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四川内江:土地退出“三换”模式

  • 2016年12月07日 15时45分
  • 来源: 内江市人民政府网站
  • 【字体:
  •   编者按

      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第22期第61页刊发了市委改革办、市中区委改革办撰写的《四川内江土地退出“三换”模式》一文,报道了我市在创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工作中,探索出的改革新路径、新措施和新经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日予以全文转载,供读者学习交流。


      针对农村人多地少、地块较为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耕地撂荒、村民增收乏力等问题,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紧抓推进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机遇,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上下功夫,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退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的“三换”模式。目前,该区304户农民退出土地达416亩,通过规模化发展生态种养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获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退出承包地换现金。该区龙门镇龙门村探索退出承包地给予一次性现金补偿的“退地换现”模式。其流程及具体办法为:按照农户申请、村民小组核实、村委会复核、乡镇批准、区农林局备案的实施程序,对永久性退出的,把农民自愿申请、权属明晰、家庭成员意见一致,有稳定就业、有固定住房、不依赖土地为生作为永久退出的基本条件,参照当地500元/亩·年的土地流转价格,采取“村民自治,自主协商”的办法,按照土地流转价格的2倍,以30年计算,给予3万元/亩的一次性补偿。对长期退出(二轮土地承包期内退出)的,按照850元/亩·年的标准×14年(二轮土地承包剩余年限),给予1.19万元的一次性补偿,补偿款共80余万元全部暂由区财政借支给村集体,保留退地村民的选举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2015年该村永久退出1户5.38亩、长期退出52户55亩,流转土地700余亩,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专业大户发展藤椒规模种植。

      退出承包地换股份。该区永安镇大庄村、七里冲村探索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还村集体,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得的补偿金直接入股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退地换股”模式。具体方式为: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还村集体,村集体以土地流转市场价格×退出年限,并将此款折算为该农户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股份,每年实行保底分红,保留农户征地拆迁收益权及集体经营失败后土地再承包权,保障了农民基本土地权益。截至2016年10月底,该区大庄村、七里冲村的251户共退出356亩,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退回土地,通过集中、整理后,流转给农业发展公司建设川南大草原农旅休闲项目,退地农户每户每年仅保底分红预计在1700元左右,比原来独户经营提高300元以上,此举既推进了退出补偿金市场化,还推进了退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退出承包地换保障。把农村改革、脱贫攻坚和解决农村特殊群体保障相结合,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60岁以上人员,自愿退出承包经营权的,参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建立特殊群体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土地退出换取社会保障。目前,此试点在该区19个贫困村探索推进。

      内江市市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三换”模式,创新了补偿方式,明确了退出的基本程序、基本条件及补偿标准,在补偿金市场化及土地规模化退出上探索出了一条路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较好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多种补偿方式,保障了农民承包土地收益权,使他们能够在城镇安居乐业,促进其有效融入城镇,也间接推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通过资源的重新组合、配置,为各类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较好解决了集体经济发展中资源分散的问题。通过有效整合农村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种养业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性资产奠定了基础。

      较好解决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各类纠纷。通过土地退还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有效地避免了少数村民契约精神不强、信用意识不足而引起的土地流转纠纷等问题,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信心,加速了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四川内江:土地退出“三换”模式

  • 2016年12月07日 15时45分
  • 来源: 内江市人民政府网站
  •   编者按

      由农业部主管、中国农村杂志社主办的《农村工作通讯》2016年第22期第61页刊发了市委改革办、市中区委改革办撰写的《四川内江土地退出“三换”模式》一文,报道了我市在创新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工作中,探索出的改革新路径、新措施和新经验,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今日予以全文转载,供读者学习交流。


      针对农村人多地少、地块较为分散、劳动力大量外出、耕地撂荒、村民增收乏力等问题,四川省内江市市中区紧抓推进全国第二批农村改革试验区机遇,在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试点上下功夫,探索并初步形成了退地换现金、换股份、换社保的“三换”模式。目前,该区304户农民退出土地达416亩,通过规模化发展生态种养业、农业与旅游融合发展,实现了农村土地资源高效利用,促进了农民持续增收和集体经济发展壮大,获得村民的认可和支持。

      退出承包地换现金。该区龙门镇龙门村探索退出承包地给予一次性现金补偿的“退地换现”模式。其流程及具体办法为:按照农户申请、村民小组核实、村委会复核、乡镇批准、区农林局备案的实施程序,对永久性退出的,把农民自愿申请、权属明晰、家庭成员意见一致,有稳定就业、有固定住房、不依赖土地为生作为永久退出的基本条件,参照当地500元/亩·年的土地流转价格,采取“村民自治,自主协商”的办法,按照土地流转价格的2倍,以30年计算,给予3万元/亩的一次性补偿。对长期退出(二轮土地承包期内退出)的,按照850元/亩·年的标准×14年(二轮土地承包剩余年限),给予1.19万元的一次性补偿,补偿款共80余万元全部暂由区财政借支给村集体,保留退地村民的选举权、宅基地使用权和集体资产收益分配权。2015年该村永久退出1户5.38亩、长期退出52户55亩,流转土地700余亩,由村集体经济组织引进专业大户发展藤椒规模种植。

      退出承包地换股份。该区永安镇大庄村、七里冲村探索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还村集体,退出土地承包经营权所得的补偿金直接入股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退地换股”模式。具体方式为:农户将土地承包经营权退还村集体,村集体以土地流转市场价格×退出年限,并将此款折算为该农户在集体经济组织中的股份,每年实行保底分红,保留农户征地拆迁收益权及集体经营失败后土地再承包权,保障了农民基本土地权益。截至2016年10月底,该区大庄村、七里冲村的251户共退出356亩,村集体经济组织将退回土地,通过集中、整理后,流转给农业发展公司建设川南大草原农旅休闲项目,退地农户每户每年仅保底分红预计在1700元左右,比原来独户经营提高300元以上,此举既推进了退出补偿金市场化,还推进了退出土地的规模化经营。

      退出承包地换保障。把农村改革、脱贫攻坚和解决农村特殊群体保障相结合,针对农村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60岁以上人员,自愿退出承包经营权的,参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办法,建立特殊群体养老保障制度,实现土地退出换取社会保障。目前,此试点在该区19个贫困村探索推进。

      内江市市中区土地承包经营权退出“三换”模式,创新了补偿方式,明确了退出的基本程序、基本条件及补偿标准,在补偿金市场化及土地规模化退出上探索出了一条路径,取得了较为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较好解决了进城务工农民的后顾之忧。通过多种补偿方式,保障了农民承包土地收益权,使他们能够在城镇安居乐业,促进其有效融入城镇,也间接推进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

      较好解决了土地资源优化配置问题。通过资源的重新组合、配置,为各类专合组织、家庭农场等推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较好解决了集体经济发展中资源分散的问题。通过有效整合农村资源尤其是土地资源,为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种养业和壮大集体经济组织资源性资产奠定了基础。

      较好解决了推进现代农业发展中各类纠纷。通过土地退还村集体统一经营管理,有效地避免了少数村民契约精神不强、信用意识不足而引起的土地流转纠纷等问题,激发了各类市场主体推进农村适度规模经营的信心,加速了丘陵地区现代农业的有序发展。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