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大力推进“健康达州”建设
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全面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巩固县级公立医院改革成果,规范执行“取消药品加成”政策,认真落实医疗服务价格调整和财政补偿政策,目前全市16家县级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让利4200余万元。规范医师多点执业制度,鼓励大型医疗机构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到县级和基层医疗机构执业,指导培训基层医疗卫生人才,有力促进了医疗优质资源的有序流动。
健全新农合保障体系。2016年全市参合农民519.33万人,参合率达99.93%,认真落实国家规定的540元/人的筹资标准,目前已完成筹资75.11%。全市共补偿16.94万人次,补偿费用4.11亿元,参合农民住院费用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达77.66%,住院实际报销比达到66.77%。
推进建立分级诊疗制度。构建医疗联合体,形成了含有16家医疗机构的市中心医院(市—县)医联体,含有20家医疗机构的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市—县)医联体,以及含有14家二级医疗机构、232家基层医疗机构的县—乡医联体。全市315个基层医疗机构与二级医院签约,22个县级医疗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签约,签约率均达100%。
健全药械供应保障机制。实施基本药物制度,保障分级诊疗用药需求,支持基层医疗机构按规定比例使用基本药物目录外的医保目录产品。完成药品集中采购工作,组织召开了全市药品集中分类采购网上报量培训班,保障了第一次和第二次带量采购填报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加强对网上集中采购情况监管,坚持药械集中采购监管和网上集中采购情况通报制度,实时对各医疗机构基药占比,阳光积分等情况进行了通报。
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和科技创新。在通川、达川、宣汉、开江四地启动实施“乡村一体化改革”试点,开展“村医乡聘”。启动实施贫困地区定向医学专科生引进项目,探索性开展行业薪酬体系改革,执行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项目。积极申报科研项目,上半年在市科技局科研项目立项6项。
巩固完善基层综合改革。全面落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基药补助、一般诊疗费、公共卫生经费等补偿政策,共评审了35家乡镇卫生院向省上申报“群众满意的乡镇卫生院”。扎实开展城乡居民健康档案管理、健康教育、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管理的13类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提高到45元/人,城乡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电子建档率达99%,动态管理率达90%。
加强项目储备力度,上报“十三五”期间卫生计生储备项目2034个,总投资9亿元,已下达第一批项目23个,总投资1.7亿元;加强市级重点项目建设,市中心医院业务综合楼项目已完成内装砌砖、外装龙骨架搭建,以及机电设备、装修材料的招标准备工作,上半年完成投资0.5亿元。市妇幼保健院西外新迁项目已于6月开工建设。目前,万源市龙潭河养生保健基地建设项目已投资近1.6亿元,一期主体工程已完工,内部装修和一期工程绿化亮化工程正实施当中;渠县人民政府拟将渠县人民医院东城分院建成一所医养结合的养老机构;通川区拟通过融资方式在通川区中医院住院部预留地建立通川区中医院康养中心,目前正在规划实施中。
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稳妥实施全面两孩政策。在春节前全面完成了1200余名计生干部的专业培训,通过电视、电台、报刊、展板等多种形式加大政策宣传,简化办证程序,实行生育登记服务制度,对各地全面两孩政策实施情况开展了调查评估,对基层计生服务加强监控指导,确保了政策平稳有序进行。
促进计划生育家庭发展。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特别扶助制度,经确认2016年奖励扶助95117人,特别扶助10348人,涉及奖特扶资金1.3亿余元。建立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关怀系统,将全市户籍人口中独生子女死亡和伤残后未再生育或收养子女的夫妻实行登记入库,积极开展一对一、多对一联系服务和关怀。
统筹做好流动人口服务。切实加强流动人口信息平台管理,流动人口重点信息反馈率、通报接收率、及时率均达到95%以上。认真开展流动人口关怀关爱活动,着力抓好通川区省级、达川区市级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示范区建设。大力开展流动人口健康教育及健康促进工作,举办了新市民健康教育暨健康促进进校园活动启动仪式。全面完成2016年国家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任务,动态监测调查完成率100%。
