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构建覆盖全域的现代农村集体产权制度
成都市是全国率先开展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地方,并对未确权到户的土地、房屋等集体资产进行了清产核资和股份量化。按照中央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坚持以市场化为导向,以“确权赋能”为核心,以构建“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推进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自由流动为目标,开展了覆盖全域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市累计颁发各类农村产权证书近900万本,颁证率达到99.5%;共颁发股权证183.86万本,股份量化面达到98%,并建立了全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管理信息系统和农村集体“三资”监管系统。
产权归属逐渐明晰,各项权能不断完善,在成都的“先行先试”中,农村各类生产要素潜能被激活,农民有了持续增加的财产性收入,成都农村大地焕发出源源不断的发展新动力。截至目前,成都农交所农村产权交易14079宗、累计成交金额达到584亿元;全市土地流转面积477.4万亩,流转率达到59.9%;全市农村产权抵押融资金额186亿元;农民财产性收入占可支配收入的25%。
郫都区唐昌镇战旗村——
13余亩农村经营性建设用地拍了700多万元
每个月的18日,郫都区战旗村78岁的王大爷都会领到150元“村福利金”,而再过两年,这笔福利金将会增加到每月180元。
对于一个村庄来说,这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让村民们尝到这般福利的,是改革的力量。
战旗村位于成都西郊,曾是一个纯粹的农业村,尽管地处成都平原,自然条件优越,但在传统小农经济模式下,始终温饱有余,富裕很难。
转折来自于2014年。当年8月,战旗村被成都市列为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造试点村,率先形成了《郫县唐昌镇战旗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造试点工作方案》,提出了“两股一公司”集体经济管理与经营模式的新思路,成立了战旗村资产管理经营的经济组织,以2011年4月20日这天锁定的确权人口1704人为成员,经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大会讨论,决定由村议事会成员作为公司发起人,村两委会成员兼任董事会成员,村主任兼任董事长,党总支书记兼任总经理,村务监督委员会成员兼任公司监事会成员,于2015年8月注册了郫县唐昌镇战旗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将村内资产资源清产核资注入该公司,并授权公司进行管理和经营。
2015年9月7日,郫县公共资源交易服务中心内,敲响了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第一槌——该村13.447亩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与国有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挂牌成交,由四川迈高旅游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竞拍成功,用于第五季香境湖项目。
与以往开发商从政府手中取得国土建设用地使用权不同,这是全国第二宗、四川第一宗挂牌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地块,不仅收益705.97万元,让战旗村集体资产一举突破2000万元,还标志着四川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进入全面实施阶段。同年,郫都区等33个县(市、区)成为全国人大常委会授权开展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和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地区。
试点的作用显而易见——从2015年到目前,该区共有29宗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交易,交易面积349.88亩,成交金额2.1亿元。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荷包也不断鼓起——战旗村首宗地出让后,除预留集体经济发展资金外,人均现金分红520元,人均股份增值2600元。
温江天乡路社区——
两股一改变“权”为“利”
几年前,温江区万春镇天乡路社区54岁的高利洪都不会想到,自己会从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民变成有股份的“跷脚老板”——除了每月1500元的工资收入,他每年还有房屋租金收入和土地股分红。
为高利洪创造价值的,是毗邻国色天乡的温江区万春镇天乡后街。这条拥有3.6万平方米商铺的繁华街道是他们的集体资产,也让他们成为了令城里人羡慕的“有资产”的新型农民。
天乡路社区是成都市最早摸索农村集体经济股份化改革的社区。2007年,社区率先探索以“农村土地股权化、农村集体资产股份化、对集体资产进行股份制改造”为主要内容的“两股一改”试点工作,以当年9月30日为结算点,清产核资界定集体经济组织经营性净资产1921.2243万元,集体土地2298.37亩,商铺3.6万平方米,并成立了天乡路股份经济合作社,创新集体经济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
按照依法、自愿、民主、公正的原则,社区将集体所有的经营性资产、集体土地按“土地股”、“资产股”和“商铺股”量化到人。一是“土地股”,以土地面积一厘为1股,平均量化到人头。二是“资产股”,以1元为1股,又分为“人口股”和“农龄股”,其中人口股占折股资产总额的80%,体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人人有份原则;农龄股占20%,体现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多劳多得。三是“商铺股”,以1平方米为1股,人均8平方米入股量化,余下的为集体股份。
股权明晰了,合作社引入了具有多年商铺管理经验的金川公司,对3.6万平方米的商铺进行统一规划,统一招商,同时拿出18亩的集体建设用地,采用BOT模式,由金川公司投资修建天乡农贸市场,市场所有权归合作社,金川公司拥有40年经营权。在这40年中,公司每年都要向合作社支付递增式红利金,目前合作社已累计分得红利126万元。集体经济创造的利润还让社区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2015年合作社除了每年的股份分红,集体经济带来的还有公共服务的不断完善和居民生活品质的不断提高。近年来,合作社先后投资近400万元用于社区邻里活动中心、儿童之家、老年活动中心以及文化广场建设,每年投入30万多元用于农民素质培训和文化娱乐活动,以及各类节庆群众性活动,让社区居民们过上了城里人都羡慕的好日子。
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破冰”之地
沿着成青快速路,刚过了温江,路边一块“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的巨幅招牌引人注目。穿过一段乡村小道,一片或独栋,或双拼,颇有些异国情调的小“别墅”映入眼帘。正是初夏时分,房前屋后色彩缤纷的花儿,绿油油的蔬菜,弯弯曲曲的溪流和清新的田园环抱,好一幅乡村田园美景。
这就是有着“中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第一村”之称的都江堰市柳街镇鹤鸣村。作为成都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区(市)县之一的都江堰市,以柳街镇鹤鸣村为“点中点”开展试点,迈出了以农村确权办证为核心,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破冰”之举。这个位于成都远郊的川西小村庄,也因此将被载入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史册。
在这次实践中,柳街镇每家每户拿到了被大家称作“财产证明”的四个“红本本”——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房屋所有权证、土地承包经营权证、林权证,带来的效果也立即显现:鹤鸣村引进四川华西集团进行土地整治,把原来散居的农户集中安置。“村里原有建设用地408亩,集中居住后,只用了150多亩,节约出200多亩,我们把节约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拿到成都进行交易,换取了七八千万元资金”,村民告诉记者。
此后,成都市率先在全域范围内推进“承包地长久不变实测确权颁证”改革试点,鹤鸣村再次成为试点。经过这次调整,给农民颁发的证书上多了几个字——“长久不变”,确权的原则是:登记农村房屋和土地按现有户主登记,承包地确给现有经营者,农房确给现有户主,宅基地确给现有使用者,若需变更权利主体人,双方必须签订协议书。“长久以来,中国农民不拥有对自己土地的处置权,对自己的土地上产生的效益也不拥有分配权,以确权为核心的成都地改,最根本的意义就在于它厘清了农民的权利边界。”鹤鸣村的改革获得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的肯定,从这里开启的农村产权改革也被推广到全国。目前鹤鸣村的农地也已有70%以上进行了流转,曾经分散参差的地块变成了现代化蔬菜基地和水果基地,而被从土地上解放出的村民,或就近或外出上班,有了稳定的土地租金,他们过上了比城里人还要好的日子。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