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宜宾市“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综述

  • 2015年12月22日 15时14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字体:
  •   “通村公路修好了,村里引进了养殖产业,我们家养殖畜口有了本钱;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好政策来帮助我们家,几代人脱贫致富的愿望就快实现了……”近日,兴文县大坝苗族乡黄草坪村贫困户王南招说出了心里话。他说,以前不知道穷到何时才是头,而现在觉得日子有盼头了。

      像贫困户王南招这样,得到全市扶贫开发政策的真正实惠在我市不胜枚举,“十二五”以来,全市势如破竹的扶贫开发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也让众多的贫困户持续不断地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阳光大道。

      这是一组漂亮的数据:

      十二五”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的基本思路,着力创新方式、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强化考核,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贫困人口由81.85万人减少到25.72万人;新增基本农田650公顷,建设水利工程453处,解决了贫困山区35万人和4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投入53亿元、新修农村公里5843公里;危房改造和“三建五改”1.2万户……

      五年弹指一挥间。一项项创新机制,一个个切实有效措施,激励广大农民在“希望的田野”的上辛勤劳作;一张张笑脸,一组组数据,印证了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奏响了一曲曲扶贫开发的胜利凯歌。

      破冰之举创新机制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完善驻村帮扶机制,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切实增强扶贫实效,确保了“真扶贫、扶真贫、真减贫”的宏伟目标。

      时光回溯。2012年,几经调查、几经讨论、几经研判,《宜宾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正式出台下发。这一“高瞻远瞩,决胜千里”的目标框架被誉为宜宾扶贫开发的破冰之举,在坚持贫困标准的前提下,我市探索了“统一标准、宣传发动、规模控制、农户自主、群众评议、公示公告、审核审批、社会监督”的识别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阳光识别法”和“三比三看九不评”机制。精准识别对象,按照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要求,全面建立了信息档案;针对致贫原因逐村制定扶贫规划、逐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实施精准扶持。

      完善驻村帮扶机制,将领导干部和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点全部调整到贫困村,建立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现了部门联系贫困村全覆盖、驻村工作组全覆盖、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不脱贫、不脱钩。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保证保险机制。

      新机制、新举措的扶贫开发破冰之举,使逐户逐村逐年脱贫销号,确保了真扶贫、扶真贫、真减贫。

      突破界限创新模式

      “县医院越办越好,现在基本上我们不会跑宜宾了。”在屏山县人民医院的挂号处,龙华镇的孙华说,“以前,总担心县医院的医生技术不行,水平不高,稍微大点的病都不敢到县医院看,但是现在很放心,而且很方便。”

      宜宾精准扶贫攻坚战突破了区域界限,创新的扶贫模式,将扶贫落到了实处。不仅仅是医疗,在市带贫困县机制下,其它方面也是跨区域、跨界限地以强带弱,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发展。我市健全扶贫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市上统筹、县负总责,重点在乡,关键在村”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以乡(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年度述职报告制和牵头部门年度报告制。全市整合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资源,按产业、跨行政区域建立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产业协会服务、统筹和维权职能,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技续稳定增收。如屏山县组建了锦茗茶业和锦果果业两个省级示范合作社,引导企业与农户通过合作社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与此同时,全市突破界限,创新模式,坚持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打破行政区划、身份界限,深化和拓展“跨村联建、强村并组、村居合一、村企业共建”等跨产业、跨区域联建党组织模式,组建先进和后进帮扶对子700余个,对324个后进党组织直接由乡镇党委书民、副书记担任“第一书记”,以组织覆盖推动工作覆盖,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在企业带动方面,全市组织动员五粮液、天原、丝丽雅三大国有企业到屏山投资建厂,动员206家非公企业帮扶贫困村,吸收贫困劳动力进厂务工,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活力。

      突破界限,创新模式。全市在支部建设、产业带动、企业引领帮扶不断“输血”的同时,也起到了为广大农村地区“造血”的作用,加快了农村贫困户的脱贫步伐。

      集聚资源形成合力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如何整合?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形成破竹之势?

