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泸州市“四张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益

  • 2017年02月14日 16时37分
  • 来源: 泸州市府
  • 【字体:
  •   目前,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正初步作为泸州市的三大示范主导产业,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或产业集群,基本构建起了“大基地+大产业”的现代农业格局,形成了长沱两江晚熟荔枝龙眼产业带、赤水河精品鲜食柑橘产业带、中国特早茶产业带、川南反季节蔬菜产业带。

      今年,泸州市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以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融合一二三产业,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打好这“四张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益。

      特色产业发展担当主角

      泸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部分产业基地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力度还不够,标准化的技术水平运用还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层次不高、机制不全,如桂圆、荔枝、中药材等产业主要以原产品形式销售,加工程度低,销售压力大,产业效益不够高,现代农业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依然薄弱,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此,泸州市将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发挥泸州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精力推进优势农业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菜、果、茶、药等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广肥水一体化等新型实用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把“有机、绿色、无公害”作为泸州农产品发展方向,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泸州市还将筛选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着力打造省级和国家级农产品知名品牌,重点推进泸州温氏100万头优质生猪一体化项目、泸县巨星50万头优质生猪一体化项目、古蔺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项目。并加大招商力度,对接正大3000万肉鸡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项目投产,填补泸州市肉鸡生产全产业链的空白。

      唱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戏”

      今年,按照《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泸州市将以国家现代农业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以点带面,连面成片,推动园区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现代营销—休闲观光”一体化发展体系,加强示范园区“互联网+农业”试点示范工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开展好互联网+农业生产、管理、服务、销售等,做好智慧农业创建和推广,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展示、新型农业产业培育、农技农艺融合、农业功能拓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展示区、先导区、样板区。通过唱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戏”,让江阳区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龙马潭区走马慈竹“幸福人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纳溪区“智慧三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江县大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泸县刘氏泡菜生产加工示范园区提档升级。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如何才能做到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明显?这就需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此,泸州市今年将以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为突破口,深度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将创意元素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加快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工业、农产品物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

      与此相应,泸州市今年将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2—3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园区;着力打造10个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计划新增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农业主题公园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性收入达到100亿元。通过以上措施,达到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目的。

      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去年,泸州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订出台了系列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措施办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4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0家;注册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3100个、家庭农场1134个,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8个,获首批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5个。

      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下,泸州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79.76万亩,占比为25.28%,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数40.4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69%,但仍然存在“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链条不长、实力不强、带动能力较弱;农业上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较少,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全产业链发展上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的情况,我市今年将着力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存在的“整体规模小、经济实力偏弱、运行不规范”的问题。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泸州市“四张牌”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益

  • 2017年02月14日 16时37分
  • 来源: 泸州市府
  •   目前,现代农业、现代畜牧业、现代渔业正初步作为泸州市的三大示范主导产业,建成了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或产业集群,基本构建起了“大基地+大产业”的现代农业格局,形成了长沱两江晚熟荔枝龙眼产业带、赤水河精品鲜食柑橘产业带、中国特早茶产业带、川南反季节蔬菜产业带。

      今年,泸州市着力发展特色产业,以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为引领,融合一二三产业,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打好这“四张牌”,加快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效益。

      特色产业发展担当主角

      泸州市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然存在“部分产业基地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力度还不够,标准化的技术水平运用还不足;一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不深、层次不高、机制不全,如桂圆、荔枝、中药材等产业主要以原产品形式销售,加工程度低,销售压力大,产业效益不够高,现代农业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挖掘;农户的标准化生产意识依然薄弱,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还普遍存在”的问题。

      为此,泸州市将按照市政府《关于加快农业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见》文件要求,发挥泸州资源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集中精力推进优势农业产业集中连片发展;加强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提升菜、果、茶、药等产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推广肥水一体化等新型实用技术;优化品种结构,提高单产和品质,把“有机、绿色、无公害”作为泸州农产品发展方向,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泸州市还将筛选有优势、有特色、有规模的产品进行重点培育,着力打造省级和国家级农产品知名品牌,重点推进泸州温氏100万头优质生猪一体化项目、泸县巨星50万头优质生猪一体化项目、古蔺县优质肉牛全产业链项目、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项目。并加大招商力度,对接正大3000万肉鸡一体化项目,加快推进项目投产,填补泸州市肉鸡生产全产业链的空白。

      唱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戏”

      今年,按照《泸州市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规划》要求,泸州市将以国家现代农业农业园区建设为引领,以点带面,连面成片,推动园区提档升级、转型发展,着力构建“特色产业—标准化生产—农产品加工—现代营销—休闲观光”一体化发展体系,加强示范园区“互联网+农业”试点示范工作,利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技术,开展好互联网+农业生产、管理、服务、销售等,做好智慧农业创建和推广,把园区建设成为现代农业生产技术展示、新型农业产业培育、农技农艺融合、农业功能拓展、新型农民培训的展示区、先导区、样板区。通过唱好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领戏”,让江阳区董允坝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龙马潭区走马慈竹“幸福人家”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纳溪区“智慧三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合江县大桥现代农业观光园区、泸县刘氏泡菜生产加工示范园区提档升级。

      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如何才能做到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效果明显?这就需要促进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从而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对此,泸州市今年将以产业基地景区化建设为突破口,深度融合农业生产、生活、生态功能,将创意元素和农耕文化、乡土文化、民俗文化相结合,发展休闲创意农业、体验农业,拓展农业产业功能。加快培育发展优势农产品加工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工业、农产品物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融合渗透和交叉重组。

      与此相应,泸州市今年将推进农业信息化建设,着力打造2—3个“农业物联网”示范园区;着力打造10个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区;计划新增加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1个,农业主题公园4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综合性收入达到100亿元。通过以上措施,达到我市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目的。

      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

      去年,泸州市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制订出台了系列扶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措施办法,各类新型经营主体迅速发展。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41家,其中国家级1家、省级20家;注册农民合作社累计达到3100个、家庭农场1134个,新增市级以上农民合作社示范社58个,获首批省级家庭农场示范场15个。

      在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带动下,泸州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面积79.76万亩,占比为25.28%,参加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农户数40.4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35.69%,但仍然存在“主导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偏少、链条不长、实力不强、带动能力较弱;农业上叫得响的农业品牌较少,在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建设、系列化加工、社会化服务、企业化管理等全产业链发展上存在一定差距”的问题。

      针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强的情况,我市今年将着力培育壮大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解决新型经营主体存在的“整体规模小、经济实力偏弱、运行不规范”的问题。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