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成都各区(市)县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 2015年11月25日 14时05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字体:
  •   青羊区

      文创发力 激发“双创”新动能

      “依托‘菁蓉汇创智青羊’品牌,大力建设苗圃孵化基地、引进创投资本、壮大文化创意产业……”记者昨日从成都青羊区获悉,今年以来,青羊区从政策、资本和人才等三大方面着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区文创产业“一园四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文创园区内各类型创业主题活动此起彼伏,各领域的创业者联盟和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发展态势良好。

      “一园四基地”打造文化创意集结地

      一大早,位于成都青羊区奎星楼街的明堂创意工作区渐渐苏醒过来。初冬阳光下,街区两旁的银杏树上如挂黄袍,树下金黄一片。另一边,矗立着两栋极具现代感的黑色建筑,墙上是一幅以红蓝白为主色调的喷涂作品,极致的细节让游人惊叹喷涂者技艺的精湛——这里也名副其实地成为成都“创意人的集结地”。

      “明堂的定位就是文创艺术的孵化平台。”明堂负责人于侃解释说,明堂目前正在做两件事:一是实现文化创意对接市场,二是文化创意融入城市。

      目前,明堂已聚集了300余支各类文创团队,包括国内外许多青年设计师,涵盖影像、绘画、音乐、木艺等等,横向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创业综合体。在集结文创团队孵化文创项目的同时,明堂还注重对接有意进入文创产业的资本,为创业者们提供家一般的创业体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明堂在成都青羊区的发展并非个案。到2017年,青羊区将建成创业孵化器12个以上、创业服务平台28个以上、孵化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形成“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其中,围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依托非遗博览园明堂、明堂、峨影1958、西村,形成“一园四基地”的创业孵化体系;依托成勘院、电力设计院、水电科研所创建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创业基地;依托“骡马市省级金融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以科技金融为主导的专业楼宇。

      政策、资本、人才三把利剑助推文创产业

      今年初,成都青羊区启动“创业天府·青羊行动”计划。按照实施意见,青羊区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是空前的: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审议全区文化创意工作总体方案、推进政策制定;设立了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打造创业孵化器,开展参投融资,为创客落户青羊提供更多便利,为创新人才和科技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同时,为激活创业资本,该区还充分发挥“科创贷”等融资产品作用,鼓励天使基金、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投资本进入。按规划,预计到2017年,有效利用创新创业资本达30亿元以上。同时也将推动创新创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计划3年内有20家以上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股权交易市场上市,力争部分企业进入新加坡证交所、美国纳斯达克证交所等资本市场。

      从创业载体到人才队伍,青羊区也有明确的规划思路。据成都青羊区负责人介绍,青羊区将兴建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打造“筑梦工厂”“创源地”等创业者联盟,积极为入园创业项目搭建合作桥梁,积极构建以优秀创业者为主体的创业人才队伍。除此以外,青羊区将借力专业机构、专业媒体策划“创智青羊”各类创业主题活动。以中建电商谷与在蓉高校举办的座谈会为代表,全年将连续举行12场次涵盖创业政策解读、高峰论坛和投资融资洽谈会的相关活动,形成全区上下多方力量全面参与创新创业行动的良好氛围,以此吸引更多国际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到青羊来发展。

      温江区

      联合贝壳社 建中国首个生物医学创客空间

      近日,成都医学城与国内最早最大的互联网 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平台——贝壳社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打造国内首个生物医学创客空间。

      智慧创客、文化创意、生物创客,这是温江区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先行打造的3个示范型创客空间。今年以来,该区采取政、校、企、孵化器多方合作共建的模式,加快推进温江青年创客学院的建设,力争形成1个中心学院、1个创业园区、N个创客空间的项目载体布局,推动温江创新创业发展。

      推动生物医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跨界融合

      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高新区的贝壳社,通过市场化、网络化的运作模式,结合O2O(线上线下)创业服务平台、贝壳基金、贝壳营,整合各类医健行业资源,力求为创业者提供一个零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015年下半年贝壳社启动“十城众创”计划,现已在北京、苏州、上海、成都设立分部。

