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广元市坚持实施“回引工程” 二万多老乡返乡创业

  • 2015年11月30日 16时43分
  • 来源: 广元市府
  • 【字体:
  •   11月10日,广元返乡创业企业名录再添新成员:投资1100万元的四川精碳伟业环保科技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广元回引的第378个返乡创业项目。近年来,广元市坚持不懈实施“回引工程”,迄今已回引返乡创业人员27826人、100万元以上投资企业378个,带动11万余人创业就业,实现产值37.5亿元,成为广元扶贫攻坚战场的生力军。

      建老乡台账真心换真心

      一个月前,43岁的周彬还坐在北京的写字楼里。现在,看着眼前灰白的聚氨酯板从机器中刷刷泻出,他有点梦幻:“太快了。”

      9月中旬,广元市委书记马华、市长王菲率队赴京,举办京津地区广元籍企业家座谈会,发出诚恳朴实的乡音召唤:回家乡看看、回家乡创业。当听说在座的周彬早有回乡创业的打算时,家乡领导立即表态,由利州区成立专门工作组,协助落实。

      周彬和妻子曾回广元考察场地、走访市场,基本敲定回乡做自己最拿手的聚氨酯保温板。找场地、购设备、办证照……一切顺利,“没想到3天落实场地,两天办完证照,效率太高了。”周彬说,公司有家乡朋友的股份,招聘了20多名附近的农民就业,明年4条生产线全开,可以带动100多人就业。

      即使远在天涯,总有乡情牵挂,广元通过圆老乡的故乡情结、用真心换真心吸引他们回乡创业。该市明确规定,市、县(区)党政一把手,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高规格返乡创业座谈会,为广元籍在外人士发一封慰问信,把全市7个驻外招商机构、12个省外农民工工作办事处、20多个在外广元商会及县(区)商会,打造成广元老乡的“娘家”,随时掌握广元老乡在外工作情况,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台账,每年组织老乡“返乡看发展”。

      用老乡资源引乡邻致富

      一曲《春江花月夜》,在广元利州区龙潭乡金鼓村3组一个农家院里回旋,“欣赏”音乐的,不是人,是牛。

      这里是广元勤壮特种养殖场。2011年回乡养牛的胡晓全每天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给牛放音乐,在哞哞声和轻音乐混成的和谐交响中,和工人们一起喂料、掏粪。胡晓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牛司令”,年出栏肉牛300余头,产值超过600万元。

      养牛场由小变大,胡晓全忘不了政府的培训、贴息贷款支持,他指着门口挂着的“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专家服务站”的牌子说,省市专家每月要来送技术,很管用。“感谢和我一起创业的乡邻。在自己曾经困难的时候,乡邻们不计报酬支持我。”

      目前,胡晓全又投资1000多万元办起农家乐,聘请20多名乡邻种有机蔬菜及鲜花,每月可挣2-3万元。一直跟随养牛的农民曾平基说,“胡老板没架子,周围村民跟着他干事,能成。”

      在外打拼的广元老乡,很多都是农民出身,对农村熟悉,对农民有感情。广元市人社局、投资促进局的调查显示,全市有97.84万人在外打拼,创业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约有1180多人,其中80%出生在农村。广元提出,要善用“老乡资源”,吸引他们返乡创业,示范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9月,广元出台系列返乡创业新政,从生产要素到证照申请,从金融支持到技术培训,全力扶持。

      返乡人员“结对”贫困户

      38岁的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银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明君以前一直在浙江、四川通江等地帮人种银耳。2014年,他回乡创业种银耳,全年收入达50余万元。“一人富不算富,还要带动大家富。”郑明君说。去年8月,他联合18户乡邻,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占地50多亩、5个银耳种植场的规范化基地。一些贫困户没现金入股,郑明君让他们用种菌用的青杠棒、土地入股,以股份为纽带带动共同发展,今年银耳收入近200万元。通过“打工+分红”,让9户贫困户最低增收3万元、最多增收8万元。

      不论周彬还是胡晓全,在谈到回乡创业初衷时,都不约而同说到“共富”。曾多次到京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主持返乡创业座谈会的王菲,对此十分感动,他说,这些在外打拼的广元老乡不但积累了资金、技术,还铸就了更宽广的胸怀,这是广元推进区域扶贫攻坚难得的力量。

      如今由回乡创业者领军,组建的家庭农场、新型合作社、联合企业等,正带领乡邻群众从传统产业走向特色产业、从单独创业走向联合创业,加快广元区域扶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广元还计划,从近百万外出劳务大军中,选择10万名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与贫困户“结对”,帮助贫困户就业创业。目前,已有2000人“结对”连亲。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广元市坚持实施“回引工程” 二万多老乡返乡创业

