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速全省第二 遂宁民营经济逆势上扬
“老大哥”稳健前行,“新生代”强势崛起,新老同行,齐头并进,勾勒出遂宁民营经济逆势而上的强劲势头。有据为证——今年前三季度,遂宁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为448.25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位居全省第二位,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3%。与质的提升并肩的是量的扩张,截至11月底,全市新注册企业4156户,同比增长59.23%。其中,新注册公司3220户,同比增长61.4%;公司新增注册资本1852258万元,同比增长34.4%。
政策动力——
民营经济挺起区域经济脊梁
在全球经济结构大调整的背景下,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要保证民营经济在进行结构调优的同时稳健前行,离不开党委政府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坚定决心和强力的政策之手。
打好政策“组合拳”,遂宁既有全局设计,又有专项精准施策。
今年4月,省政府出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17条政策措施后,遂宁市深入贯彻落实,结合实际制定了降成本、去库存、财金互动、金融支持货币化安置等4个方面83条政策措施,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经济发展提质增效。
另一方面,为了更精准化推动民营经济发展,遂宁市制定了32条降本增效政策措施,主要从降低制度性成本、减轻企业税费负担、降低生产要素成本三个方面发力,这一措施预计将为全市企业减负11亿元。
“减负”的同时还为企业“加油”。遂宁市设立了17亿元产业引导资金,重点支持民营企业资产重组、集约发展、创新能力提升、品牌建设等。为更有效地激活民营经济活力,形成经济增长内生动力,遂宁在全市迅速推开PPP模式。截至9月底,遂宁市共签约PPP项目8个,总投资50.78亿元,吸引社会资本投资50.78亿元;推介项目13个,总投资70.97亿元;发布项目45个,总投资236.05亿元。
发展民营经济既需要“大块头”顶天立地,更需要“小块头”遍地开花。遂宁市大力推进创新创业,在全省率先出台“双创”23条、就业创业27条,启动遂商回遂创业、农民工返乡创业等工程。特别是对小微企业,遂宁市出台了特别优惠政策,凡是小微企业租用政府资金建设的标准厂房,第一年免租金,第二年减半收取;租用社会资金建设的标准厂房,政府给予50%租金补贴。而面向小微企业的政府采购,已经占到该市政府采购总额的18%以上。
强有力的政策动力,让民营经济的“腰杆”更硬,发展力量更强。今年前三季度,遂宁市民营经济增加值总量为448.25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位居全省第2位,民营经济占全市GDP比重达到63%。
环境引力——
打造民营企业奔跑快车道
今年4月,遂宁市正式印发了《开展发展软环境专项整治工作方案》,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发展软环境专项整治。“软环境是加快发展的硬条件,是招商引资的硬招牌。”市委市政府的态度鲜明且坚定。以“政务提速、为企减负、依法行政、典型查处”为主要内容的发展环境专项治理随即遍及全市,也同时惠及全民。特别是对企业来说,软环境的改善,带来的是企业发展效率的提升。
对于一个地区来说,环境就是“眼睛”、就是“窗户”,也是经济实体生长的土壤、奔跑的车道。在市委市政府大力开展软环境专项治理的背后,更深层次的制度性改革已然提前实施。
2014年9月1日,遂宁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试点“先照后证”,将139项前置审批事项改为后置审批。随后,“三证合一”“一照一码”等登记制度改革迅速拉开。推动行政审批提速提效,该市采取“一窗受理、受办分离”行政审批模式,开展并联审批,并大幅削减行政审批事项,下放行政审批权,即办项目达到65%,遂宁成为全省审批事项较少的市州之一。
同时,遂宁市不断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民间资金进入农业农村、基础产业、市政公用事业等领域。另一方面,该市主动作为,积极打造民间商会合作品牌,在全省率先举办泛成渝经济区商会合作峰会,至今已经连续举办八届,该会议已成为成渝地区乃至西部地区商业合作交流的优越环境,也打开了遂宁与更多外地企业的合作之门。为营造公平的竞争环境,遂宁市坚持民间投资与其他企业投资同等享受财政补助、土地供应、贷款贴息等政策。今年以来,该市积极争取国家专项建设基金16.47亿元、中省预算内投资5.59亿元;每年兑现工业转型升级奖励资金超过1700万元。
和谐、效率、持续,构筑起民营企业在遂宁快速奔跑的完美跑道。
开放活力——
民营经济迸发勃勃生机
走出去,就是一片天;打开门,迎来无数机遇。坚持开放之于民营经济来说,不仅是一场机遇的遇见,更是保持区域发展活力的必然选择。遂宁市坚持把开放提升作为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力抓手。
11月28日,在“川货全国行·南昌站”活动中,“遂宁鲜”现场销售65万元,签订合同金额480万元,达成意向协议2200万元,为2016“川货全国行”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2016年,该市参与“川货全国行”的企业74家,累计实现销售金额1.6亿元,该活动已经成为遂宁市企业拓展市场的重要载体。本土企业走出去,既能扩大市场份额,又能提升本土影响。长期以来,该市积极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通过开展各类展销、开设分部、企业协作等方式,积极做大做强企业,同时提升区域知名度和影响力。
另一方面,“引进来”也成为做大本土经济增量的强力引擎。2015年11月2日,我省酒类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第一宗成功案例——四川沱牌舍得集团有限公司38.78%股权转让及增资扩股正式签约,引进天洋控股进一步巩固了遂宁传统的白酒产业优势。
近年来,同样的“引进来”大手笔不断上演,引进江淮汽车重组海特东乘车辆,带动20余家配套企业入驻,形成30亿元产值规模;引入创维数字重组华润锦华,投资6亿元建设创维西部产业园;引进投资80亿元的远成物流,带动威斯腾铁路物流园等98家物流企业入驻,累计吸收投资643亿元;依托志超科技等重大项目,吸引200余家上下游电子企业,形成集芯片制造、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为一体的电子产业集群……
开放意味着资源的流动,更意味着资源的整合和提升。开放造就了遂宁从内陆盆地到开放前沿的蜕变,更实现了遂宁民营经济活力迸发,区域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走在创新转型之路上的民营经济,既有“阵痛”又有机遇。如今,依靠科技创新,不断拉长、增粗产业链条,推动产品转型升级,增强自身抗风险能力,开辟广阔发展空间,已经成为遂宁市民营企业的共识。逆势而上的民营经济正成为该市决战决胜全面小康、建设绿色经济强市的强劲之旅!(姚波 记者 张小星)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