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绵阳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绵阳市工作方案》

  • 2017年08月16日 11时29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为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深入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日前,我市出台并下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绵阳市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土壤污染防治要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着力打造“美丽抬头可见”的美好家园。

      《方案》明确,力争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方案》指出,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工业集中发展区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遗留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力争到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调查果蔬、粮油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土壤,到2018年底前查明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污染物种类、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建立10年为一个周期的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制度,注重调查数据资料的分类整合、综合分析,为准确研判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提供依据。

      加强统一规划,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科学设置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基础点位、风险点位、背景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2018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省控监测点位设置,初步建成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实现各县市区、园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建成较为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方案》提出,依据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将农用地按照污染程度划分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20年底前,结合土壤污染详查,在全市农产品主产区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划定结果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审定。

      《方案》规定,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严格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现有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林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以发展林下经济种养模式的林地园地为重点,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要通过多种措施,达到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出台《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绵阳市工作方案》

  • 2017年08月16日 11时29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为切实改善土壤环境质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和人居环境安全,深入推进我市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土壤资源永续利用。日前,我市出台并下发了《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绵阳市工作方案》。

      《方案》提出,土壤污染防治要按照“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的原则,突出重点区域、重点行业和重点污染物,实施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治理,严控新增污染、逐步减少存量,形成“政府主导、企业担责、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的土壤污染防治体系,着力打造“美丽抬头可见”的美好家园。

      《方案》明确,力争到2020年,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基本保障,土壤环境风险总体得到基本管控。到2030年,土壤环境质量稳中向好,农用地和建设用地土壤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全面管控。到本世纪中叶,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方案》指出,开展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工业集中发展区及周边地区、工业企业遗留场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力争到2020年底前掌握重点行业企业污染地块分布及环境风险情况。开展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重点调查果蔬、粮油基地、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化畜禽养殖基地和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周边土壤,到2018年底前查明全市农用地土壤污染的面积、污染物种类、分布及其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情况,建立10年为一个周期的土壤环境状况调查制度,注重调查数据资料的分类整合、综合分析,为准确研判土壤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提供依据。

      加强统一规划,优化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科学设置土壤环境污染监测基础点位、风险点位、背景点位。2017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国控监测点位设置。2018年底前,完成土壤环境质量省控监测点位设置,初步建成全市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2020年底前,实现各县市区、园区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点位全覆盖,建成较为完善的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

      《方案》提出,依据国家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技术指南,开展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工作,将农用地按照污染程度划分为三个类别,未污染和轻微污染的划为优先保护类,轻度和中度污染的划为安全利用类,重度污染的划为严格管控类,以耕地为重点,分别采取相应管理措施,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2020年底前,结合土壤污染详查,在全市农产品主产区开展耕地土壤和农产品协同监测与评价,在试点基础上有序推进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逐步建立分类清单,划定结果逐级上报至省人民政府审定。

      《方案》规定,在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定的基础上,将符合条件的优先保护类耕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实行特殊保护,确保其面积不减少、土壤环境质量不下降,除法律规定的重点建设项目选址确实无法避让外,其他任何建设不得占用。严格优先保护类耕地集中区域现有重点行业企业环境监管。严格控制林地、园地的农药使用量,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及生物防治技术。完善生物农药、引诱剂管理制度,加大使用推广力度。以发展林下经济种养模式的林地园地为重点,实施分类管理,加强对重度污染林地、园地产出食用农(林)产品质量检测,发现超标的,要采取种植结构调整等措施,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要通过多种措施,达到全市土壤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