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治水添绿 未来有望乘船感受“锦江故事卷轴”

  • 2017年10月24日 15时38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速写锦江绿道 

      成都规划天府绿道覆盖全域,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总体结构;具体分为区域级、城市级和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锦江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中的核心“一轴”,作为区域级绿道,北起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南至双流区黄龙溪古镇南,途经都江堰、郫都、五城区、高新、双流、天府新区10个区(市)县,串联紫坪铺、三道堰、黄龙溪等9个城镇,绿道全长240公里。 

      锦江绿道建设时间表 

      2017年11月 启动锦江绿道水环境治理 

      2018年5月前 阶段性完成截污工作 

      2018年上半年 绿道建设开工 

      2020年 基本完成绿道主干体系建设 

      全长240公里、途经10个区(市)县、串联9个城镇的锦江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中“一轴两山三环七道”区域级绿道的核心“一轴”,也是成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重要载体。这条备受关注的绿道将如何构建?昨天,市规划局披露了《天府绿道锦江绿轴规划》方案。 

      清水立轴 

      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一江四季清水
     

      “锦江绿道规划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流域治理、集中收储、分项建设、公司运营’的原则,遵循‘治水、筑景、添绿、畅行、成势’的路径,实现‘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到2020年将锦江绿道建设成为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构建成都文化凸显、区域经济联动、文商旅有机融合、投入产出动态平衡的活力性、绿色性、持续性生态经济产业轴。”昨天,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他表示,锦江自古有“成都母亲河”的美誉,是成都平原的生命水脉,沿线山、水、田、林、园生态资源丰富,串联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城区)、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镇)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锦江流域辐射全域成都70%的人口,同时串联了城市重要功能区,集聚城市重要公共功能。但目前,锦江沿线还存在部分河段水质较差、滨水空间亲水性不够、文化资源未系统形成展示体系、景观环境特色不足、现状绿道未相互连通等问题。 

      在准确把握资源情况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规划按照建设“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的总体目标,通过借鉴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等世界著名河流治理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六大规划策略,其中首位就是“清水立轴”:“锦江河道全线150公里,流域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绿道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统筹水生态涵养、灌区治理和沟渠恢复。” 

      据介绍,围绕治水,将在此次锦江绿道构建中严格落实上游水源保护区要求;通过“截污—清淤—补水”的综合手段,结合全市河长制、黑臭水体治理等相关工作,对锦江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同时通过水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一江四季清水。 

      文化引领 

      五大主题段构成“锦江故事卷轴”
     

      锦江绿道的构建将注重文化引领。结合锦江沿线自然、人文、历史资源,通过强化文化展示、丰富文化活动和体验,构建展现天府文化的“锦江故事卷轴”。全线划分为伏龙开源、古蜀乡愁、千年画卷、创意天府、绿色郊野五大文化主题段。对现状360处文化资源及林盘进行筛选提升,展示水文化、商贸文化、蜀都文化、宗教文化、名家文化、景园文化、非遗及民俗文化、林盘文化等,建立锦江文化展示体系,构建天府文化长廊。结合“两江抱城”等重点区域的打造,意向性恢复地标古迹、园林景致、民俗节庆,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合江亭等节点利用灯光秀展示现代时尚文化;结合文化点位及驿站,设置小型博物馆、艺术馆、广场、运动场馆、创客空间、雕塑等,提供文化特色体验。 

      五大文化主题段的伏龙开源段起于都江堰紫坪铺水库,止于彭青路,绿道长25公里,突出“拜水都江堰”的文化意境,依托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强化旅游度假产业。 

      古蜀乡愁段起于彭青路,止于绕城高速路北段,绿道长50公里,突出“生态田园,非遗民俗”的文化景致,依托精华灌区、特色镇和林盘,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 

      千年画卷段起于绕城高速路北段,止于绕城高速路南段,绿道长84公里,突出“水润天府,花重锦官”的文化景致。依托“两江抱城”区域及周边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包括九里堤晓、江湾活水、城市阳台、百花沧浪、望江雅竹、东湖放舟等在内的“锦城十八景”。 

      创意天府段起于绕城高速路南段,止于铁路货运外绕线,绿道长53公里,突出“创新创造”的现代都市景观,强化现代服务、创意研发、体育产业,重点提升和打造桂龙湾、华府湾、广都湾、天保湾、云龙湾、鱼嘴湾、正兴湾等节点。 

