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制定差异化人才引进扶持政策 1.7亿元人才资助带来“化学反应”
自2013年起,绵阳每年均高规格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市四大班子领导悉数到场,并在会上对优秀的人才项目发放资助。3年多来,绵阳已累计投入人才发展专项资金1.7亿元,共资助520个人才项目,其中一部分人才项目,取得了产业的“丰收”。
一笔资助成就一个行业尖兵
四川中盾金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宋凤军,错过了今年的绵阳市人才工作会议。9月22日,他才匆匆从深圳返回绵阳。
近日,国内首条多乘员车道在深圳正式启用,在工作日早晚高峰时段只允许乘坐两人及两人以上车辆通行。这条旨在治理拥堵的政策,面临的最大操作难题就是:如何准确核实车内人数。
此次宋凤军赶赴深圳,正是为了拿下这笔订单——该公司推出的激光透玻透膜成像仪,可以帮助解决核实乘客数量的难题。
虽然深圳之行收获颇丰,但对宋凤军来说,错过大会仍有些遗憾。此前的三届大会,他都作为获奖者登台领奖,并于2014年获得了涌泉计划的100万元资助。正是这笔资助,帮助公司一跃成为行业尖兵。
2012年,搞技术出身的宋凤军成立公司,开始研发激光检测设备,在2014年拿出样机后,资金链却断了。后续的产品定型和商品化,无以为继。
2013年,绵阳市推出了涌泉计划,根据企业所处的不同发展阶段,提供不同的支持政策。作为初创型团队代表,宋凤军获得了涌泉计划100万元资助,得以将技术成果转化为产业,“有技术,但要实现产业化还有很多阻力,这笔钱解了燃眉之急。”宋凤军说。
很快,这款名为全天候激光透玻透膜成像仪开始量产,因为是国内首款产品,可以用在交通、反恐检测等领域,销量以每年10倍左右递增:从2014年的十万级别,到2015年的百万级别,2016年有望做到2000万元,已经成为行业领军企业。
一个引进改造一个产业面貌
再有一周时间,49岁的李运钧博士就要返回美国。自2014年开始,他以四川银河星源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身份,把每年一半的时间都花在了绵阳。
银河星源的主打产品是光伏电池浆料,其品质的高低,决定了将太阳光转化为电能的效率,国外最高的可以接近23%的转化率,售价也非常高昂,一吨浆料数百万元。
近年来,绵阳确定新能源汽车为全市的主导产业,在其上游的电池领域,也引进了一家天津企业,计划投资20亿元打造产业园。但作为光伏电池的主要原料,浆料产业却几乎是一个空白。
2014年,银河星源找到了李运钧,请他担任技术总监,看重的是他在该领域丰富的经验和掌握的一系列专利技术。受他带动,银河星源的光伏电池浆料研发很快取得突破,产品填补国内高效光伏电池浆料的空白,其实验室样品已接近国外顶尖水准。2015年公司产值突破1000万元,2016年有望冲刺5000万元,成为国内同行中的“后起之秀”。
这次技术人才引进同样两次获得全市人才项目支持,总金额为70万元。为何企业引才还要受到奖励?2013年起,绵阳的人才资助政策开始与产业政策相结合,其背后的逻辑是,通过引进关键人才,实现壮大一个产业的目的。在这70万元当中,有近三分之一是作为研发团队的奖励,希望通过李运钧培养更多技术人才。
出于同一思路,2016年绵阳出台新政策,对落户绵阳的主导产业项目,根据实际到位资金数额,最高可获得200万元的人才资助,主要用于团队的人才引进、培养、激励等。“另一方面,这也可以吸引产业项目将研发中心放在绵阳。”绵阳市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记者 祖明远)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