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川南临港片区:打造沿江开放型经济新高地
结合自身实际,大胆探索、自主创新,是川南临港片区一直以来秉持的发展理念。
作为“一带一路”上的重要节点,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将围绕制度创新这个核心任务,规范服务、提升时效,带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开放合作的比较优势。
与普通的行政审批单位不同,在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川南临港片区综合服务大厅内,前来办理各类事宜的市民排队拿号,有序办理业务。“就像在银行办业务一样,很方便,工作人员也很热情。”前来办理审批事项的市民伍维光说。
发生变化的不仅仅是环境,审批时限的大幅压缩,才是自贸区改革创新的主要成果——自贸区内所有行政审批事项办理时限均比法定时限平均提速80%。
效率的提升,是更加规范,更加精准的行政审批标准化之后的成果。
自贸区将行政审批事项有关类型和状况的应对方法,都纳入标准化的操作方案中来,这意味着不管来办理事务的市民是不是“新手”,都可以轻松地根据标准化方案进行操作。
而工作人员也只能根据细化的操作方案执行,几乎不再具有“自由裁量权”。
目前,行政审批局有8个办事大厅,总面积5000多平方米,形成了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便民服务为一体的政务服务综合体,创新推出“一窗受理、接办分离”审批机制,创新研发自贸区“一窗受理”行政审批系统,变以往“多头受理”为“一窗受理、接办分离”。各部门配合“一窗接件”模式创新推出无纸化退税、社保五险统核统收等便利措施,基本实现了只跑“一次路”;特别是在税务服务领域,创新推出定制税务服务、“电子发票”和“邮寄办税”等制度,多项业务实现“一次都不用跑”。
9月14日10时,随着汽笛声响起,载着264个标箱的“航旭801”船舶从泸州港国际集装箱码头起航,沿长江向上海驶去。
这是从泸州港至上海港的首班“天天直航快班”,从14日起,每日一班直发上海,沿途基本不挂靠,原本需要15-18天时间,现在只需要8-10天便可抵达。
“天天直航快班”由泸州港搭建公共服务平台,联合各家船舶公司,整合船舱资源,采取“定航线、定船期、定船名、定挂港、定价格”的新模式,将其所有信息及时公布于泸州港信息平台。
提升不仅仅体现在物流上。产业发展上,川南临港片区优势也正在凸显。
日前,一批货值13万美元的“泸州造”手机在泸出口通关。这是四川自贸区川南临港片区智能终端生产企业首次在泸州申报出口。该批次“泸州造”采用了全国通关一体化模式申报出口,企业在泸州申报,货物经深圳海关所属某口岸海关出口至香港,从申报到单证放行全程不到1分钟。
自贸区的红利,吸引着东部智能终端企业纷纷向川南临港片区转移、聚集。目前,已有80余家智能终端企业在自贸区注册并投产,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享受海关创新改革带来的便利。
“我们立足沿海沿边沿江协同开放,精准承接产业转移。”川南临港片区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说,川南临港片区通过深入分析研判,科学制定智能终端等产业扶持政策,重点围绕智能终端、航运物流、港口贸易、汽车零部件、金融、现代医教服务业等产业开展精准招商,主动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