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探索推行“四区合一”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以前,我们的房子位于地质滑坡带,一遇刮风下雨就提心吊胆。现在,我们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心里踏实多了。”大竹县庙坝镇长乐村村民陈孝琼感慨地说。如今,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大背景下,乡村面貌的改变让人眼前一亮:一片片美丽的村庄散落在小镇四周,一间间别致的民居掩映在山水之间,一个个美丽的新村像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美丽田园之中……
突出规划引领绘就新村发展新蓝图
大竹县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示范区是我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试点,也是全市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一个缩影,其建设成效与我市推行田区(农建基础配套区)、业区(现代农业园区)、景区(乡村旅游景区)、社区(新型农村社区)“四区合一”模式建设幸福美丽新村的探索实践密切相关。近年来,我市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作为一项重大民生工程来抓,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目标,以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脱贫攻坚为统揽,探索推行了“四区合一”建设模式,实施了以扶贫解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为抓手的幸福美丽新村建设。
我市按照“全域、全程、全面”的理念,将县域范围内的所有农村作为一个整体来谋划,统一布局农村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和新村建设。结合全域灌溉、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连片扶贫、乡村旅游等专项规划,聘请专业机构科学编制幸福美丽新村示范区建设规划,科学定位发展主题,深挖村庄历史底蕴,彰显了多规衔接,突出了乡村味道,维护了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确保了一张图纸规划、一并整体推进、一套班子落实,实现了田区夯基础、业区推产业、景区优环境、社区促和谐,产村融合发展。
夯实基础配套构建新村建设新风貌
基础设施建设是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钢筋骨架”。我市遵循“市为主导、县为主体、连片规划、集成投入、整体推进”理念,按照先基建、再配套的方式,把“山水林田路、机电气园房”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实现了从单项规划向综合规划、从分散投入向集中投入、从“小而散”向规模连片、从重建轻管向建管并重的“四大转变”。
深入实施安全饮水、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土地整理、高标准农田建设、低产林低产田改造等项目,建成了“水相连、田成片、路相通、林成网”的“四网”全域覆盖,(紧转第二版)(紧接第一版)强力推进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社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实现了由分散布点向集中连片、单项突破向整体推进跨越。仅2016年,全市共整合各类项目189个、资金10.8亿元,2747个行政村水泥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户户通达,公共服务中心、健身广场、便民超市等"1+6"公共服务中心村村村布点,新建机电提灌站122座,建设高标准农田5.83万亩,土地整理8.99万亩,造林绿化5.44万亩,新建生产机耕道551公里,安装路灯1800余盏,增加健身娱乐等设施300余套。
发展特色产业构建新村发展新格局
近年来,我市坚持把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引领达州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跨越的总方略总遵循,按照“新村带产业、产业促新村”的工作思路,突出“绿色、富硒、生态、康养”特色,按照“品牌+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发展路径,建基地、强龙头、创品牌,用市场的力量驱动农业结构的深层次调整。
实施农业品牌发展战略、“互联网+农业”战略等一批发展特色产业的富民工程,大力发展"3+6"优势特色农业,建成方斗食用菌、庙坝秦王桃、渠南柑桔(柠檬)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连片发展渠县黄花、达川青花椒、开江莲藕等特色产业100多万亩,优势特色农业种植面积达235.8万亩。成功创建“食蜀硒友”、“硒旺达州”等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和巴山雀舌、渠县黄花、东柳醪糟、旧院黑鸡(蛋)、天源油橄榄等农产品驰名(著名)商标享誉国内外。万源市、渠县、宣汉县、通川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级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达州菜篮子”、“城乡通”等电商平台投入运营,全年实现网购网销达20亿元。
注重农旅融合开辟新村发展新路子
我市按照“一个幸福美丽新村就是一个乡村旅游景区”思路,深度开发农业休闲娱乐、生态价值、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建设一批现代农业庄园、农业主题公园、农业风情小镇、农业科普园,推进农业“接二连三”,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变生产资源为景观资源、变耕读文化为旅游文化、变新村社区为旅游景区,实现了园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产品变商品、劳动变运动、空气聚人气。
突出川东地域特征、农村特色和民俗特点,将耕读文明的元素、符号和故事融入新村建设各个环节,大力开发集休闲观光、农事体验、科技示范、休闲购物、怡情益智、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满足游客“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的旅游需求,相继打造出了宣汉洋烈水乡、开江宝塔荷香、渠县碧瑶庄园、下八米岩花海等一批“时尚”新村,建成乡村旅游示范县3个、乡村类国家A级景区17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82个、星级乡村酒店40家、星级农家乐92家、特色乡镇1个、精品村寨3个。宣汉洋烈新村成为“国家级4A旅游景区”和“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培育文明乡风丰富新村建设新内涵
我市始终把提升农民素质、激发内生动力作为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来抓,实施新村建设产业配套、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精神文明"1+5"和村落改造“改路、改水、改厕、改灶、改圈,整治环境”的"5+1"工程,加快推进"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建设,统筹推进医疗卫生、文化娱乐、代办服务、环境治理、社会治安“五进村”。探索建立村民理事会、社区物业管理委员会等新型农村社区管理机构,完善乡规民约约束机制,引入城市社区管理机制,形成村民约定、自主管理、自我服务的新型农村社区治理模式。
全面开展以“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为主要内容的“四好村”创建活动,通过集中学习、专家讲解、上门助学等方式开展政策宣讲、技能培训、创业谋划等培训,让村民们争做有文化、懂技术、明法理、守纪律的新型农民。利用广播、电教等方式组织村民学习文化科技、礼仪修养等知识,让村民们养成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化开展“好婆媳”、“五好家庭”、“好人好事”评比活动,营造平等、和睦、友爱的家庭关系和团结、互助、融洽的邻里关系,引导村民破除赌博、迷信、攀比、不孝等不良之风,努力形成崇尚科学、文明健康、向上向善的良好社会风气,树立村民典范,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传递社会正能量,增加了幸福美丽新村文明建设的内涵。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