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遂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 2017年04月28日 09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字体:
  •   “路上连积水都看不到,大雨来了也不怕。”4月24日至26日的连续降雨,没有让遂宁老城区嘉禾西路1至6巷居民提心吊胆。这份安心,来源于小区地下已完成的万余平方米“海绵城市”改造。

      2015年4月,遂宁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三年试点收官之年,遂宁“海绵城市”从一个几无参照的概念化表述,具化为城市街巷中市民方便的出行。

      “要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遂宁市委书记赵世勇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做实民生优先的“里子”,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生长。

      “海绵城市”建设接地气

      “海绵城市”怎么建?启动试点之初,遂宁人并不太明白。

      遂宁市海绵办负责人唐静还记得,刚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场地里,有从北方运来的透水砖,有从沿海运来的蓄水模块。“外来的供应材料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还严重影响工期。”唐静说,工地急需材料时,材料还在路上。

      更棘手的是本地技术荒。试点之初,从规划设计到现场施工作业,很多环节只能从外地请技术及施工人员。随后,遂宁发现,外来一些高大上的设计方案,高精尖的设备设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遂宁开始有计划地培养本地技术人才。一方面,牵手国家级建设单位,邀请专业团队常驻遂宁手把手指导;另一方面,分批次派出多个本地技术团队,到高校集中培训,到其他城市参观学习。两年时间,遂宁培养了一大批本地技术人才,使多个精巧的创新工艺得以运用。

      遂宁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明华说,通过对本地技术团队的改造优化,即使运用传统工艺和本地材料,也能实现“海绵”的效果。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全部材料基本来自川渝两地,材料本地化供应率达70%以上。

      在“小”“巧”“省”上下功夫

      东平大道是遂宁河东新区路网中的骨干道路,也是新区高标准建设的一条景观大道。

      依照外地专业设计机构提供的改造方案,4公里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要全面开挖,工程预算达1700万元。“全面开挖既抬高造价,还严重影响市民出行。”遂宁河东新区住建局副局长李建宁说。

      接手改造项目,李建宁并没有立即开工,而是同专业施工团队进行本地化的再设计。

      遵循“微创”改造思路,东平大道被切分为24个小段,分段设计改造方案。采用本地化的“微创”方案,东平大道项目在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只用了700万元的工程造价。

      对已建成区的“海绵城市”改造,遂宁彻底放弃大拆大建,通过本地化的技术攻关,在“小”“巧”“省”上下功夫,通过技术创新抠每一处细节的成本。遂宁还积极拓展多元投入渠道。目前,遂宁通过PPP模式、发行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等方式,吸引105.5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打造看不见的民生工程

      去年春节前,为庆祝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完成,一场坝坝宴在遂宁市城区复丰巷社区摆开。在社区业委会主任王泽富的印象中,这样热闹的聚餐在复丰巷还是第一次。

      复丰巷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开放式小区,由于地势低洼加之雨污混流,每逢雨季都得“看海”。遂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复丰巷地下铺设全新的排水管网和蓄水装置,实现雨污分流和蓄水调节,路面上铺装可透水的混凝土路面。“现在小雨出门都不湿脚了。”复丰巷的居民们看到了变化。

      这只是遂宁“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在地下做文章的‘海绵城市’建设,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民生工程。”王明华说,在遂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改造老旧小区、解决城市内涝、完善城市基础功能等一系列民生难题,始终被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目前,遂宁已完成市城区45个内涝点的整治,并经受住了2016年多场强降雨的考验。

      试点带来的民生改善,开了个好头。“十三五”期间,遂宁将拿出30多亿元,分年度分片区完成市城区6平方公里老旧小区立体式综合改造。今年,位于“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外的老城镇江寺片区,已启动“城市双修”及海绵化综合改造,计划投资近5亿元。(记者 袁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遂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 2017年04月28日 09时41分
  • 来源: 四川日报
  •   “路上连积水都看不到,大雨来了也不怕。”4月24日至26日的连续降雨,没有让遂宁老城区嘉禾西路1至6巷居民提心吊胆。这份安心,来源于小区地下已完成的万余平方米“海绵城市”改造。

