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用“绣花”功夫打好脱贫攻坚硬仗
85个贫困村退出,27779名贫困人口脱贫——2017年,内江市脱贫攻坚目标清晰。
脱贫攻坚,无疑是当下最重要的一场战役。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是我们党立下的军令状。”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四川代表团审议时指出,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压实责任、精准施策、过细工作。
省委书记王东明在四川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要扎扎实实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今年1月5日召开的内江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突出脱贫攻坚“头等大事”,打好脱贫攻坚战。
为打赢这场硬仗,确保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致富、持续发展,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过程中,内江下足“绣花”功夫,探索出“造血式”扶贫新路。
摒弃“等靠要”
上下齐心苦干实拼
“我申请退出贫困户,把机会留给别人。我们就是要凭自己的双手脱贫致富!”今年1月,在市中区永安镇瓦堆湾村村民大会上,村民张仕先的表态更加坚定了全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不等不靠不要的脱贫致富决心。
近年来,瓦堆湾村聚焦“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发扬“敢挺”“苦干”“实拼”精神,落实“五个一批”帮扶措施,坚持壮大集体经济,推进农民增收致富。
春暖花开时节,记者在村民邓德章老人家里看到,他家的砖墙房屋顶已翻修,外墙粉刷一新,院坝已夯实平整。空闲时间,邓德章利用帮扶建设的小家禽养殖圈舍,养些家禽补贴家用。
此外,通过落实财政补助资金,发放就医优惠证,邓德章还能享受医疗救助;其参与的村集体投资收益扶贫项目,人均分红增收500元;流转的2.6亩土地,一年能收入1872元;邓德章夫妻二人每年领取农村养老金1920元,2017年二季度开始享受低保兜底,预计今年人均纯收入能达到3500元。
一家一户如此,全村上下也如此。2016年,瓦堆湾村人均收入达到8163元,已实现77户220人脱贫,贫困发生率降至2.9%。2017年,将完成脱贫15户39人的任务,实现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村退出。
村民开微店
二维码“扫”出脱贫路
将贫困户信息和家养家禽等情况介绍制作成二维码,通过手机扫一扫的方式,展示给有意向的客户点击购买——资中县通过搭建精准帮扶平台,带领贫困户探索电商致富路。
记者走进该县银山镇紫金铺村,用手机扫描海报上展示的扶贫二维码,发现弹出的精准帮扶平台页面上有帮扶对象的情况介绍、图片展示、销售商品展示以及地址导航。记者随机点击了购买,平台直链进入微店,客户一键便可下单,十分方便。
该村村民黄书平是低保贫困户,儿子黄浩伟因车祸致肢体二级残,一家三口因病、因残陷入贫困。驻村帮扶负责人为黄书平一家发放了各类家禽鼓励养殖,将家庭成员三人纳入低保兜底。同时为黄浩伟提供微商培训,现在黄浩伟靠微商每月能挣得500多元收入,生活已经无忧。
为了使更多村民运用“互联网+”,该村建成金紫铺村电子商务体验点,培养多名党员电商骨干,与黄浩伟等行动不便的10名贫困村民结成帮扶对子,帮助开办“四川·甜微店1号”“好吃嘴休闲零食铺”等网店、微店。同时,开设“金紫铺村土特产直销”QQ群,并帮助本村葡萄种植大户建成紫金沙葡萄种植基地电商平台拓展电商业务。去年全村电商销售额达6万余元。
属于省定贫困村的金紫铺村,建档立卡贫困户233户693人已全部脱贫,2016年已经退出了贫困村行列。
帮扶有实招
养猪大户带头致富
在威远县黄荆沟镇红丰村,只有小学文化的马仁录去年2月做了单侧股骨头手术。当地政府了解到他家的致贫原因后,为他量身定制帮扶措施,鼓励他进行生猪养殖。
老实憨厚的马仁录有着农村人吃苦耐劳的良好品质。为了更好地掌握养殖技术,镇、村举办养殖技术培训班时,他总是第一个到场,并经常到村图书阅览室借阅养殖书籍自学养殖技术。通过产业扶持基金、产业到户补助等政策支持,经过自身的不懈努力,第一批花费21560元购买的22头生猪已经出栏,出售额54054元,毛利润达32494元。第二批又花费18600元,购买生猪31头,计划2017年4月出栏,预计出售额72540元,毛利润能达53940元。此外他还购买养殖了鸡鸭,实现多渠道增收。
马仁录在增收致富的道路上带头发展生猪养殖,成为当地产业脱贫的典范。吃水不忘挖井人。在脱贫致富的路上,马仁录常怀感恩之心。
当得知村里实施幸福美丽新村建设项目需要占用土地时,马仁录主动找到村干部,自愿拿出土地支持修建。他说:“没有党的帮扶政策,没有干部们的关心帮助,我早就残废了。我一直觉得自己只是一个普通农民,没有机会回报党和政府。这次村里要修广场、停车场,都是为了老百姓,如果用得上我的承包地,我无偿让集体占用。”正是有了马仁录的带头,红丰村新修的9.82公里通组公路中,没有出现一起占地矛盾纠纷。
农旅相结合
大力发展休闲农业
57岁的蔡光玉大姐,家住汪家村5社,家庭人口6人,丈夫范华嗣在“花漫水乡”园区务工。蔡大姐利用家在园区的独特优势,及时对自家的两层小青瓦住房按照酒店标准进行了装修、升级改造,开办了集餐饮、购物、住宿、休闲为一体的“有盐有味”家庭农家乐。
目前,通过全家人的精心经营,“有盐有味”农家乐成为“花漫水乡”景区的星级农家乐,受到了广大游客的喜爱,年营业额近6万元,年均增收3万余元。
蔡大姐所在的汪家村是省级贫困村,2013年,隆昌县通过“回乡工程”引进四川省馥巍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流转普润镇汪家村等4个村土地1800余亩,打造集休闲观光旅游、高端农业试验、养老事业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园区。
馥巍公司负责人范晓军告诉记者,企业按照“三统三保”操作模式,盘活土地资源,激发产业发展活力,带动村民走上了致富增收之路。“三统”即公司统一规划整理土地、统筹推进建设,统一提供种苗、提供技术指导,统一回购产品、线上线下销售;“三保”即保证农民租金收入、务工收入、经营收入。
“企业包村”扶贫帮扶机制的建立,有效提升了贫困村发展动力,增强了贫困村造血功能。2016年底,汪家村实现了45户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退出目标。
2015年,汪家村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村”;去年,“花漫水乡”产业园获批“四川省现代农业主题公园”。
范晓军表示,目前正在汪家村规划建设中国西部鱼文化博览园,这是一个以鱼文化为内涵,集产业示范、文化休闲、农业观光、创意体验等于一体,一二三产业高度融合的现代农业鱼文化主题园区,建成后将进一步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奔康之路越走越宽,甜城内江正高歌前行。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