      绿色郊野段起于铁路货运外绕线,止于黄龙溪古镇南,绿道长28公里,依托黄龙溪镇、毛家湾等,强化郊野休闲、康养旅游和绿色农业。 

      全时可游 

      打造“夜宿锦江”等四大夜间娱乐产品 


      规划设计治理防洪未达标河段堤岸56公里;优化防洪达标河段堤岸35公里;打造“四游线、七码头”的锦江局部游船系统,丰富水上活动,实现优岸亲水。“目前规划能够开行游船的仅为部分段落,三道堰、团结镇各有一段,百花潭至新南门、东湖公园至黄龙溪;天府新区境内水体条件较好,也具备游船开行条件。”但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开行游船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目前尚未出台具体实施时间表。 

      规划突出景观营造。全线景观化、景区化,通过乡村振兴、塑景营园、实现四季有景、全时可游,做强“文、商、旅”融合的景观功能。全线建设“9镇240林盘”,依托现状资源,结合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打造各具风格的特色镇。改造提升林盘,植入文创基地、高端民宿、商务会议、康体疗养等特色功能,并配置驿站配套设施。城区和城镇段重点打造节点和公园,郊野段建设大地景观和林盘,串点成片,连片成景,营造“望山、亲水、观田、游林、赏花、渡湿、访古、拾趣、读城”的特色景观,实现“四季有景”。打造“夜跑锦江”“夜游锦江”“夜市锦江”“夜宿锦江”四大夜间娱乐产品,联动夜间经济发展,实现“全时可游”。 

      绿道为脉 

      240公里主干绿道 

      全线配置三级驿站 

      强调绿道为脉。规划240公里主干绿道,实现水、岸、绿、景、城有机融合;串联沿线城镇村和特色资源,增加交通便利性,提高生态宜居性。按照“郊野单侧为主、城区双侧为主”“郊野骑步分离、城镇因地制宜”的绿道选线和设计原则,采用多种方式打通近百处堵点,实现绿道全线贯通。全线配置三级驿站。镇区段、郊野段绿道结合城镇、林盘、休憩点等设置,城区段绿道结合特色园、景观节点、轨道站点、商业中心等设置,实现“一公里驿站覆盖”。构建“高快速路+轨道+公交+慢行”的无缝接驳体系,实现绿道与周边城市道路、公交及慢行网络有效衔接,扩大绿道腹地辐射能力。 

      智慧管理 

      提供Wi-Fi覆盖 

      智能停车、电子导航
     

      进行产业重构。落实“西控”“中优”“南拓”空间发展战略,以绿道建设为“引爆点”,串联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城融合、促进全流域旅游。锦江绿道形成“一心两翼五段”的产业布局,打造绕城区域内文化旅游圈、上游旅游及生态农业圈、下游体育健康及生态农业圈。面向本地居民、蓉漂人才、国内外游客等不同群体,打造绿道乐动、西蜀古镇、科普研学、蓉城休闲等多种旅游业态,培育“文旅、体旅、农旅”产业融合网。 

      还将引入智慧管理。基于智慧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等,设置数据中心、开发锦江绿道智慧APP、提供Wi-Fi覆盖、智能停车、路况播报、电子导航、应急报警、多媒体发布等智慧服务。实现智慧灯杆、智慧单车、视频监测全绿道覆盖,以及水质监测、水位流量监测、气象监测全流域覆盖。 

      吸纳民意 

      将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
     

      23日,成都市规划局还宣布了实施时间表——今年11月启动锦江绿道水环境治理,2018年5月前阶段性完成截污工作。绿道建设预计2018年上半年开工,2020年基本完成绿道主干体系建设,拟先期启动北三环至南绕城中心城区范围段。 

      该规划方案向社会披露后,将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下一步,市规划局将开通“共绘美好成都”微信公众号收集群众的建言献策,同时在成都规划馆公示意见栏进行意见收集和反馈。“结合公众意见,以及各区(市)县关于依托绿道进行整体成片开发的思路和节点设计方案,我们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天府绿道锦江绿轴规划》。同时,还将同步开展各景区节点详细设计和深化完善工作,并及时向社会通报规划设计的进展情况。”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治水添绿 未来有望乘船感受“锦江故事卷轴”

  • 2017年10月24日 15时38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速写锦江绿道 

      成都规划天府绿道覆盖全域,形成“一轴两山三环七道”的总体结构;具体分为区域级、城市级和社区级三级绿道体系。锦江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中的核心“一轴”,作为区域级绿道,北起都江堰市紫坪铺水库,南至双流区黄龙溪古镇南,途经都江堰、郫都、五城区、高新、双流、天府新区10个区(市)县,串联紫坪铺、三道堰、黄龙溪等9个城镇,绿道全长240公里。 

