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成都全面建成133.11平方公里环城生态区
10月27日,市十六届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围绕环城生态区保护建设相关问题进行专题询问。14个市级相关部门、成都高新区管委会及11个区县政府、3个市属有关企业负责人,接受40名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和20名市人大代表的询问。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表示,我市将创新探索,全面攻坚,在2020年全面建成环城生态区,在人大和社会的监督下,按照条例规定,确保环城生态区133.11平方公里生态用地总量不减少。
现状
生态用地实际面积已增加到122.13平方公里
“环城生态区作为市域的‘两环两山、两网六片’生态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备生态保护、水资源调储、景观农业、休闲旅游、农民增收、城市应急避难等功能,对成都城乡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们坚持以生态优先、政府先导、市场运作的原则,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664亿元,生态用地实际面积从2009年的约89.11平方公里增加到了目前的约122.13平方公里。”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几年来,我市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和“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认识,系统开展生态修复、治理建设工作。启动六湖建设,规划建设锦城湖、青龙湖水库、北湖水库、安靖湖水库、金沙湖水库、江安湖水库6个小型水库,项目总面积约28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约12.2平方公里。开展八片农田湿地建设,规划建设白鹭湾湿地、龙潭湿地、香城湿地、青龙湿地、中和湿地、江安湿地、安靖湿地、金沙湿地,项目总面积约12平方公里。深化耕地农田保护,保有耕地约66.29平方公里,划定永久基本农田约35.2平方公里。创新实施了景观农田建设,疏浚灌渠、梳理田埂、保护林盘、轮种景观作物,低投入修复、低影响开发。
此外,我市还积极实施城市森林建设,新植树造林约8平方公里,特别是在城市通风口、滨水涵养地、拆迁复绿区集中的“三山、木兰、锦江、江安、两河、犀安”六个区域,立足本地资源,成片补植乡土特色林木,形成六片城市森林;建成绿道约240公里,基本覆盖已建的生态项目,形成了环城与沙西等8条绿道联系的“一环八联”绿道骨架。
询问
如何维护环城生态区良好生态环境
关注一:《成都市环城生态区保护条例》规定,环城生态区133.11平方公里生态用地是由农用地和园林绿地构成。截至目前,环城生态区生态用地已经落地有多少?构成是怎么样?
回答:环城生态区133.11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已按规划建成的生态项目58平方公里,保留了“五朵金花”等项目约14平方公里,再加上土地整理复耕的面积,生态用地已达到122.13平方公里。
关注二:《条例》实施以来,有没有违反的,最典型的你们是怎么处理的?
回答:《条例》实施以来重点是处理违法建设。主要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存量,在《条例》以前就已经有的违法建设,没有报批,没有许可。另一部分是新增违法建设。从2013年到现在,共拆除存量和增量违法建设169.9万平方米,正通过存量逐年消除、增量发现一处按照程序拆除一处的方式解决这个问题。
关注三:调研中了解到环城生态区内拟建一批重大市政工程项目,这些项目上马是否会挤占已经规划的生态用地?如何保证《条例》和规划的严肃性?
回答:环城生态区本身需要包括道路、地铁等在内的基础设施及适度的市政配套。规划部门将通过连片适度调整、缩小建设用地规模等方式,守住133.11平方公里生态区。
关注四:《条例》第15条明确了生态区的生态用地可以用于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同时在生态区的总体规划里面,也把休闲运动功能作为环城生态区的主要功能,这体现了生态为本、民生优先和功能叠加的发展理念。在环城生态区具体的规划建设当中,对这个要求是怎么体现的?对环城生态区中的文化体育设施的建设规模形态及运营有没有一些明确规定?
回答:从规划上讲,第15条已经明确了有体育设施等功能,除了绿道以外,对水面较大的水库可将水上运动作为主题。
关注五:如何维护环城生态区良好生态环境?怎样保证环城生态区的设施维护?
回答:环城生态区环境卫生管理实行市里指导,属地负责。从2013年《条例》实施,就制定了环城生态区环境卫生管理的作业标准。环城生态区所产生的生活垃圾为每天每平方公里10吨左右,由属地政府负责按时清理收集,然后运送到指定的地方进行处理。
在前期方案阶段,尽量避免公园化,如果把整个环城生态区100多平方公里搞成公园的样子,维护成本和保洁压力非常高,除了少数节点按公园化方式控制外,其他区域都按照生态化、自然化方式进行,降低维护成本。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