  • 2015年11月30日 16时43分
  • 来源: 广元市府
  •   11月10日,广元返乡创业企业名录再添新成员:投资1100万元的四川精碳伟业环保科技公司正式投产。这是广元回引的第378个返乡创业项目。近年来,广元市坚持不懈实施“回引工程”,迄今已回引返乡创业人员27826人、100万元以上投资企业378个,带动11万余人创业就业,实现产值37.5亿元,成为广元扶贫攻坚战场的生力军。

      建老乡台账真心换真心

      一个月前,43岁的周彬还坐在北京的写字楼里。现在,看着眼前灰白的聚氨酯板从机器中刷刷泻出,他有点梦幻:“太快了。”

      9月中旬,广元市委书记马华、市长王菲率队赴京,举办京津地区广元籍企业家座谈会,发出诚恳朴实的乡音召唤:回家乡看看、回家乡创业。当听说在座的周彬早有回乡创业的打算时,家乡领导立即表态,由利州区成立专门工作组,协助落实。

      周彬和妻子曾回广元考察场地、走访市场,基本敲定回乡做自己最拿手的聚氨酯保温板。找场地、购设备、办证照……一切顺利,“没想到3天落实场地,两天办完证照,效率太高了。”周彬说,公司有家乡朋友的股份,招聘了20多名附近的农民就业,明年4条生产线全开,可以带动100多人就业。

      即使远在天涯,总有乡情牵挂,广元通过圆老乡的故乡情结、用真心换真心吸引他们回乡创业。该市明确规定,市、县(区)党政一把手,每年至少主持召开一次高规格返乡创业座谈会,为广元籍在外人士发一封慰问信,把全市7个驻外招商机构、12个省外农民工工作办事处、20多个在外广元商会及县(区)商会,打造成广元老乡的“娘家”,随时掌握广元老乡在外工作情况,并以乡镇为单位建立台账,每年组织老乡“返乡看发展”。

      用老乡资源引乡邻致富

      一曲《春江花月夜》,在广元利州区龙潭乡金鼓村3组一个农家院里回旋,“欣赏”音乐的,不是人,是牛。

      这里是广元勤壮特种养殖场。2011年回乡养牛的胡晓全每天雷打不动的一件事,就是给牛放音乐,在哞哞声和轻音乐混成的和谐交响中,和工人们一起喂料、掏粪。胡晓全是当地小有名气的“牛司令”,年出栏肉牛300余头,产值超过600万元。

      养牛场由小变大,胡晓全忘不了政府的培训、贴息贷款支持,他指着门口挂着的“四川省畜牧科学研究院专家服务站”的牌子说,省市专家每月要来送技术,很管用。“感谢和我一起创业的乡邻。在自己曾经困难的时候,乡邻们不计报酬支持我。”

      目前,胡晓全又投资1000多万元办起农家乐,聘请20多名乡邻种有机蔬菜及鲜花,每月可挣2-3万元。一直跟随养牛的农民曾平基说,“胡老板没架子,周围村民跟着他干事,能成。”

      在外打拼的广元老乡,很多都是农民出身,对农村熟悉,对农民有感情。广元市人社局、投资促进局的调查显示,全市有97.84万人在外打拼,创业年产值达100万元以上的约有1180多人,其中80%出生在农村。广元提出,要善用“老乡资源”,吸引他们返乡创业,示范带动更多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9月,广元出台系列返乡创业新政,从生产要素到证照申请,从金融支持到技术培训,全力扶持。

      返乡人员“结对”贫困户

      38岁的剑阁县姚家乡银溪村银耳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郑明君以前一直在浙江、四川通江等地帮人种银耳。2014年,他回乡创业种银耳,全年收入达50余万元。“一人富不算富,还要带动大家富。”郑明君说。去年8月,他联合18户乡邻,成立专业合作社,建起占地50多亩、5个银耳种植场的规范化基地。一些贫困户没现金入股,郑明君让他们用种菌用的青杠棒、土地入股,以股份为纽带带动共同发展,今年银耳收入近200万元。通过“打工+分红”,让9户贫困户最低增收3万元、最多增收8万元。

      不论周彬还是胡晓全,在谈到回乡创业初衷时,都不约而同说到“共富”。曾多次到京津、珠三角、长三角地区主持返乡创业座谈会的王菲,对此十分感动,他说,这些在外打拼的广元老乡不但积累了资金、技术,还铸就了更宽广的胸怀,这是广元推进区域扶贫攻坚难得的力量。

      如今由回乡创业者领军,组建的家庭农场、新型合作社、联合企业等,正带领乡邻群众从传统产业走向特色产业、从单独创业走向联合创业,加快广元区域扶贫攻坚向纵深推进。广元还计划,从近百万外出劳务大军中,选择10万名有能力有责任感的人,与贫困户“结对”,帮助贫困户就业创业。目前,已有2000人“结对”连亲。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