      锦江绿道建设时间表 

      2017年11月 启动锦江绿道水环境治理 

      2018年5月前 阶段性完成截污工作 

      2018年上半年 绿道建设开工 

      2020年 基本完成绿道主干体系建设 

      全长240公里、途经10个区(市)县、串联9个城镇的锦江绿道,是天府绿道体系中“一轴两山三环七道”区域级绿道的核心“一轴”,也是成都建设高品质和谐宜居生活城市的重要载体。这条备受关注的绿道将如何构建?昨天,市规划局披露了《天府绿道锦江绿轴规划》方案。 

      清水立轴 

      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一江四季清水
     

      “锦江绿道规划建设按照‘统一规划、流域治理、集中收储、分项建设、公司运营’的原则,遵循‘治水、筑景、添绿、畅行、成势’的路径,实现‘一年治污、两年筑景、三年成势’。到2020年将锦江绿道建设成为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构建成都文化凸显、区域经济联动、文商旅有机融合、投入产出动态平衡的活力性、绿色性、持续性生态经济产业轴。”昨天,市规划局相关负责人说。 

      他表示,锦江自古有“成都母亲河”的美誉,是成都平原的生命水脉,沿线山、水、田、林、园生态资源丰富,串联了世界文化遗产(都江堰)、历史文化名城(成都城区)、历史文化名镇(黄龙溪镇)等世界级的文化资源。锦江流域辐射全域成都70%的人口,同时串联了城市重要功能区,集聚城市重要公共功能。但目前,锦江沿线还存在部分河段水质较差、滨水空间亲水性不够、文化资源未系统形成展示体系、景观环境特色不足、现状绿道未相互连通等问题。 

      在准确把握资源情况及现状问题的基础上,规划按照建设“碧水长流、生机盎然的宜居滨水廊道”的总体目标,通过借鉴伦敦泰晤士河、巴黎塞纳河等世界著名河流治理建设的成功经验,提出六大规划策略,其中首位就是“清水立轴”:“锦江河道全线150公里,流域面积达2000平方公里。绿道开发与环境治理相结合,统筹水生态涵养、灌区治理和沟渠恢复。” 

      据介绍,围绕治水,将在此次锦江绿道构建中严格落实上游水源保护区要求;通过“截污—清淤—补水”的综合手段,结合全市河长制、黑臭水体治理等相关工作,对锦江流域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同时通过水生态修复与城市建设相结合,植入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提升水环境质量,实现一江四季清水。 

      文化引领 

      五大主题段构成“锦江故事卷轴”
     

      锦江绿道的构建将注重文化引领。结合锦江沿线自然、人文、历史资源,通过强化文化展示、丰富文化活动和体验,构建展现天府文化的“锦江故事卷轴”。全线划分为伏龙开源、古蜀乡愁、千年画卷、创意天府、绿色郊野五大文化主题段。对现状360处文化资源及林盘进行筛选提升,展示水文化、商贸文化、蜀都文化、宗教文化、名家文化、景园文化、非遗及民俗文化、林盘文化等,建立锦江文化展示体系,构建天府文化长廊。结合“两江抱城”等重点区域的打造,意向性恢复地标古迹、园林景致、民俗节庆,进一步带动周边地区发展;在合江亭等节点利用灯光秀展示现代时尚文化;结合文化点位及驿站,设置小型博物馆、艺术馆、广场、运动场馆、创客空间、雕塑等,提供文化特色体验。 

      五大文化主题段的伏龙开源段起于都江堰紫坪铺水库,止于彭青路,绿道长25公里,突出“拜水都江堰”的文化意境,依托青城山—都江堰景区、大熊猫国家公园等,强化旅游度假产业。 

      古蜀乡愁段起于彭青路,止于绕城高速路北段,绿道长50公里,突出“生态田园,非遗民俗”的文化景致,依托精华灌区、特色镇和林盘,发展生态农业、休闲旅游。 

      千年画卷段起于绕城高速路北段,止于绕城高速路南段,绿道长84公里,突出“水润天府,花重锦官”的文化景致。依托“两江抱城”区域及周边文化资源,重点打造包括九里堤晓、江湾活水、城市阳台、百花沧浪、望江雅竹、东湖放舟等在内的“锦城十八景”。 