      生物医学创客空间,是成都温江区致力打造的首批3大示范型创客空间之一。生物医学创客空间将依托医学城良好的产业优势和贝壳社优质的行业资源优势,秉承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 互联网,实现生物医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跨界融合”的核心发展理念,打造基于互联网 的全球化孵化型创业生态,进一步加强行业资源整合、加快优秀人才集聚、实现全面精准的创业服务,在生物类似药、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第三方专业服务、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等领域精准发力,为创业者解决成果转化率低、资源获取难两大核心难题,成为生物医学创客们成就梦想的最佳发展空间。

      一个中心学院 N个特色创客空间

      让创业者直接对接市场

      成都温江区团委与国色天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文旅创客空间已打造完成。前不久,一场“蓉漂”创业分享茶叙活动在文旅创客空间举行,“蓉漂”创业者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故事。整场活动以演讲、分享、提问互动为主线来开展,共同探讨引入创业团队、盘活文创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建立文化生态圈等内容和主题,为文旅创客空间的运作开了一个好头。

      最早开始运营的是智慧创客空间,今年9月,智慧创客空间的冰峰实验室一期工程竣工,并迎来重庆邮电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26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入驻。“入驻的学子围绕‘应用技术 产品开发 高新技术产业’展开课题研究,他们在高校‘学术导师’和企业‘项目导师’的陪伴指导下,在实验室展开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让创业者直接对接市场,完成技术——产品——创业的全过程。”冰峰实验室主任左寓勇介绍。

      杨郁介绍,在N个创客空间的建设中,由创客中心学院与龙头企业合作,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核心项目,主动对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定向招引和培养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团队。企业为人才团队提供研发平台,加强技术转化指导和商业营销指导;创业中心学院为创业团队提供生活保障、团队交流、中介咨询、政策对接等服务。通过“一个中心学院 N个特色创客空间”这种模式,培育具有创新潜力的高校学生,扫清他们创业道路上的障碍,提高创业成功率。

      新都区

      建六个平台 构建阶梯型孵化体系

      到2017年,成都新都区将建成6个创新创业核心平台;到2020年,将建成智慧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高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者乐园和全市创新创业新高地……昨日,记者从新都区获悉,该区制定了“创业天府·扬帆新都”行动方案,制定了“一个创新创业发展目标、六个创新创业平台、七个方面扶持政策、六个方面保障措施”的“1676”计划,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为原则,构建并完善了“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的阶梯型孵化体系,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新都蜂云谷成为六个创新创业平台核心

      在六个创新创业平台中,最核心的便是新都区蜂云谷,该项目依托新都工业园区,建设6万平方米的配套服务区及孵化培育区,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场所以及生活、金融等配套服务。同时,建立创新创业制造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研发中试及基本制造场所。在生活配套方面,建设创新创业公寓和休闲社区,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住宿、商务活动及配套服务场所。

      蜂云谷大楼共两幢10层,约6万平方米。由政府机构主导运营管理,以一幢为例,一楼拟入驻金融服务机构(银行、担保、投资等)、新都蜂云谷生活服务配套企业、新都区工业创新成果展示走廊等。二楼引进具有完整创新创业生态链条及国际水准的创业孵化器。三楼将整体引进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四至六楼将整体引进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养老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养老健康研究院暨细胞培养生产研究中心;而七至九楼则作为创新培育区,政府将聘请经理人团队重点引进研发、制造、总部及一体的创新企业。

      北欧E中心将打造成电商孵化基地

      “北欧E中心”是成都新都区双创主要载体之一,将建设成为新都区电商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其中,一期1、2、3号楼已投入运营,共入驻约150家网商及服务商,包含网商125户,服务商27户,年均营业额200~1000万元,预计2015年底实现线上交易额4亿元。该项目已与四川省鞋业协会、成都市鞋业协会、四川大学女鞋研发设计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并与上海伟雅网商俱乐部旗下机构电商服务联盟合作,对接全国优质服务商;同时,在该基地建立阿里巴巴子站,打造优化成都地区女鞋的供应链;目前,中国邮政、顺丰、四通一达、德邦等主力快递服务机构已入驻该基地。

      此外,二期4、5、6、7号楼在2015年10月交付后已逐步投入运营,即将设立创客中心,打造创客咖啡、创客文化广场、创客食堂、创客小酒馆等青年创新创意基地,而可容纳1500人的青年创客食堂已在装修中。其中,7号楼作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统一管理和运作的示范楼宇,公共装修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在进行招标,预计2015年12月底投入使用;阿百电商、创客网咖项目,在谈易田电商、杰普软件等项目即将入驻;同时与北欧知识城的商业租赁合同已达成一致意见,也即将签约。

