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彼得霍夫国家博物馆藏文物特展6月11日在成都开幕
万余市民排队观展
中俄文化交流历史源远流长,因古代丝路而结缘,因现代丝路而发展。成都博物馆负责人表示,这次大展旨在通过展出反映俄罗斯历史文化的文物珍品,唤起公众对多元文化的理解和兴趣,促进当今不同文化的交融与发展。
坐落于圣彼得堡西郊的俄罗斯彼得霍夫博物馆,始建于1714年,是彼得大帝为纪念对瑞典进行的北方战争这一伟大胜利而兴建。昨日是开展首日,虽然展览在上午10点开幕式举行之后才对外开放,但上午9点过成博门口,慕名而来的观众就排成了长龙,静心等待。记者了解到,到昨日闭馆,共有万余名市民观展。
一走进展厅,就感受到了18世纪华丽的俄罗斯宫廷风,墙面的喷绘是将洛可可艺术运用得登峰造极的夏宫实景,似乎墙上的“镜子”都能映出夜夜笙歌的皇室贵族们,加上上百件记录王朝荣耀的文物,别有一番风情。徜徉在这一古典主义的世界里,时不时走过那道画中的长廊,推开那扇门,仿佛就可以看到宫殿的阳台上,大公和两位公主正在低声细语。
宝座肖像人气高
特展共分为彼得大帝与夏宫、罗曼诺夫王朝、皇宫建筑与皇室生活三个单元,展出的243件(套)文物,包括了生活用品、油画、瓷器、雕塑、衣物等等。其中俄罗斯国玺、油画《彼得一世审讯皇储阿列克谢》、油画《镜子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俄罗斯皇家宴饮瓷器、叶卡捷琳娜二世宝座等均属馆藏珍品。
现场,一面历代沙皇及王室成员肖像的油画墙,极为震撼。虽说这些创作者是宫廷画师,名气不大,但他们笔下的人物,却是大名鼎鼎,对俄罗斯历史文化的进程有着深远影响,比如居中的正是大家熟知的彼得大帝,作为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位伟大改革家,从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他以暴风骤雨般的改革,使俄罗斯跻身欧洲强国之列。彼得大帝旁边亚历山大一世的肖像,有些市民不熟悉,但是当讲解员告诉,他就是那位打败拿破仑的皇帝,被尊称为“欧洲的救世主”时,市民不由肃然起敬,更重要的是,战争时青年贵族随军前往巴黎,被欧洲文化震撼,俄罗斯文化艺术得到了极速发展。还有《镜子前的叶卡捷琳娜二世》,叶卡捷琳娜二世在俄罗斯人心中,是仅次于彼得大帝的一代英主,是俄罗斯历史上唯一一位被称为大帝的女沙皇。图中的她当时刚刚掌权,头戴一顶小皇冠,右手拿着一把扇子,指向的却是象征最高权力的皇冠和权杖,不怒自威。
了解了叶卡捷琳娜二世之于俄罗斯的意义,再来看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宝座,市民就能更深刻地理解它所代表的无上皇权与尊贵地位。这把造型典雅,装饰奢华的红色天鹅绒宝座人气极高。塔玛拉女士对记者说:“这次展览非常难说哪件文物最好,我们带来的每件都是最好的藏品,很多关于皇家生活的文物都值得一看。其中这件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宝座,是夏宫重要展品。叶卡捷琳娜二世为俄罗斯作出了很多贡献,因此她的宝座意义非凡。而且成都博物馆工作人员布展很专业,最终呈现了很好的视觉效果。”
80%文物不曾对俄公众开放
帝国夏宫展上,既有描绘中式书房的油画,一整套“中国味道”的宴会瓷器,还有描绘了中国丝绸织造场景的漆版画,让人惊喜地感受到中国文化的魅力。现场负责人告诉记者,17-18世纪,“中国风”席卷欧洲大陆,沙皇也对中式风格青睐有加。他们收藏了大量中国瓷器及其他工艺品,在夏宫内布置了多个富有东方韵味的房间。叶卡捷琳娜二世下令在大宫殿新装潢的中式书房就是其中一例。在展览现场,彩色喷绘再现了书房一隅,房间靠墙面摆放了许多中国雕漆围屏,并陈列了瓷器、中式家具等艺术品。
塔玛拉女士还说,这次展出的皇家生活用品很值得一看,小到“文房四宝”、针线盒、香水瓶,大到宴会餐具、俄式双槽咖啡壶等,俄国皇室的生活奢华,又充斥着多少繁复的细节和仪式感?从此可见一斑。
塔玛拉女士还透露,这次参展的200多件文物很多都不曾对俄罗斯公众开放。“它们在此之前都被放在储藏室里,我们曾详细考察过成都博物馆,这里的温度和湿度很适合展出这些珍贵的文物,因此我们把它们带来了。这个比例占到了80%,其中大部分都是油画。”塔玛拉女士指着一件白色的第六帝国勃兰登堡胸甲骑兵军团制服说:“比如这件沙皇尼古拉一世在1840年阅兵时穿过的军装,就从未公开亮相过。”
特别提醒:
为方便观众欣赏“帝国夏宫”展,成都博物馆破例周一不闭馆,今日照常对观众开放。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