“联网”,一方面由中心医院派出专家对基层卫生院医技人员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另一方面,卫生院所拍片子及时通过专线网络传到影像集中诊断中心,中心的专家最快四五分钟,最迟半个小时就可以下达诊断书,并回传至基层医院。
张晓平算了一笔账,如果到南充拍片、检查,往返至少需要一整天,路费、检查费等大概500元左右。在乡镇卫生院拍片、检查,时间仅20余分钟,费用仅180余元。
患者得到的是实惠,对于老观镇中心卫生院来说,则是闲置的设备发挥了应有的作用,还有三甲医院的专家作“后盾”,医院实力明显增强。医院还不需要购置洗片机、加热机、胶片等辅助设备,减少了投入。
成立两大医疗集团,也是做强基层医院实力的一个重大举措。2013年、2014年,市中心医院和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两大医疗集团在南充挂牌成立,两大医疗集团对全市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实行整合。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医疗集团的触角还延伸到了广安、巴中、遂宁、达州、绵阳等地,实现以强带弱、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在区域内构建起了“两强引路、共同发展”的医疗服务格局。
为了让患者享受到公立医院改革实实在在的红利,自公立医院改革大幕开启以来,目前全市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全部取消了药品加成;扩大预约诊疗、服务承诺、投诉处理、夜间门诊、第三方评价、服务公开、病人回访、单病种控费等优质服务措施,大大提升了群众对医疗服务的满意度;建立法人治理结构、推行院长职业化、取消院长行政级别、构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一项项创新制度稳步推进;市中心医院新门诊大楼、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新院区相继投入使用,部分县级综合医院搬迁、县级中医院建成,也实现了医疗总资源的做大做强……
改革激发强劲活力,改革推动发展,发展促进改革。2015年,市医改办委托第三方专业调查机构,专门就患者用药负担、医院服务态度等30多项医院服务项目,随机抽取了3125名对象进行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患者对医疗机构总体满意率达到96.5%,全市二、三级医院次均费用增幅年均降低5个百分点。
改革深入破题药品供应制度
南充公立医院改革大幕拉开已6年余,但在公立医院改革制度设计者一班人看来,仍然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医师多点执业推行力度不深;每千人编制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人数仍然没有达到全省前列水平;医疗资源配置仍然紧张,全市公立医院病床使用率超过100%,一些二、三级医院长期加床;在医疗高端人才方面,2015年,南充通过“嘉陵江英才”计划引进卫生计生人员1463人,引进硕士及以上研究生148名,培养省级突出贡献优秀专家、基层卫生拔尖人才6人,但如何才能将人才留在基层,也亟待破题……
市卫计委主任郑和平认为,导致医患关系紧张、老百姓医疗负担难以降下来的真正原因还是药价。2016年南充公立医院改革,则将在虚高药价上破题。
“全市所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已全部取消15%的药品加成,也就是说医院里药品已经是进价销售。”郑和平说,患者仍然认为药价偏高,主要原因是中间商太多。以当前的药品流通制度为例,药品到达患者手中,要经过药厂—批发商—经销商A—经销商B……最后才能到达医院和患者手中,中间遭遇层层加价。今年我市公立医院改革,则将剑指这一“痛点”,力争将药品流通渠道精减为:药厂—批发商—医院—患者,或者是药厂—医院—患者,挤干药品价格虚高水分。
在今年的全市公立医院改革清单中,人事薪酬、人事保障、医保支付改革等也将启动。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