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巴中五年地灾避险搬迁 6万群众圆安居梦搭致富桥

  • 2016年05月18日 15时50分
  • 来源: 巴中新闻网
  • 【字体:

  • 一排排整齐安全的新村楼房

      “从山上搬进新村,再也不担心山体滑坡,暴雨天也不怕睡不着觉了。”宽阔的柏油路、整齐漂亮的楼房、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宁静舒适的环境,近日,巴中新闻网记者在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感受到该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给41户村民带来的福音。村里的地灾避险搬迁项目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安居梦,还搭起了村民的致富桥。

      曾经汛期不敢住家里,避险搬迁住新居

      巴中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由于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境内地质灾害频发、多发和易发。家住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村民金光城居住的地方就曾长期受到山体滑坡的威胁。

      金光城原来的家住在一个半山腰上,每年汛期来临时,由于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只要一下大雨全家人都不敢在家中居住,只有到亲戚家中或者搭棚子临时居住,等待大雨过后确定房屋安全才敢回家。身患2级残疾的金光城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屡次想要搬家却没有经济能力,无赖之下只能战战兢兢地居住在离集镇20里远的半山上20多年。

      2014年以来,巴中市在水宁寺镇枇杷村捆绑式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大国土资源项目,统一修建新农村聚居点,金光城家也搬进了新居。说起这事儿,金光城老两口十分高兴,旧居300多平方米的房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政策补助资金10万元,修房子主体自己出资5万元就建成一幢两层半高180平方米的新楼房,“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很是完善,和城里的楼房小区环境相差无几。”


    地灾避险搬迁后的巴山新居及部分产业

      安居乐业兴产业,群众收入有来源

      “如今生活便利了,人也集中了,家中房前屋后还有4、5分土地种植蔬菜,完全足够自己家人食用。我们还做起了小超市的生意。”在自家门前,金光城的妻子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像金光城家这种情况的人很多,群众生活困难吃粮靠老天,收入靠打工,贫困程度深。通过国土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枇杷村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枇杷村支部书记杨彬对巴中新闻网记者说。

      据介绍,枇杷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涉及搬迁农户41户,销号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村民们通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补助资金叠加项目,自搬进新居以来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村里还修建了留守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室、老年人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和公共锻炼休闲区域等基础设施,村民的居住条件明显转好。

      同时,该村还通过土地整合流转的方式发展银杏、枇杷、丹参等产业,正式投产之后预计银杏采叶收入2000元/亩、枇杷5000元/亩、丹参2000元/亩,年收入达到人均2万元左右,切实让搬迁安置群众生活有改善、生产有保障、收入有来源。


    巴山新居和村里的基础设施

      全市5年搬迁6万群众,建地灾避险搬迁聚居点53个

      据巴中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巴中全市累计发生地质灾害险情2397起,灾情1255起,直接经济损失2.8亿余元,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4.2万人,成功避险61起,避免伤亡11711人;在消除地灾隐患方面,自2011年以来,巴中市累计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45处,排危除险190处,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3.53亿元,有效保护了8792户3万余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搬迁避让地质灾害方面,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2011年以来组织了16091户6万余名群众,投入专项补助资金3.72亿元,搬迁远离了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投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3615万元,集中打造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聚居点53个。

      “让群众主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巴中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地质灾害防范是“生命工程”,必须要带着思路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成为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和廉政工程。 (记者 余开洋 实习记者 何靖蓉)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巴中五年地灾避险搬迁 6万群众圆安居梦搭致富桥

  • 2016年05月18日 15时50分
  • 来源: 巴中新闻网

  • 一排排整齐安全的新村楼房

      “从山上搬进新村,再也不担心山体滑坡,暴雨天也不怕睡不着觉了。”宽阔的柏油路、整齐漂亮的楼房、配套完善的基础设施、宁静舒适的环境,近日,巴中新闻网记者在巴中市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感受到该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给41户村民带来的福音。村里的地灾避险搬迁项目不仅满足了村民的安居梦,还搭起了村民的致富桥。

      曾经汛期不敢住家里,避险搬迁住新居

      巴中市地处四川盆地东北边缘大巴山系米仓山南麓,由于地处特殊的地理位置,境内地质灾害频发、多发和易发。家住巴州区水宁寺镇枇杷村村民金光城居住的地方就曾长期受到山体滑坡的威胁。

      金光城原来的家住在一个半山腰上,每年汛期来临时,由于容易发生山体滑坡,只要一下大雨全家人都不敢在家中居住,只有到亲戚家中或者搭棚子临时居住,等待大雨过后确定房屋安全才敢回家。身患2级残疾的金光城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屡次想要搬家却没有经济能力,无赖之下只能战战兢兢地居住在离集镇20里远的半山上20多年。

      2014年以来,巴中市在水宁寺镇枇杷村捆绑式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避险搬迁三大国土资源项目,统一修建新农村聚居点,金光城家也搬进了新居。说起这事儿,金光城老两口十分高兴,旧居300多平方米的房屋,地质灾害避险搬迁等政策补助资金10万元,修房子主体自己出资5万元就建成一幢两层半高180平方米的新楼房,“水、电、绿化等基础设施很是完善,和城里的楼房小区环境相差无几。”


    地灾避险搬迁后的巴山新居及部分产业

      安居乐业兴产业,群众收入有来源

      “如今生活便利了,人也集中了,家中房前屋后还有4、5分土地种植蔬菜,完全足够自己家人食用。我们还做起了小超市的生意。”在自家门前,金光城的妻子乐呵呵地对记者说。

      “像金光城家这种情况的人很多,群众生活困难吃粮靠老天,收入靠打工,贫困程度深。通过国土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枇杷村已经发生了根本变化。”枇杷村支部书记杨彬对巴中新闻网记者说。

      据介绍,枇杷村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涉及搬迁农户41户,销号地质灾害隐患点3处,村民们通过地质灾害避险搬迁项目补助资金叠加项目,自搬进新居以来不仅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村里还修建了留守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室、老年人活动中心村卫生室和公共锻炼休闲区域等基础设施,村民的居住条件明显转好。

      同时,该村还通过土地整合流转的方式发展银杏、枇杷、丹参等产业,正式投产之后预计银杏采叶收入2000元/亩、枇杷5000元/亩、丹参2000元/亩,年收入达到人均2万元左右,切实让搬迁安置群众生活有改善、生产有保障、收入有来源。


    巴山新居和村里的基础设施

      全市5年搬迁6万群众,建地灾避险搬迁聚居点53个

      据巴中市国土资源局提供的数据显示,近五年来,巴中全市累计发生地质灾害险情2397起,灾情1255起,直接经济损失2.8亿余元,紧急转移安置群众14.2万人,成功避险61起,避免伤亡11711人;在消除地灾隐患方面,自2011年以来,巴中市累计实施地质灾害工程治理145处,排危除险190处,投入地质灾害治理资金3.53亿元,有效保护了8792户3万余名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在搬迁避让地质灾害方面,推动城乡一体化方面,2011年以来组织了16091户6万余名群众,投入专项补助资金3.72亿元,搬迁远离了地质灾害隐患威胁,投入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补助资金和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3615万元,集中打造地质灾害防灾避险搬迁安置聚居点53个。

      “让群众主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巴中市国土资源局负责人表示,地质灾害防范是“生命工程”,必须要带着思路开展地质灾害避险搬迁安置工作,把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建设成为民生工程、安全工程和廉政工程。 (记者 余开洋 实习记者 何靖蓉)

    责任编辑: 李莎莎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