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南充:多项举措激活社会“创业细胞”

  • 2015年06月04日 16时14分
  • 来源: 南充市府
  • 【字体:
  •   近年来返乡农民工逐年增多,如何融入家乡工作与生活,融入城市生活或者就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工的个人选择,更是地方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我市立足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鼓励创业,“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人越来越多……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046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81人。

      农民工返乡创业 创业带动就业

      曾干过建筑工、搬运工、水泥工的营山县带河乡河湾村三组刘建军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2014年初从福州回到河湾村,租了十几亩地建起了一个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养牛场。传统养殖户都是从牛犊开始喂养,周期长达一年。刘建军采取短期养殖方式,从中大型牛开始喂养,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当年3月,他以每头6800元的价格买回30头大牛,喂养3至4个月后全部卖出,平均每头赚1000多元,资金迅速得到流转。到2014年底,刘建军喂养的牛已有100多头。

      刘建军只是南充众多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能人为主体、社区为载体、产业为支撑、搭建创业平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激励下,充分激活了全社会的“创业细胞”,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推动创业、部门支持创业、群众勇于创业的良好创业氛围。

      “一人创业至少可带动3至5人就业,对解决就业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西充县紫岩乡纪信湖畔,陈春创办的合作社已初具规模。陈春是西充县西碾乡石仁宫村三组村民,曾做过搬运工、当过保安。2007年12月,他利用在外积累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创业。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修建了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住房、办公房、鱼类加工房、饲料仓库及猪舍,修建了鱼池专门从事乌鱼、鸭嘴鲟、鳄鱼龟、鲈鱼等高密度特种水产养殖,还配套养殖鲫鱼、白鲢、花鲢和草鱼四大鱼类及鸡、鸭、猪等家禽家畜,并成立了“西充县纪信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年产乌鱼15万多公斤,鲫鱼、白鲢、花鲢、鲟鱼、草鱼约5万公斤,实现年产值400多万元,固定资产达300多万元。

      陈春还吸纳了周边乡镇20多家从事水产养殖的专业户加盟入社,常年为入社社员提供种苗、成品鱼供应和技术指导。“目前,我们正在计划构建网上可视平台,将生态养殖的有关资料放到网上,实现网上销售,让消费者吃上生态绿色放心鱼。”陈春告诉记者。

      贴身服务 全力促进人岗对接

      据统计,全市13个工业园区共有企业680户,目前在岗总人数10.7万人。2014年12月底申报缺岗人数为0.78万人。今年初,全市人社、就业部门主动改革人力资源招募方式,搭建了现场招聘、信息化招聘、校企合作招聘、政企联合招聘、劳务对接等五个人岗对接平台。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会38场(次),提供岗位10万多个,成功促进2.1万人(次)实现人岗对接。

      同时,大力推行“车间就是课堂”、“师傅就是老师”的校企合作培训新模式,实施企业订单、学校接单和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对开展校企合作培训的,给予800至1200元的培训补贴。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校企合作培训3.6万多人,培训后就业稳定率达到99.7%,实现了人员、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在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都建立了就业服务指导站,落实专人直接为园区企业开展用工指导服务,形成了用工信息传输、人员招聘、社保服务、劳动保障法规监督、提供劳动合同样本‘一条龙’服务的长效机制。”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准确掌握劳资供求状况,全市人社就业部门完善了监测制度,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和用人单位用工信息两个数据库,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建卡造册,输入信息网。在此基础上,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了“园区工业企业一对一服务”活动,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各种问题。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南充:多项举措激活社会“创业细胞”

  • 2015年06月04日 16时14分
  • 来源: 南充市府
  •   近年来返乡农民工逐年增多,如何融入家乡工作与生活,融入城市生活或者就地城镇化,不仅是农民工的个人选择,更是地方管理者必须面对的现实课题。我市立足以创业带动就业、大力鼓励创业,“自己开公司当老板”的人越来越多……市人社局统计数据显示,截至4月底,全市新增城镇就业20467人,失业人员再就业4181人。

      农民工返乡创业 创业带动就业

      曾干过建筑工、搬运工、水泥工的营山县带河乡河湾村三组刘建军经过细致的市场调查,2014年初从福州回到河湾村,租了十几亩地建起了一个面积近400平方米的养牛场。传统养殖户都是从牛犊开始喂养,周期长达一年。刘建军采取短期养殖方式,从中大型牛开始喂养,周期缩短了三分之二。当年3月,他以每头6800元的价格买回30头大牛,喂养3至4个月后全部卖出,平均每头赚1000多元,资金迅速得到流转。到2014年底,刘建军喂养的牛已有100多头。

      刘建军只是南充众多农民工返乡创业致富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把促进创业带动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能人为主体、社区为载体、产业为支撑、搭建创业平台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激励下,充分激活了全社会的“创业细胞”,全市上下形成了政府推动创业、部门支持创业、群众勇于创业的良好创业氛围。

      “一人创业至少可带动3至5人就业,对解决就业将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说。在西充县紫岩乡纪信湖畔,陈春创办的合作社已初具规模。陈春是西充县西碾乡石仁宫村三组村民,曾做过搬运工、当过保安。2007年12月,他利用在外积累的资金、学到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回乡创业。在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他修建了总面积1000多平方米的住房、办公房、鱼类加工房、饲料仓库及猪舍,修建了鱼池专门从事乌鱼、鸭嘴鲟、鳄鱼龟、鲈鱼等高密度特种水产养殖,还配套养殖鲫鱼、白鲢、花鲢和草鱼四大鱼类及鸡、鸭、猪等家禽家畜,并成立了“西充县纪信湖特种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年产乌鱼15万多公斤,鲫鱼、白鲢、花鲢、鲟鱼、草鱼约5万公斤,实现年产值400多万元,固定资产达300多万元。

      陈春还吸纳了周边乡镇20多家从事水产养殖的专业户加盟入社,常年为入社社员提供种苗、成品鱼供应和技术指导。“目前,我们正在计划构建网上可视平台,将生态养殖的有关资料放到网上,实现网上销售,让消费者吃上生态绿色放心鱼。”陈春告诉记者。

      贴身服务 全力促进人岗对接

      据统计,全市13个工业园区共有企业680户,目前在岗总人数10.7万人。2014年12月底申报缺岗人数为0.78万人。今年初,全市人社、就业部门主动改革人力资源招募方式,搭建了现场招聘、信息化招聘、校企合作招聘、政企联合招聘、劳务对接等五个人岗对接平台。今年以来,全市累计举办形式多样的招聘会38场(次),提供岗位10万多个,成功促进2.1万人(次)实现人岗对接。

      同时,大力推行“车间就是课堂”、“师傅就是老师”的校企合作培训新模式,实施企业订单、学校接单和政府买单的培训模式。对开展校企合作培训的,给予800至1200元的培训补贴。去年以来,全市共开展校企合作培训3.6万多人,培训后就业稳定率达到99.7%,实现了人员、岗位的无缝对接。“我们在全市工业园区(集中区)都建立了就业服务指导站,落实专人直接为园区企业开展用工指导服务,形成了用工信息传输、人员招聘、社保服务、劳动保障法规监督、提供劳动合同样本‘一条龙’服务的长效机制。”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准确掌握劳资供求状况,全市人社就业部门完善了监测制度,建立了劳动力资源和用人单位用工信息两个数据库,对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城镇失业人员等重点群体建卡造册,输入信息网。在此基础上,在全市人社系统开展了“园区工业企业一对一服务”活动,真心实意帮助企业解决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方面的各种问题。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