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这5年 达州市民文化生活真的丰富了

  • 2017年10月20日 11时14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近5年,达州市抢抓机遇,在加快提升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带动全市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年均免费接待群众800万人次;全市年均举办“流动舞台进基层”惠民演出1200余场,“巴渠大讲坛”公益讲座200余场、文化精品展近400场、放映周末公益电影5000余场……让达州市民的业余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百姓家门口看明星表演

      在秋阳的沐浴下,西外莲花湖景区更显壮丽妩媚,景区内的“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迎来了不少休闲玩耍的市民。

      “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谁都知道这是我们达州搞起来的,在全国都有名!我们也能在家门口看大明星唱歌,安逸!”说到近年来我市举办的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广场上健身的赵阿姨滔滔不绝,“原来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山坡,你看现在,巴山大剧院、田园大舞台,一说谁不知道。对了,今年我就是在这里看到了央视主持人毕铭鑫、歌唱家殷秀梅、莫华伦,过去哪里看得到这些大明星哦!”

      2011年以来,达州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参与面由31个省(市、自治区)拓展到五大洲、省内各市州和高等院校,共有650个节目9780名演职人员参演,48支队伍参加新农村龙舟大赛,展出摄影和版画作品3000件、文化创意产品和“非遗”项目460项,展销图书600余种,征集论文555篇、乡土诗歌8850首、小品小戏266件,展映电影957场,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文化盛宴。

      此外,借助展演平台,我市展销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和“非遗”项目,举办“达人秀”、红色文化、巴文化专场文艺展演,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达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红军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从4处、32处扩大到10处、42处,宣汉罗家坝遗址、渠县城坝遗址纳入了国家成都平原大遗址保护规划,米仓道、荔枝道纳入了蜀道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项目。

      360多个休闲广场健身去处多

      清晨6点,家住西外西苑佳居的张大爷换上白色太极服、手拿太极剑步履轻盈地出门了。他步行到离小区不远的金凤园广场,看见几名早到的拳友已经开练。

      “5年前我刚退休,这突然一闲下来,一天不知道干个啥,很失落,也不愿出门。老伴劝我跟着她去跳舞,我一个男人跟在一群女人后面跳,别扭!后来看到有人打太极拳,这个有意思,我也就加入进来了。”说到这个太极拳健身队,张大爷兴奋不已。他说,太极拳队伍的壮大,离不开这5年来达州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党委政府的重视,如今,光是西外就建了许多文化休闲广场,金凤园、人民广场、塔沱广场、莲花湖湿地公园,环境好,场地大,只要不下雨,我们都会出来锻炼。现在我还跟着老伴去跳舞,时代不同了,男人也能跳坝坝舞,哈哈哈!”张大爷舞了舞手中的太极剑,眉飞色舞地说。

      “目前,全市约有360多个休闲广场。”据市文广体新局公共文化科负责人称,5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惠及700万达州人民。

      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建设全面升级

      上周末上午,家住达城北外的刘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贝贝来到达州市图书馆看书,刚踏进少儿阅读区,贝贝就松开了妈妈的手,去挑选喜爱的少儿读物,然后坐下来津津有味地阅读。“自从新图书馆开馆后,为了培养贝贝阅读的兴趣,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来一次。”刘女士告诉记者,“这里是书的海洋,也是最舒适的阅读地方。”

      “原来的图书馆在凤凰头,地方小藏书少,一年最多接纳10万人次。现在,我们的藏书有67万册,年接纳群众50万人次。”市图书馆馆长师智勇告诉记者,每周,馆内还要开展“趣味英语”、“趣味数学”等阅读活动,深受市民喜爱。

      5年来,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升级,拥有公共图书馆8个,上等级文化馆由过去的4个提升到7个,提升了3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效能,新建197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25个社区文化中心,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创作文艺作品2万多件

      5年来,我市加强了专业人才队伍、群众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了“巴山作家群”“巴渠诗群”“巴山摄影人”“巴山画派”,培育了一批批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增加10%,群众文化队伍由2300余支增加到3500余支,“巴山蒲公英”文化志愿者达到1500余人。

      自2013年以来,全市创作各类新农村题材文学艺术作品6000余件,舞台艺术作品320余个,视觉艺术作品20000余件,其中80%的舞台艺术作品和视觉艺术作品搬上了舞台,搬进了展厅,有3600余件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文艺演出、展览和比赛中获奖。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这5年 达州市民文化生活真的丰富了

  • 2017年10月20日 11时14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近5年,达州市抢抓机遇,在加快提升经济“硬实力”的同时,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以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带动全市文化惠民活动开展;全市各级各类公共文化服务单位全部免费开放,年均免费接待群众800万人次;全市年均举办“流动舞台进基层”惠民演出1200余场,“巴渠大讲坛”公益讲座200余场、文化精品展近400场、放映周末公益电影5000余场……让达州市民的业余文化活动更加丰富多彩。