提升医疗质量和改善服务
加强医疗质量管理。完善医疗质控体系建设,在已有26个市级质控、49个县级质控小组的基础上,积极筹建皮肤、内分泌2个市级质控小组。逗硬测评考核,组织开展了肾内科和院感专业的专项质控检查,对10家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整改要求,对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的渠县东方医院,责令暂停开展血液透析工作。加强技能培训,先后开展药事、妇产、中医护理等专业技术培训,共计培训800余人次,有力促进了医疗质量水平的提升。
切实改善医疗服务。全市共有16家公立医疗机构开展了预约诊疗服务,7家医疗机构实现了分时预约,部分医疗机构实现了手机APP、微信支付等方式结算,方便患者,减少患者排队次数,缩短等候时间。创新医疗服务模式,全市23家医疗机构实施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达1万多例,11家医疗机构开展远程医疗服务,69家医疗机构实现了检查结果互认,开展515例日间手术,同时还拟定了8个专业50多种日间手术病种准入、质控等标准。
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建立医疗费用相关数据通报制度,实现对门诊病人次均费用及增幅、住院病人次均费用及增幅等医疗费用数据的监测,确保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二是开展抗菌药物专项治理工作。目前,全市医疗机构抗菌药物使用强度均在40DDS以下,有效杜绝了抗菌药物滥用。三是进一步完善了处方点评制度。指导各医疗机构建立处方点评制度,并将结果运用于临床,切实提高处方质量,有效杜绝不合理用药、检查等行为。
加强公共卫生重点工作
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全市无鼠疫、霍乱、非典、中东呼吸征等突发急性传染病的发生,进一步加大了埃博拉、手足口病、狂犬病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控力度,确保了全市传染病发病率处于全省较低水平。
提升卫生应急能力。编制了《达州市“十三五”期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规划》,全面加强汛期的卫生应急准备,补充更新了一批物资储备,设置了应急值班室,制定了2016年全市危化品事故应急演练卫生应急方案。指导达川区、宣汉县做好来自黄热病疫区安哥拉的5名达州籍人员的跟踪管理工作。
加强妇幼健康服务。做好孕产妇、3岁以下儿童系统保健管理工作,管理率分别达到99.91%、96.17%。认真落实妇幼重大公共卫生项目,全市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10820人,补助资金541万元,农村育龄妇女叶酸服用人数18769人,自愿免费婚前医学检查11800对,住院分娩产妇HIV、乙肝和梅毒检测分别为17549人、17538人和17541人,检测率均达到为99.77%以上。
扎实推进爱国卫生。举办了卫生创建培训班和中心城区卫生街道创建培训班,做好病媒生物防制,组织开展了全市春季灭鼠工作,投放灭鼠毒饵24000公斤。对城区10万平方米的公共地带开展了环境卫生消杀活动,发放了价值4万余元的灭蚊蝇药物。广泛开展爱国卫生宣传,先后开展了30场健康巡讲活动。开展了以“清洁家园、健康达州”为主题的第28个全国爱国卫生月活动以及以“拒绝烟草危害”为主题的第29个世界无烟日宣传活动。
加强食品风险安全监测。以县级行政区为单位,食品样品抽样覆盖率100%,全市食源性监测哨点医院18家。截至目前,全市理化指标采样、监测完成32份,微生物指标采样、监测完成80份,并按要求进行了样品信息和检测数据的录入和报送。
推进中医药重点工作
加强中医药能力建设。上半年,市政府办公室印发了《达州市加强基层中医药工作三年工作规划(2016年-2018年)》,进一步巩固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市成果。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百乡千村”工程,建成中医药工作示范乡镇60家。
实施重点中医专科培育工程,遴选了大竹县中医院心脑病专科、达县中医院脑病专科、开江县中医院糖尿病专科、万源市中医院脑病专科、万源市太平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肛肠病专科等5个专科为我市重点中医专科培育单位,力争3年时间内建设为市级重点专科。完成了2016年传统医学师承及确有专长考核工作,全市共33人报名,组织完成了中医确有专长临床实践技能考核及中医临床理论考核。
推进中医药健康服务业发展。积极发挥中医药在健康服务领域的优势作用,各县(市、区)各规划一家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合作关系,拟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集健康管理、用药指导、中医保健、社区托老服务为主的日间照料站。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