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昨日圆满落下帷幕

  • 2015年09月21日 14时27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于2015年9月11日至20日在我市举行。昨日非遗节完美落幕,非遗节最后一天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观。据悉,本届非遗节开展非遗展示表演、产品展销、学术交流活动400多场次,6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00多名外宾,以及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代表参加,非遗产品销售和订单总额6000多万元,签订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投资等意向性合作协议14个,签约金额300多亿元,280多万游客和群众参与各项节会活动,2000多万人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参与本届非遗节。各项节会活动突出创新创业,实现了常办常新,充分彰显了“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理念。

      突出非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全面展示非遗多彩魅力和保护成果经验

      本届非遗节以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秉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原则和精神,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条主线,举办了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第二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五大主体活动。

      本届非遗节坚持展览展演相结合,各大类的非遗项目竞相呈现,全面生动地诠释了非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近5万平方米展场里,50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人和非遗产品生产企业,展示了以传统手工技艺活态展示和产品展销为重点的600多个非遗项目;1.8万平方米的国际非遗展览馆,采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展陈手段,全面展示了世界各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和1000多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回顾文化遗产日10年的非遗题材优秀摄影作品展,广泛展示了全国各地的各类非遗项目;3个广场露天舞台滚动演出128场来自14个国家的原生态民族音乐和舞蹈,以及国内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60多万群众参观和观看了主会场的展示展演活动。与此同时,22场剧场演出,轮番上演昆曲《西厢记》、京剧《智取威虎山》等戏剧、曲艺经典剧(节)目,观众近2万人;在都江堰、平落古镇等8个主题分会场,坚持展示展演相结合,90多万群众参与其中;非遗节期间全市城乡集中组织开展的126场非遗传承进社区、进学校、进古镇古街、进乡村等“十进”系列活动,让100多万群众真切感受和认识到了非遗的丰富多彩,人人争做非遗传承人。

      突出活动的国际性和学术性

      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非遗节是国内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参与主办的文化节会,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有力支持、响应。本届非遗节有33个国家(地区)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非遗博览会,14个国家表演团队参加演出活动,马达加斯加文化和手工业部部长等38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国际论坛,参与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65个,充分彰显了非遗节的国际性和影响力。非遗节的国际论坛历经积累,已经成为国际非遗领域认可的学术高地,本届非遗节国际论坛以“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为主题,围绕“现代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造”“现代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养”三个分论坛,18位国内外专家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表了演讲,与会代表讨论热烈踊跃,配套举行了第二届中非文化遗产论坛和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开展交流互鉴,积累和增进了共识,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突出传承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之路

      本届非遗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为统揽,积极探索“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下非遗传承的新路子,通过创业创新,推动非遗传承与现代生产生活对接,孵化非遗特色的文创小微企业和电商企业,努力把“常办常新”要求落到了实处。

      本届非遗节致力探索“非遗+互联网”。邀请“中国手艺网”“雅昌艺术网”“美集”“扑满爱”“中国手作”等多家营销非遗产品的电商企业参加博览会,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非遗节官方认证的非遗产品在线销售平台“非遗宝”和非遗节专属APP,在手机客户端实现了信息发布、活动导览、产品介绍、在线下单等功能的集成,这些运用“互联网+”,实现非遗传承、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环环相扣的电商引发加盟热潮,共有286家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与电商达成合作意向。互联网+二维码+自媒体+创意室外装置的“互联网+非遗节”,线下展销和线上交易同步,现场体验和网络互动交融,让线上的非遗节永不落幕。

      致力非遗传承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机结合。非遗资源是创业创新的宝贵财富,本届非遗节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与现代科技、现代设计、现代教育、现代市场、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的融合创新,促进非遗资源与创意、与市场、与资本的对接,让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回到现代生产生活之中,实现世代传承,同时孵化“双创”小微企业。博览会的“非遗生活馆”用传统工艺生产出的非遗产品布置出一个现代家庭,生动诠释了非遗产品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集中发布和展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15所高校及有关创意设计机构以非遗为文化本底的创意设计作品,推动与多家企业或投资机构达成把作品转化为商品的合作意向。专门邀请全国各地创意设计领军人物考察非遗博览会并举行座谈,推动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对接。致力推动文化消费,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节会活动的公益性,从博览会到剧场和分会场的演出活动,都免费向群众开放,让城乡群众在感受非遗魅力中享受文化权益,激发对非遗产品的兴趣,培育文化消费,拉动文化内需。同时,积极开展非遗产品订货洽谈、非遗项目投资推介、非遗创意设计发布,本届非遗博览会现场交易和订单总额达6000多万元,现场推介非遗生产性保护等文化产业合作项目100个,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14个,签约金额300多亿元,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第五届成都国际非遗节昨日圆满落下帷幕

  • 2015年09月21日 14时27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第五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以下简称“非遗节”)于2015年9月11日至20日在我市举行。昨日非遗节完美落幕,非遗节最后一天吸引了众多市民的参观。据悉,本届非遗节开展非遗展示表演、产品展销、学术交流活动400多场次,6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600多名外宾,以及全国各地的4000多名代表参加,非遗产品销售和订单总额6000多万元,签订非遗生产性保护项目投资等意向性合作协议14个,签约金额300多亿元,280多万游客和群众参与各项节会活动,2000多万人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参与本届非遗节。各项节会活动突出创新创业,实现了常办常新,充分彰显了“文化的盛会、人民的节日”的办节理念。