      “‘十二五’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连续快速增长,累计投入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2亿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80多亿元;社会扶贫投入7.53亿元……”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统计和对外公布的数据铿锵有力,对于农村扶贫开发势如破竹。有效整合了各类财政性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解困的民生项目,对当年脱贫的贫困户每户补助财政扶贫资金不低于3000元。

      坚持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建立社会扶贫爱心信息平台,推进“千企万户爱心结对帮扶”活动,打造“百企帮村”“种子基金”和“栋梁工程”等社会扶贫品牌,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将扶贫开发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行业部门发展规划与扶贫开发规划相衔接,在项目、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向区县、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年度涉农艺师资金安排到贫困村的比例不低于25%。

      进一步突出重点,聚集资源,形成合力,以点带面,推动了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我已经加入了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准备根据家里的情况养鸡和猪;党和政府好的扶贫政策来了,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高县落润乡振武村村民万从元深有感触地说。

      下一步,全市将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把贫困对象脱贫致富作为全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大、最急、最紧的民生工程,为全省“两个跨越”多作贡献。“一是把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二是把扶贫资金和项目落到实处,三是把开展督查调研落到实处,四是把考核机制落到实处,五是把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落到实处。”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列举了下阶段我市扶贫开发的具体措施。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宜宾市“十二五”农村扶贫开发综述

  • 2015年12月22日 15时14分
  • 来源: 宜宾市府
  •   “通村公路修好了,村里引进了养殖产业,我们家养殖畜口有了本钱;以前,做梦都没有想到,有这样的好政策来帮助我们家,几代人脱贫致富的愿望就快实现了……”近日,兴文县大坝苗族乡黄草坪村贫困户王南招说出了心里话。他说,以前不知道穷到何时才是头,而现在觉得日子有盼头了。

      像贫困户王南招这样,得到全市扶贫开发政策的真正实惠在我市不胜枚举,“十二五”以来,全市势如破竹的扶贫开发受到了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也让众多的贫困户持续不断地走上了增收致富的阳光大道。

      这是一组漂亮的数据:

      十二五”以来,全市深入贯彻落实区域扶贫攻坚与精准扶贫“两轮”驱动的基本思路,着力创新方式、健全机制、整合资源、强化考核,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全市贫困人口由81.85万人减少到25.72万人;新增基本农田650公顷,建设水利工程453处,解决了贫困山区35万人和45万头牲畜饮水困难;投入53亿元、新修农村公里5843公里;危房改造和“三建五改”1.2万户……

      五年弹指一挥间。一项项创新机制,一个个切实有效措施,激励广大农民在“希望的田野”的上辛勤劳作;一张张笑脸,一组组数据,印证了全市农村扶贫开发取得的巨大成就,奏响了一曲曲扶贫开发的胜利凯歌。

      破冰之举创新机制

      “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完善驻村帮扶机制,创新金融扶贫机制……”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说,全市不断创新扶贫机制,切实增强扶贫实效,确保了“真扶贫、扶真贫、真减贫”的宏伟目标。

      时光回溯。2012年,几经调查、几经讨论、几经研判,《宜宾市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11——2020)》经市委、市政府审议同意,正式出台下发。这一“高瞻远瞩,决胜千里”的目标框架被誉为宜宾扶贫开发的破冰之举,在坚持贫困标准的前提下,我市探索了“统一标准、宣传发动、规模控制、农户自主、群众评议、公示公告、审核审批、社会监督”的识别贫困村、贫困人口的“阳光识别法”和“三比三看九不评”机制。精准识别对象,按照户建卡、村造册、乡立簿、县归档的要求,全面建立了信息档案;针对致贫原因逐村制定扶贫规划、逐户制定帮扶计划,落实帮扶责任,实施精准扶持。

      完善驻村帮扶机制,将领导干部和定点帮扶单位的联系点全部调整到贫困村,建立贫困村干部驻村帮扶机制,实现了部门联系贫困村全覆盖、驻村工作组全覆盖、贫困户帮扶责任人全覆盖,不脱贫、不脱钩。与此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创新扶贫小额信贷,探索建立小额信贷风险补偿机制和保证保险机制。

