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产业扶贫:内江市301个贫困村今年已发展特色产业种植面积5090亩
责任单位:市农业局
协助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水务局、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市林业局、市商务局、市外事侨务旅游局、市扶贫移民局、市科协,各县(区)党委和政府
完成时限:2016年12月底
项目简介
产业是贫困群众脱贫增收的重要来源
产业是贫困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的重要来源,是实现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我市充分发挥产业扶贫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培育贫困村、贫困群众增收产业体系,建立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关键支撑,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确保一批贫困人口稳定脱贫。
坚持因地制宜,尊重农民意愿,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在贫困村加快培育发展能带动贫困户脱贫、具有自身特色的农业产业。
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立足贫困村、贫困户的资源禀赋和生产条件,支持鼓励一村一品发展绿色、有机特色农业。
支持贫困村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和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
引导鼓励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进入贫困村,与农民群众采取各种有效合作方式建设生产基地,发展农产品加工业、打造区域品牌,延伸产业链、价值链,着力加大农业产业基地建设力度。
支持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挖掘自然风光,积极创办农家乐、打造休闲农业景区等休闲农业业态,促进产业融合发展。
项目进展
贫困村产业扶贫成效显著
据市农业局产业发展与市场经济信息科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脱贫攻坚工作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产业扶贫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积极主导发展优势产业,着力抓好农业产业扶贫,产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目前,全市301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面积5090亩,超目标任务155%。
同时,引导有条件的贫困村、贫困户挖掘自然风光,积极创办农家乐、休闲农庄、农业主题公园等休闲农业业态,进一步壮大优势产业,促进贫困村农民增收致富。
今年以来,重点打造东兴区高粱镇荷花谷、隆昌县花漫水乡等农业主题公园,带动周边贫困村发展、贫困户增收。同时,利用 “互联网+农业”,扩大贫困村农产品和特色产品网上销售。目前,全市301个贫困村已发展农业主题公园4个,建立农业电商服务网点近200个,一二三产业初步实现融合发展。
现场直击
贫困群众主动参与产业发展
12月15日,天空飘着小雨。资中县高楼镇三岔(三河)村7组的贫困户余慧英仍然下到地里,仔细察看不知火果树的挂果情况。
“村里发展起了不知火产业,我今年将收入3万多元,脱贫完全没有问题。”当天,记者见到余慧英时,她正在接受技术培训。来自市农业局的村“第一书记”黄仁忠,正在向她讲解冬季果园管理的注意事项。
放眼望去,三岔(三河)村漫山遍野的不知火果树已硕果累累。2015年,仅该村7组就销售不知火9万斤,总产值30万元。今年,农户种植积极性高涨,预计今年批发价每斤达3.70元,农民增收在望。据悉,目前三岔(三河)村80%的土地都种上了“摇钱树”、结上了“致富果”,并将带动一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除了规模化发展种植产业,三岔(三河)村的养殖产业也已初见成效。三岔村3组村民曾国顺、郭晓红夫妇,返乡创业建起了养兔场,今年将出栏1万余只兔子,预计纯收入达6万元,并带动本村及周边40余户贫困户发展养殖。
目前,资中县已发展水果种植32.97万亩,年产14.9万吨。不仅仅是在资中,全市各县(区)农业产业正在蓬勃发展,成为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关键支撑。
——市中区伏龙镇大屋冲村通过发展稻田养鱼、水产养殖、大棚蔬菜种植等,辐射带动周边贫困户,贫困户通过蔬菜、养兔、稻鱼共生,依靠产业脱贫贫困户可以人均增收1900元。
——位于东兴区新店乡上塘坊村和三烈镇芋河村,是2016年计划脱贫村。目前,上塘坊村已种植青花椒面积5000余亩。东兴区青花椒种植基地以上塘坊村为中心,逐渐向周边村扩大,预计种植面积达万亩。芋河村今年新增桑树500亩,全村已累计达1000亩。
项目成效
以产业扶贫为抓手增强“造血”功能
产业的发展,带动了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诞生。在贫困村培育和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构建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坚持产业扶贫,创新机制脱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抓手。
目前,全市301个贫困村共培育龙头企业9个、农民专合社139个、家庭农场68家、种养大户356个,贫困户通过土地流转、入股、劳务等获得的年度收益预计人均增加1160元。
产业扶贫正发挥着基础性作用,成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关键支撑,产业扶贫激发了贫困群众的内生动力,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提升了贫困群众的增收致富能力。
目前,全市301个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种植面积5090亩,预计年度带动人均增收1012元,通过农业产业脱贫逾1.5万人。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