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深化文化改革创新发展 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文化驱动力
繁荣文艺创作展演
目标:坚持先登高原再攀高峰,制订文艺精品创作计划,调动全社会艺术创作积极性,努力创作“成都表达,表达成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艺术精品。
举措:重点围绕川剧、三国和二十四伎乐,打造三台精品旅游演出,支持创作川剧《好女人坏女人》《四川往事》、曲艺专场《芙蓉西韵》、音乐剧《丝路恋歌》、杂技剧《花木兰》、偶形儿童剧《骄傲的大公鸡》等,新创歌舞、小品、曲艺节目30个以上,积极申报国家艺术基金、参评全国“五个一”工程、参加全国性的艺术比赛,指导出版成都文化读本,《好乡好土》制作发行,开展广播电视公益广告、网络视听节目创作征集活动。开展成都重大历史题材美术主题创作,推广天府画派。推动成都艺术学院建设。举办2017年成都国际音乐诗歌季、成都室外音乐会、“乐动蓉城”月末惠民音乐会、“荟萃蓉城”精品剧目成都展演、戏曲进校园、京川艺术月、国际城市音乐周等活动,开展迎接十九大、纪念建军90周年主题艺术展演活动。
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目标: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着力探索创新管好用好各级公共文化设施。
举措:继续推进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工作,全市100%的乡镇(街道)、80%以上行政村(社区)完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中心城区网格化、农村地区中心化示范建设,到2017年6月底,中心城区和高新区至少完成1个街道网格化示范点建设,郊区(市)县至少完成1个乡镇农村地区中心化示范点建设。做好“书香成都”建设,深入开展全民阅读工作。推广街子镇影院建设管理运营模式,推进重点镇多功能影剧院建设试点,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固定放映点LED屏建设。开展博物馆、文化馆、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活动中心)免费开放、文化惠民演出、公益文化展览、公益文化讲座、公益电影放映、青工文化驿站、农家书屋图书补充更新、电影“人人看”、广播“村村响”、电视“户户通”等公共文化服务活动,继续举办公共文化服务超市。推进成都中心、城市音乐厅、成都美术馆、杜甫千诗碑、三国蜀汉城、画院画家工作室等文化设施和项目规划建设。
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
目标:贯彻《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落实国家文物局与成都市人民政府签订的战略合作协议,全面推进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工作。
举措:编制《全市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纲要》,健全市文物保护工程项目库;加强大遗址保护,重点推进邛窑遗址、宝墩遗址、明蜀王陵等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大力加强古蜀文明等重点领域的学术研究,推进《中国文物志》成都地区入志编纂工作和蜀道申遗项目。围绕建设“博物馆之都”,规划建设非国有博物馆示范区,成都博物馆争创国家一级博物馆,推进成都自然博物馆规划建设;推动文博创意产品开发和规划建设金沙文创产业与艺术交流中心;建设文博数字资源运营平台,开展文物资源数字化应用实践;推进建立博物馆长效扶持机制,完善博物馆法人治理结构。认真贯彻《非遗法》,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基础性工作,完善非遗资源数据库,健全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构建非遗保护政策体系,制订《成都市非遗代表性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专项补贴管理办法》《成都市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情况评估办法》等;开展“非遗+旅游”模式探讨与市场分析、非遗的对外交流和贸易、非遗生产性保护和文创产业发展研究等课题研究;认真筹备和举办第六届非遗节;支持非遗特色文化产业集聚区和示范街区建设,促进非遗与创意设计机构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目标:全面启动西部文创中心建设各项工作,基本实现空间布局合理、要素配置优化的文创产业发展新格局,不断增强与国家中心城市相匹配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举措:推动出台《成都市文化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2016-2020)》《成都市文化创意产业统计实施方案》《西部文创中心建设方案(2017-2025)》等政策措施。举办成都国际音乐产业博览会、2017成都创意设计周、第五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成都大庙会、成都国际熊猫灯会等节会活动,打造金熊猫文创设计奖,IF(中国)创意设计中心落户成都。探索搭建文化产业金融服务平台,设立文化产业引导基金,建设文化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建立一批文创产品和项目展示、交易服务平台等,建立和完善文化产业服务体系。大力发展音乐产业,通过专项政策支持、品牌活动支撑、重大项目带动等,推动音乐产业加快发展。修订《成都市2017年动漫产业发展项目资金管理办法》,支持成都动漫精品创作,打造“成都动漫”品牌。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发展,支持现有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品牌化建设,不断提档升级。推动出台《成都市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实施方案(2017-2018)》,探索发行成都文化惠民卡。
做好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工作
目标:深化新闻出版广播影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举措:做好出版、发行、印刷单位年度核验和市场监管;开展出版发行网点专题调研、从业人员法规培训等,制订促进实体书店发展的政策措施。做好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电影发行放映、影视节目制作经营、网络视听节目服务等管理工作,做好广电收听收看监评和报刊、新媒体审读,做好第四届广播电视创绿活动和广电节目创新创优工作,推进广电系统改造升级,确保安全播出;管好用好广电基础设施,推进广电“村村通”向“户户通”升级;建设应急广播系统,成立应急广播中心,探索应急信息接收发布和应急节目制作、播出机制;做好电影放映单位年检工作,加强电影放映市场秩序和放映质量监管,提升电影消费;举办第二届金砖国家电影节。做好重要时段版权宣传工作;深化软件正版化工作,制订《成都市政府机关使用正版软件管理办法》,完成全市国有企业软件正版化任务。抓好版权管理与服务,完成作品著作权登记3万件;举办第三届全国版权示范城市联盟成都年会;支持成都国际版权交易中心建设,促进版权转化运用。
加强依法治文依法行政
目标: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文,建立文化市场综合管理体系,营造公平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
举措:做好省级部门下放行政审批事项承接办理工作,进一步取消、下放和调整审批事项,完善行政权力清单制度、责任清单,积极推进行政权力依法规范公开运行。推进网上实时咨询、网上预审等在线服务,提高审批效率,进一步完善审批运行机制,优化办事流程,压缩时限,建立健全审批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审管无缝衔接。规范文化行政执法,定期开展文化行政执法案卷评查、评审工作;做好“两法衔接”平台、行政权力运行平台、企业信用信息平台的数据更新和录入工作。积极应对文化市场发展新形势,发挥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的作用,加强内容监管和信用监管,推进上网服务行业和文化娱乐行业转型升级。开展“扫黄打非”斗争,保持高压态势,着力打击非法出版活动,清除网上淫秽色情和有害信息,整治各类文化市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
扩大对外文化交流贸易
目标:积极拓展对外文化交流与贸易渠道,提升成都文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加快建设世界文明交融和多元文化交流中心。
举措:破解对外文化交流项目“小”和“碎”难题,整合资源,重点打造对外文化交流品牌“成都文化周”,完成与文化部共建摩洛哥海外文化中心工作,做好“欢乐春节”活动、“感知中国”、部省对口合作计划等工作,推进外籍人士“家在成都”工程,引进国外优秀文化项目参加非遗节等重要活动,加强本土博物馆与国际著名博物馆的馆际交流,探索和推动对外文化贸易。推进与甘孜、阿坝、德阳、资阳的区域文化交流合作。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