      百姓家门口看明星表演

      在秋阳的沐浴下,西外莲花湖景区更显壮丽妩媚,景区内的“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演展基地”迎来了不少休闲玩耍的市民。

      “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谁都知道这是我们达州搞起来的,在全国都有名!我们也能在家门口看大明星唱歌,安逸!”说到近年来我市举办的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在广场上健身的赵阿姨滔滔不绝,“原来这里就是一片荒地,山坡,你看现在,巴山大剧院、田园大舞台,一说谁不知道。对了,今年我就是在这里看到了央视主持人毕铭鑫、歌唱家殷秀梅、莫华伦,过去哪里看得到这些大明星哦!”

      2011年以来,达州连续成功举办了六届全国新农村文化艺术展演,参与面由31个省(市、自治区)拓展到五大洲、省内各市州和高等院校,共有650个节目9780名演职人员参演,48支队伍参加新农村龙舟大赛,展出摄影和版画作品3000件、文化创意产品和“非遗”项目460项,展销图书600余种,征集论文555篇、乡土诗歌8850首、小品小戏266件,展映电影957场,真正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享受到了文化盛宴。

      此外,借助展演平台,我市展销展示文化创意产品和“非遗”项目,举办“达人秀”、红色文化、巴文化专场文艺展演,全方位、多角度展示了达州悠久厚重的历史文化、波澜壮阔的红军文化、独具特色的民族民间文化。全国、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从4处、32处扩大到10处、42处,宣汉罗家坝遗址、渠县城坝遗址纳入了国家成都平原大遗址保护规划,米仓道、荔枝道纳入了蜀道申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保护项目。

      360多个休闲广场健身去处多

      清晨6点,家住西外西苑佳居的张大爷换上白色太极服、手拿太极剑步履轻盈地出门了。他步行到离小区不远的金凤园广场,看见几名早到的拳友已经开练。

      “5年前我刚退休,这突然一闲下来,一天不知道干个啥,很失落,也不愿出门。老伴劝我跟着她去跳舞,我一个男人跟在一群女人后面跳,别扭!后来看到有人打太极拳,这个有意思,我也就加入进来了。”说到这个太极拳健身队,张大爷兴奋不已。他说,太极拳队伍的壮大,离不开这5年来达州文化体育事业的发展和党委政府的重视,如今,光是西外就建了许多文化休闲广场,金凤园、人民广场、塔沱广场、莲花湖湿地公园,环境好,场地大,只要不下雨,我们都会出来锻炼。现在我还跟着老伴去跳舞,时代不同了,男人也能跳坝坝舞,哈哈哈!”张大爷舞了舞手中的太极剑,眉飞色舞地说。

      “目前,全市约有360多个休闲广场。”据市文广体新局公共文化科负责人称,5年来,我市扎实推进文化建设工作,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前所未有,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新月异,文化建设成果不断惠及700万达州人民。

      图书馆等公共文化建设全面升级

      上周末上午,家住达城北外的刘女士带着8岁的女儿贝贝来到达州市图书馆看书,刚踏进少儿阅读区,贝贝就松开了妈妈的手,去挑选喜爱的少儿读物,然后坐下来津津有味地阅读。“自从新图书馆开馆后,为了培养贝贝阅读的兴趣,我们几乎每周都会来一次。”刘女士告诉记者,“这里是书的海洋,也是最舒适的阅读地方。”

      “原来的图书馆在凤凰头,地方小藏书少,一年最多接纳10万人次。现在,我们的藏书有67万册,年接纳群众50万人次。”市图书馆馆长师智勇告诉记者,每周,馆内还要开展“趣味英语”、“趣味数学”等阅读活动,深受市民喜爱。

      5年来,全市公共文化设施全面升级,拥有公共图书馆8个,上等级文化馆由过去的4个提升到7个,提升了312个乡镇综合文化站的服务效能,新建1973个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325个社区文化中心,构建了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网络。

      创作文艺作品2万多件

      5年来,我市加强了专业人才队伍、群众文化队伍和文化志愿者队伍建设,打造了“巴山作家群”“巴渠诗群”“巴山摄影人”“巴山画派”,培育了一批批文艺创作表演人才。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专业人才增加10%,群众文化队伍由2300余支增加到3500余支,“巴山蒲公英”文化志愿者达到1500余人。

      自2013年以来,全市创作各类新农村题材文学艺术作品6000余件,舞台艺术作品320余个,视觉艺术作品20000余件,其中80%的舞台艺术作品和视觉艺术作品搬上了舞台,搬进了展厅,有3600余件作品在国家、省、市级文艺演出、展览和比赛中获奖。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