      2015年4月,遂宁市成为全国首批16个“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市。三年试点收官之年,遂宁“海绵城市”从一个几无参照的概念化表述,具化为城市街巷中市民方便的出行。

      “要让城市既有面子,又有里子。”遂宁市委书记赵世勇认为,“海绵城市”建设就是做实民生优先的“里子”,让城市在绿水青山中生长。

      “海绵城市”建设接地气

      “海绵城市”怎么建?启动试点之初,遂宁人并不太明白。

      遂宁市海绵办负责人唐静还记得,刚开始,“海绵城市”建设场地里,有从北方运来的透水砖,有从沿海运来的蓄水模块。“外来的供应材料不仅增加了建设成本,还严重影响工期。”唐静说,工地急需材料时,材料还在路上。

      更棘手的是本地技术荒。试点之初,从规划设计到现场施工作业,很多环节只能从外地请技术及施工人员。随后,遂宁发现,外来一些高大上的设计方案,高精尖的设备设施,出现了“水土不服”的问题。

      遂宁开始有计划地培养本地技术人才。一方面,牵手国家级建设单位,邀请专业团队常驻遂宁手把手指导;另一方面,分批次派出多个本地技术团队,到高校集中培训,到其他城市参观学习。两年时间,遂宁培养了一大批本地技术人才,使多个精巧的创新工艺得以运用。

      遂宁市住建局副局长王明华说,通过对本地技术团队的改造优化,即使运用传统工艺和本地材料,也能实现“海绵”的效果。目前,“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全部材料基本来自川渝两地,材料本地化供应率达70%以上。

      在“小”“巧”“省”上下功夫

      东平大道是遂宁河东新区路网中的骨干道路,也是新区高标准建设的一条景观大道。

      依照外地专业设计机构提供的改造方案,4公里道路两侧的非机动车道、人行道和绿化带要全面开挖,工程预算达1700万元。“全面开挖既抬高造价,还严重影响市民出行。”遂宁河东新区住建局副局长李建宁说。

      接手改造项目,李建宁并没有立即开工,而是同专业施工团队进行本地化的再设计。

      遵循“微创”改造思路,东平大道被切分为24个小段,分段设计改造方案。采用本地化的“微创”方案,东平大道项目在符合“海绵城市”建设要求的前提下,只用了700万元的工程造价。

      对已建成区的“海绵城市”改造,遂宁彻底放弃大拆大建,通过本地化的技术攻关,在“小”“巧”“省”上下功夫,通过技术创新抠每一处细节的成本。遂宁还积极拓展多元投入渠道。目前,遂宁通过PPP模式、发行政府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等方式,吸引105.5亿元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打造看不见的民生工程

      去年春节前,为庆祝小区“海绵城市”改造完成,一场坝坝宴在遂宁市城区复丰巷社区摆开。在社区业委会主任王泽富的印象中,这样热闹的聚餐在复丰巷还是第一次。

      复丰巷是上世纪90年代建成的开放式小区,由于地势低洼加之雨污混流,每逢雨季都得“看海”。遂宁结合“海绵城市”建设,在复丰巷地下铺设全新的排水管网和蓄水装置,实现雨污分流和蓄水调节,路面上铺装可透水的混凝土路面。“现在小雨出门都不湿脚了。”复丰巷的居民们看到了变化。

      这只是遂宁“海绵城市”建设中的一个缩影。“在地下做文章的‘海绵城市’建设,就是一个看不见的民生工程。”王明华说,在遂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试点中,改造老旧小区、解决城市内涝、完善城市基础功能等一系列民生难题,始终被摆在优先考虑的位置。目前,遂宁已完成市城区45个内涝点的整治,并经受住了2016年多场强降雨的考验。

      试点带来的民生改善,开了个好头。“十三五”期间,遂宁将拿出30多亿元,分年度分片区完成市城区6平方公里老旧小区立体式综合改造。今年,位于“海绵城市”试点区域外的老城镇江寺片区,已启动“城市双修”及海绵化综合改造,计划投资近5亿元。(记者 袁敏)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