      记者了解到,园区围绕网商聚集需求,开创了多种新的网商服务业态,其中包括货源整合机构、网商沙龙、摄影工作室、研发设计中心和网商运营培训机构等。此外,园区将重点围绕“淘宝村”网商交流平台、“淘友家”服务商整合平台、“淘货源”本地产品对接平台等,逐步完成实体商贸、物流仓储配送、餐饮服务、金融服务、展览展示中心、创意中心、培训中心等综合配套建设,将电商产业链建设与业态体系建设结合,建立完善的电商商业社区环境。

      金堂县

      实现产值100亿元 五大平台推进大众创业


      到2020年,金堂县将汇集科技创业者1万人、建成创新创业载体10家,引进培育创业服务机构15家、创业导师60人,孵化创新型小微企业6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亿元……这是记者从金堂县获悉的。据悉,该县出台了《金堂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并正在积极修订完善《金堂县扶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专项扶持政策》等配套政策,切实推动普通大学生创业就业、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

      平台一:10万平方米众创空间

      据悉,金堂县将加快推动“金青铭慧”众创空间建设,积极推进金青创业沙龙 现代农业创业园、众创乐园、e佳创业部落“1 3”模式众创空间建设,加快打造集创新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成都)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等创业品牌活动提升平台知名度。该服务平台已引进“十分咖啡”等创业服务机构10余家,吸引大学生创业团队36个,汇集大学生等创业青年3000余人。

      平台二:全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园

      立足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外出务工人员大县实际,金堂县将加快推动1.2平方公里竹篙镇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镇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目前示范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3万平方米,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3938人,创办各类实体企业2059家。

      平台三: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借助四川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市场、资本和人才整合方面优势,金堂县将与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合作,积极推动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创业苗圃和中试平台等,加速科技成果与资本的对接和向商品转化。截至目前,已建成铁科新材料—西南交大联合实验室等产学研联合实验室5个、企业技术中心7个、院士工作站4个,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20余人,开展“金属陶瓷膜”等节能环保公共技术研究项目100多项,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科技企业29家。

      平台四:浩旺科技企业孵化器

      依托浩旺创业孵化园,金堂县将加快打造3万平方米集创业培育、孵化服务、市场推广于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引进金融、法律、创投等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和产品孵化。截至目前,入驻孵化器企业已达46家,处于孵化阶段企业21家(预计2015年底孵化企业可达30家以上),入驻的法律援助及创业咨询等服务机构6家。

      平台五: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以“互联网 ”创新发展为思路,依托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线上专家信息、市场信息与线下生产信息、技术需求信息有效对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在打造好五大平台的同时,金堂县还依托邮政储蓄银行、农商银行、金堂汇金村镇银行建立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银行、担保公司、创投机构等为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联合市工投集团、市中小担保公司等共同建立“壮大贷、科创贷”风险资金池,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培训、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担保基金持续补充机制,重点支持青年(大学生)和回乡创业者。

      大邑县

      围绕“绿色生态 ”
     构建“两中心、两园区”

      日前,在成都大邑县青霞镇“成都·中国农业创客中心”,一家魔芋种植企业的总经理周平专门前来和中心负责人杨建讨论自己的品牌塑造问题。据悉,这是成都市首个以农业为主题的创客中心,专门为农业企业的品牌塑造提供服务。

      孵化大邑的本土品牌,只是创客中心成立的第一项任务。与城市创客中心不同,农业创客中心将展示出很多农业体验项目,这本身就具有观赏和体验价值。“我们想借助创客中心的这个特点,将它打造成一个旅游项目。”在农业创客中心里,4层楼高的农业企业孵化器已经建成。“这里将是我们未来的农业创客们主要活动的地方。”

      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心占地600余亩,将通过对孵化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孵化基地、匠人村、乡村民俗聚落五个方面的打造,为入住创客提供集中展示平台、体验式营销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综合服务。记者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家弓等10余个创客团队(企业)和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8个平台企业首批入驻成都农业创客中心。

      而在成都大邑县董场镇,占地5100亩的“大邑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藏大学等18名大学生创业,带动周边380余名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创业项目覆盖观光农业、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6个领域,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

