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打造海绵城市核心区
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打造海绵城市核心区
“下点小雨出门不湿,大雨街上也没见积水。”这是如今遂宁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的真实写照。作为全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核心区和主战场,河东新区创新试点、加快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展开。
加快推进
2015年17个项目改造完成
近日,走进经过改造后的市体育中心看到,红色的健康骑道、平坦的绿地、小小的花园……这里,虽然看着没什么改变,但隐藏着不少秘密:因地制宜地设置了透水铺装、植草沟、碎石下渗带、下沉式广场、雨水花园、雨水桶、蓄水池等海绵设施,改造后的市体育中心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由45%变成80%。
“市体育中心改造项目仅是河东新区2015年17个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中的一个。”河东新区经济局负责人介绍说,截止2016年4月底,17个项目已全面竣工,实际完成投资约4900万元,并顺利通过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考核评价组考评。
多措并举
海绵城市建设有效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不是一个简单的改造工程,而是一个高标准的系统工程。”该负责人说到,按照专班专人专家的原则,新区成立了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招聘3名专业技术人员充实到新区海绵城市建设队伍,并邀请深规院低影响开发研究中心专家作为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专项顾问。同时,河东新区还完善了工作例会、联席会议、现场办公等制度,按照建设年限和项目分类实行挂图作战,顺排工序,倒排工期,标注项目进度,确保海绵城市建设顺利完成。
规划管控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一环。河东新区要求对在建项目、已过规尚未实施的房地产开发项目必须严格按海绵城市建设要求进行调整,经审查后才能组织实施;对新区新建项目要求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规划设计条件,严格执行海绵城市建设的相关要求,并将其纳入规划核实内容和工程竣工验收范畴。
同时,河东新区还主动与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单位中规院进行对接工作,及时沟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多次组织建设、规划、河投公司等相关部门到北京、济南、南宁、深圳、重庆等地学习考察和培训。同时,新区进行了多项实验和优化,探索出了一套西部丘陵地区“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建设有效工艺,并被设计单位所采纳,实施的项目工程投资较中规院规划设计的项目概算有较大节约。
统筹发展
2016年13个项目在建
“按照国家海绵城市建设采用PPP模式须达到50%以上的要求,新区将试点区域内2016、2017年的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打包为4个工程包,全部采用PPP模式进行建设。”该负责人介绍说,这4个工程包分别为:河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仁里古镇项目,河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一期改造及联盟河水系治理项目,河东新区海绵城市建设五彩缤纷北路景观带项目,河东新区东湖引水入城河湖连通及市政道路项目,计划总投资43.78亿元。目前,已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物有所值评价报告和财政承受能力论证报告编制,并已通过市政府专题会议和市政府常务会议审定,已完成资格预审文件和部分招标文件、项目合同、PPP协议编制。
“2016年的13个在建项目就在这4个工程包中,计划总投资约1.34亿元。”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已完成投资约4575万元。
夯实基础
打造新区海绵城市核心区
“虽然河东新区的海绵城市建设已初露成果,但任务仍很重。”该负责人介绍,河东新区将继续深入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做好海绵城市建设2016、2017年项目立项及海绵城市PPP模式建设前期工作,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社会融资,加快海绵城市建设进程,打造新区海绵城市核心区。
一方面加快PPP模式采购文件编制、招标控制价评审、合同体系制定等,确保在最短时间完成前期工作,尽快落实PPP项目实施主体,确保在2016年8月完成招标工作,9月开工建设。
另一方面依据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相关要求提出具体的指标,将海绵城市建设纳入规划设计条件,从地块出让到工程竣工验收,将海绵城市的理念与要求融入建筑施工的每个环节。同时,明确新区试点项目运营与维护实施主体,建立健全海绵设施长效管护机制,明确海绵设施的维护频次,加强海绵设施数据库的建立与信息化管理,通过数字化信息技术手段,为海绵设施的维护与运营提供科学支撑,同时做好跟踪监测和评估考核,确保发挥功能效益。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