      突出非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

      全面展示非遗多彩魅力和保护成果经验

      本届非遗节以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重要论述,特别是推动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重要论述为指导,秉承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原则和精神,遵循《非物质文化遗产法》,以“传承文脉,创造未来”为主题,围绕“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这条主线,举办了国际非遗博览会、非遗国际论坛、非遗大戏台、非遗进万家、第二届印道•中国篆刻艺术双年展五大主体活动。

      本届非遗节坚持展览展演相结合,各大类的非遗项目竞相呈现,全面生动地诠释了非遗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在主会场国际非遗博览园,近5万平方米展场里,500多位非遗代表性传人和非遗产品生产企业,展示了以传统手工技艺活态展示和产品展销为重点的600多个非遗项目;1.8万平方米的国际非遗展览馆,采用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等展陈手段,全面展示了世界各国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人类非遗代表作和1000多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回顾文化遗产日10年的非遗题材优秀摄影作品展,广泛展示了全国各地的各类非遗项目;3个广场露天舞台滚动演出128场来自14个国家的原生态民族音乐和舞蹈,以及国内的传统音乐、舞蹈、戏剧、曲艺等,60多万群众参观和观看了主会场的展示展演活动。与此同时,22场剧场演出,轮番上演昆曲《西厢记》、京剧《智取威虎山》等戏剧、曲艺经典剧(节)目,观众近2万人;在都江堰、平落古镇等8个主题分会场,坚持展示展演相结合,90多万群众参与其中;非遗节期间全市城乡集中组织开展的126场非遗传承进社区、进学校、进古镇古街、进乡村等“十进”系列活动,让100多万群众真切感受和认识到了非遗的丰富多彩,人人争做非遗传承人。

      突出活动的国际性和学术性

      在交流互鉴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

      非遗节是国内唯一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持续参与主办的文化节会,赢得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有力支持、响应。本届非遗节有33个国家(地区)的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参加非遗博览会,14个国家表演团队参加演出活动,马达加斯加文化和手工业部部长等38个国家(地区)的代表和专家学者参加国际论坛,参与的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65个,充分彰显了非遗节的国际性和影响力。非遗节的国际论坛历经积累,已经成为国际非遗领域认可的学术高地,本届非遗节国际论坛以“现代化进程中的非遗保护”为主题,围绕“现代化与文化多样性”“文化变迁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再创造”“现代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培养”三个分论坛,18位国内外专家和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发表了演讲,与会代表讨论热烈踊跃,配套举行了第二届中非文化遗产论坛和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座谈会等活动,广泛开展交流互鉴,积累和增进了共识,有效提升了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突出传承的创造性和创新性

      探索非遗传承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之路

      本届非遗节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为统揽,积极探索“互联网+”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常态下非遗传承的新路子,通过创业创新,推动非遗传承与现代生产生活对接,孵化非遗特色的文创小微企业和电商企业,努力把“常办常新”要求落到了实处。

      本届非遗节致力探索“非遗+互联网”。邀请“中国手艺网”“雅昌艺术网”“美集”“扑满爱”“中国手作”等多家营销非遗产品的电商企业参加博览会,与阿里巴巴合作开发非遗节官方认证的非遗产品在线销售平台“非遗宝”和非遗节专属APP,在手机客户端实现了信息发布、活动导览、产品介绍、在线下单等功能的集成,这些运用“互联网+”,实现非遗传承、产品研发、市场营销环环相扣的电商引发加盟热潮,共有286家非遗生产性保护企业与电商达成合作意向。互联网+二维码+自媒体+创意室外装置的“互联网+非遗节”,线下展销和线上交易同步,现场体验和网络互动交融,让线上的非遗节永不落幕。

      致力非遗传承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有机结合。非遗资源是创业创新的宝贵财富,本届非遗节积极推动非遗传承与现代科技、现代设计、现代教育、现代市场、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的融合创新,促进非遗资源与创意、与市场、与资本的对接,让非遗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回到现代生产生活之中,实现世代传承,同时孵化“双创”小微企业。博览会的“非遗生活馆”用传统工艺生产出的非遗产品布置出一个现代家庭,生动诠释了非遗产品与现代生活的密切关系;集中发布和展示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香港理工大学等15所高校及有关创意设计机构以非遗为文化本底的创意设计作品,推动与多家企业或投资机构达成把作品转化为商品的合作意向。专门邀请全国各地创意设计领军人物考察非遗博览会并举行座谈,推动传统手艺与现代设计对接。致力推动文化消费,统筹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坚持节会活动的公益性,从博览会到剧场和分会场的演出活动,都免费向群众开放,让城乡群众在感受非遗魅力中享受文化权益,激发对非遗产品的兴趣,培育文化消费,拉动文化内需。同时,积极开展非遗产品订货洽谈、非遗项目投资推介、非遗创意设计发布,本届非遗博览会现场交易和订单总额达6000多万元,现场推介非遗生产性保护等文化产业合作项目100个,签订意向性合作协议14个,签约金额300多亿元,实现了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统筹发展、相得益彰。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