      创意天府段起于绕城高速路南段,止于铁路货运外绕线,绿道长53公里,突出“创新创造”的现代都市景观,强化现代服务、创意研发、体育产业,重点提升和打造桂龙湾、华府湾、广都湾、天保湾、云龙湾、鱼嘴湾、正兴湾等节点。 

      绿色郊野段起于铁路货运外绕线,止于黄龙溪古镇南,绿道长28公里,依托黄龙溪镇、毛家湾等,强化郊野休闲、康养旅游和绿色农业。 

      全时可游 

      打造“夜宿锦江”等四大夜间娱乐产品 


      规划设计治理防洪未达标河段堤岸56公里;优化防洪达标河段堤岸35公里;打造“四游线、七码头”的锦江局部游船系统,丰富水上活动,实现优岸亲水。“目前规划能够开行游船的仅为部分段落,三道堰、团结镇各有一段,百花潭至新南门、东湖公园至黄龙溪;天府新区境内水体条件较好,也具备游船开行条件。”但这位负责人同时表示,开行游船受制于很多客观条件,目前尚未出台具体实施时间表。 

      规划突出景观营造。全线景观化、景区化,通过乡村振兴、塑景营园、实现四季有景、全时可游,做强“文、商、旅”融合的景观功能。全线建设“9镇240林盘”,依托现状资源,结合未来发展的核心产业,打造各具风格的特色镇。改造提升林盘,植入文创基地、高端民宿、商务会议、康体疗养等特色功能,并配置驿站配套设施。城区和城镇段重点打造节点和公园,郊野段建设大地景观和林盘,串点成片,连片成景,营造“望山、亲水、观田、游林、赏花、渡湿、访古、拾趣、读城”的特色景观,实现“四季有景”。打造“夜跑锦江”“夜游锦江”“夜市锦江”“夜宿锦江”四大夜间娱乐产品,联动夜间经济发展,实现“全时可游”。 

      绿道为脉 

      240公里主干绿道 

      全线配置三级驿站 

      强调绿道为脉。规划240公里主干绿道,实现水、岸、绿、景、城有机融合;串联沿线城镇村和特色资源,增加交通便利性,提高生态宜居性。按照“郊野单侧为主、城区双侧为主”“郊野骑步分离、城镇因地制宜”的绿道选线和设计原则,采用多种方式打通近百处堵点,实现绿道全线贯通。全线配置三级驿站。镇区段、郊野段绿道结合城镇、林盘、休憩点等设置,城区段绿道结合特色园、景观节点、轨道站点、商业中心等设置,实现“一公里驿站覆盖”。构建“高快速路+轨道+公交+慢行”的无缝接驳体系,实现绿道与周边城市道路、公交及慢行网络有效衔接,扩大绿道腹地辐射能力。 

      智慧管理 

      提供Wi-Fi覆盖 

      智能停车、电子导航
     

      进行产业重构。落实“西控”“中优”“南拓”空间发展战略,以绿道建设为“引爆点”,串联特色产业集群、强化产城融合、促进全流域旅游。锦江绿道形成“一心两翼五段”的产业布局,打造绕城区域内文化旅游圈、上游旅游及生态农业圈、下游体育健康及生态农业圈。面向本地居民、蓉漂人才、国内外游客等不同群体,打造绿道乐动、西蜀古镇、科普研学、蓉城休闲等多种旅游业态,培育“文旅、体旅、农旅”产业融合网。 

      还将引入智慧管理。基于智慧云平台、大数据平台等,设置数据中心、开发锦江绿道智慧APP、提供Wi-Fi覆盖、智能停车、路况播报、电子导航、应急报警、多媒体发布等智慧服务。实现智慧灯杆、智慧单车、视频监测全绿道覆盖,以及水质监测、水位流量监测、气象监测全流域覆盖。 

      吸纳民意 

      将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和建议
     

      23日,成都市规划局还宣布了实施时间表——今年11月启动锦江绿道水环境治理,2018年5月前阶段性完成截污工作。绿道建设预计2018年上半年开工,2020年基本完成绿道主干体系建设,拟先期启动北三环至南绕城中心城区范围段。 

      该规划方案向社会披露后,将广泛听取社会公众意见。下一步,市规划局将开通“共绘美好成都”微信公众号收集群众的建言献策,同时在成都规划馆公示意见栏进行意见收集和反馈。“结合公众意见,以及各区(市)县关于依托绿道进行整体成片开发的思路和节点设计方案,我们将进一步修改完善《天府绿道锦江绿轴规划》。同时,还将同步开展各景区节点详细设计和深化完善工作,并及时向社会通报规划设计的进展情况。”该负责人表示。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