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元市实施就业创业精准扶贫摘“穷帽
近年来,我市大力推动“一人就业,全家脱贫”,不断创新就业扶持政策,强化就业技能培训、大力扶持创业、切实加强就业援助,就业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1-9月,全市转移输出贫困家庭劳动者8.87万人,实现劳务收入15.96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178.6万元,扶持创业693人;全年计划脱贫的4.44万贫困劳动者实现就业4.35万人。
创新就业扶贫政策
出台了《广元市关于做好就业创业精准扶贫工作的意见》,创新五项就业创业扶持政策。
创新能力提升政策。对组织开展岗前培训并吸纳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的,按每人1000元给予培训补贴。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自主参加技能培训并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给予培训补贴。对参加创业培训的自主创业或组织创业的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每人给予1500元创业培训补贴。
创新劳务输出政策。对积极开展劳务输出,并免费成功介绍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且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职业中介机构,按每人800元给予就业服务补贴。
创新自主创业政策。对自主创业或组织创业的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给予融资支持,贴息额度提高到20万元。对进驻各类创业园区(孵化基地)的贫困家庭劳动者,免收场所租赁费、物管费、水电费。对在电商网络平台开办“网店”的贫困家庭劳动者,享受创业担保贷款贴息政策。
创新创业带动就业政策。对在贫困村创业的,给予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补贴。对吸纳2名以上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并稳定就业1年以上的,给予累计不超过10万元的创业吸纳就业奖励。对招用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的企业,给予不超过200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支持。
创新企业吸纳就业政策。对吸纳农村建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并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企业,按照企业吸纳城镇就业困难人员规定标准,给予社会保险和岗位补贴。
实施就业援助行动
实施就业援助行动,着力“四个一批”。
送岗帮助一批。根据每个贫困劳动者的年龄、技能水平、就业意向等情况,筛选出3个以上工作岗位供其选择。全市开展就业扶贫专场招聘会33场,提供就业岗位2.8万个,3470名贫困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
企业吸纳一批。选择广元娃哈哈食品、广元安驭铝合金车轮、四川兴达塑料等78家经济效益好、社会信誉度高的企业作为就业扶贫基地,对接贫困人员3462人次,精准转移建卡贫困人员就业1150人。
劳务输出一批。建立广州、新疆、宁波等12个驻外农民工工作站,打造务工推荐联络、劳务输出服务和劳动维权三个平台,有序组织贫困家庭劳动者向外输出就业,全市输出2016年计划脱贫的贫困劳动者2.3万人。
公岗兜底安置一批。对因各种原因无人实现转移就业的农村贫困家庭劳动者实行兜底安置,确保农村贫困家庭至少有1人实现转移就业。2016年整体脱贫的148个贫困村,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贫困劳动者324名。
实施就业能力提升行动,着力“四类培训”。
着力产业发展导向培训。围绕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全面摸排掌握贫困家庭产业发展培训意愿,坚持目标导向、量体裁衣和精准培训,开展农业产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
着力市场需求定向培训。根据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贫困劳动力资源特点,因户施策,采取“定向式”,突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着力企业订单培训。根据市内外企业用工新需求,针对贫困劳动者个人特点,因人施策,采取“订单式”培训,开展家政、保安、车工、月嫂、刺绣等技能培训。
着力乡土人才培养。大力培育农村“五匠”等乡土人才,将有意愿学习木匠、石匠(石艺雕刻)、篾匠、果树嫁接等手艺的贫困劳动者与艺人结对,开展传帮带活动,助力增收脱贫。
实施创业引领
能人带动。鼓励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农民企业家及其他在外成功人士返乡创业。每年至少组织2次广元籍在外成功人士对接会,把返乡创业纳入招商引资范畴,同等享受招商引资政策。开通返乡创业绿色通道,为返乡创业提供低成本、全要素、“一站式”服务。围绕猕猴桃种植、剑门关土鸡养殖、观光农业等特色产业,每个县区重点扶持10个以上优秀创业项目落地贫困村,对吸纳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能力强的项目给予重点支持,增强脱贫致富内生动力。
孵化驱动。把返乡创业园建在贫困村上,鼓励贫困劳动者以参股、众筹等方式参与创业,帮助贫困家庭劳动者就近就地实现就业。全市已建立“贫困村返乡创业园”18个,吸纳贫困家庭劳动者就业2000余人。 市人社部门和剑阁县政府在剑阁县白龙镇槐树村建立返乡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已有4家企业累计投资2.85亿元,吸纳建卡贫困劳动者46人。
融资撬动。把创业担保贷款作为撬动贫困劳动者创业的有力杠杆。从创业担保贷款担保基金中划拨2000万元,专项用于贫困劳动者创业担保贷款基金,可为贫困劳动者提供1亿元的创业担保贷款。苍溪县永宁镇贫困劳动者刘光飞,用5万元的创业担保贷款,创办大鸭养殖场,实现年产值10万元以上。
通过实施创业引领行动,全市每年培育新增返乡创业主体3000个,带动吸纳5000名贫困家庭劳动者实现就业。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