      新机制、新举措的扶贫开发破冰之举,使逐户逐村逐年脱贫销号,确保了真扶贫、扶真贫、真减贫。

      突破界限创新模式

      “县医院越办越好,现在基本上我们不会跑宜宾了。”在屏山县人民医院的挂号处,龙华镇的孙华说,“以前,总担心县医院的医生技术不行,水平不高,稍微大点的病都不敢到县医院看,但是现在很放心,而且很方便。”

      宜宾精准扶贫攻坚战突破了区域界限,创新的扶贫模式,将扶贫落到了实处。不仅仅是医疗,在市带贫困县机制下,其它方面也是跨区域、跨界限地以强带弱,实现同频共振,共同发展。我市健全扶贫工作推进机制,坚持“市上统筹、县负总责,重点在乡,关键在村”的管理模式,建立完善以乡(镇)为重点、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工作机制,实行县(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年度述职报告制和牵头部门年度报告制。全市整合资金、技术、信息、人才等方面资源,按产业、跨行政区域建立产业协会或专业合作社,充分发挥产业协会服务、统筹和维权职能,带动贫困群众发展现代农业、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技续稳定增收。如屏山县组建了锦茗茶业和锦果果业两个省级示范合作社,引导企业与农户通过合作社健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机制,增强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与此同时,全市突破界限,创新模式,坚持强村带弱村、大村带小村,打破行政区划、身份界限,深化和拓展“跨村联建、强村并组、村居合一、村企业共建”等跨产业、跨区域联建党组织模式,组建先进和后进帮扶对子700余个,对324个后进党组织直接由乡镇党委书民、副书记担任“第一书记”,以组织覆盖推动工作覆盖,为广大贫困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在企业带动方面,全市组织动员五粮液、天原、丝丽雅三大国有企业到屏山投资建厂,动员206家非公企业帮扶贫困村,吸收贫困劳动力进厂务工,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拓展了空间、增添了活力。

      突破界限,创新模式。全市在支部建设、产业带动、企业引领帮扶不断“输血”的同时,也起到了为广大农村地区“造血”的作用,加快了农村贫困户的脱贫步伐。

      集聚资源形成合力

      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如何整合?如何形成合力,如何形成破竹之势?

      “‘十二五’以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连续快速增长,累计投入中省市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92亿元;整合行业部门资金80多亿元;社会扶贫投入7.53亿元……”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统计和对外公布的数据铿锵有力,对于农村扶贫开发势如破竹。有效整合了各类财政性扶贫资金直接用于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解困的民生项目,对当年脱贫的贫困户每户补助财政扶贫资金不低于3000元。

      坚持社会参与、合力推进,建立社会扶贫爱心信息平台,推进“千企万户爱心结对帮扶”活动,打造“百企帮村”“种子基金”和“栋梁工程”等社会扶贫品牌,调动了社会各界参与扶贫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将扶贫开发规划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行业部门发展规划与扶贫开发规划相衔接,在项目、资金、政策、人才等方面向区县、贫困村、贫困户倾斜,发改、财政、交通、水利等部门年度涉农艺师资金安排到贫困村的比例不低于25%。

      进一步突出重点,聚集资源,形成合力,以点带面,推动了新农村扶贫开发工作一年上一个台阶。“我已经加入了村里的专业合作社,准备根据家里的情况养鸡和猪;党和政府好的扶贫政策来了,往后的日子越来越有盼头。”高县落润乡振武村村民万从元深有感触地说。

      下一步,全市将切实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和先于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大局中,把贫困对象脱贫致富作为全市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最大、最急、最紧的民生工程,为全省“两个跨越”多作贡献。“一是把科学编制‘十三五’规划落到实处,二是把扶贫资金和项目落到实处,三是把开展督查调研落到实处,四是把考核机制落到实处,五是把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落到实处。”市扶贫和移民工作局相关负责人信心十足地列举了下阶段我市扶贫开发的具体措施。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