      据悉,该创业园只针对大学毕业5年(含)以内的高校创客,并提供创业孵化所需要的耕地和租赁优惠政策;提供咨询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及孵化、创业融资、中介代理、小额贷款等公共服务;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的创业能力提升服务。

      就在10月20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大邑县董场镇政府签订协议,将合作共建“大邑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院将每年选派3个以上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园,并配套相应支持政策,对于入驻该园区的创业团队予以1万到5万的一次性补贴。

      据了解,围绕“绿色生态 ”,大邑县目前已构建了“两中心、两园区”的创业载体,即大邑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都·中国农业创客中心、大邑县现代农业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大邑县电商孵化园,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交流平台,搭建项目资金对接平台,为初创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以及其他服务。

      “‘绿色生态 ’旨在从绿色产业创业角度,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包括绿色制造、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三大创业方向。”成都大邑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大邑县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阶段,农业生产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和社会化转型,破解生产、加工、营销等一系列难题为“创客”们提供了广阔的创意、创业空间。

      同时,根据《大邑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到2020年,该县依托五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将建设苗圃孵化基地、初创基地、加速培育基地的梯次孵化体系,建成一批以孵化企业聚集发展的专业化产业基地。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器等载体5个以上,孵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成都各区(市)县积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 2015年11月25日 14时05分
  • 来源: 成都市府
  •   青羊区

      文创发力 激发“双创”新动能

      “依托‘菁蓉汇创智青羊’品牌,大力建设苗圃孵化基地、引进创投资本、壮大文化创意产业……”记者昨日从成都青羊区获悉,今年以来,青羊区从政策、资本和人才等三大方面着力,扶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截至目前,该区文创产业“一园四基地”建设有序推进,文创园区内各类型创业主题活动此起彼伏,各领域的创业者联盟和创客空间如雨后春笋,发展态势良好。

      “一园四基地”打造文化创意集结地

      一大早,位于成都青羊区奎星楼街的明堂创意工作区渐渐苏醒过来。初冬阳光下,街区两旁的银杏树上如挂黄袍,树下金黄一片。另一边,矗立着两栋极具现代感的黑色建筑,墙上是一幅以红蓝白为主色调的喷涂作品,极致的细节让游人惊叹喷涂者技艺的精湛——这里也名副其实地成为成都“创意人的集结地”。

      “明堂的定位就是文创艺术的孵化平台。”明堂负责人于侃解释说,明堂目前正在做两件事:一是实现文化创意对接市场,二是文化创意融入城市。

      目前,明堂已聚集了300余支各类文创团队,包括国内外许多青年设计师,涵盖影像、绘画、音乐、木艺等等,横向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创业综合体。在集结文创团队孵化文创项目的同时,明堂还注重对接有意进入文创产业的资本,为创业者们提供家一般的创业体验。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明堂在成都青羊区的发展并非个案。到2017年,青羊区将建成创业孵化器12个以上、创业服务平台28个以上、孵化面积15万平方米以上,形成“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梯级孵化体系。其中,围绕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依托非遗博览园明堂、明堂、峨影1958、西村,形成“一园四基地”的创业孵化体系;依托成勘院、电力设计院、水电科研所创建省级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和创业基地;依托“骡马市省级金融服务业集聚区”打造以科技金融为主导的专业楼宇。

      政策、资本、人才三把利剑助推文创产业

      今年初,成都青羊区启动“创业天府·青羊行动”计划。按照实施意见,青羊区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政策支持力度是空前的:成立以区长为组长,区委、区政府分管领导为副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和审议全区文化创意工作总体方案、推进政策制定;设立了5000万元专项扶持资金,用于打造创业孵化器,开展参投融资,为创客落户青羊提供更多便利,为创新人才和科技企业提供相应的政策扶持。

      同时,为激活创业资本,该区还充分发挥“科创贷”等融资产品作用,鼓励天使基金、创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创投资本进入。按规划,预计到2017年,有效利用创新创业资本达30亿元以上。同时也将推动创新创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计划3年内有20家以上企业在主板、创业板、新三板等股权交易市场上市,力争部分企业进入新加坡证交所、美国纳斯达克证交所等资本市场。

      从创业载体到人才队伍,青羊区也有明确的规划思路。据成都青羊区负责人介绍,青羊区将兴建5000平方米的大学生创业园,打造“筑梦工厂”“创源地”等创业者联盟,积极为入园创业项目搭建合作桥梁,积极构建以优秀创业者为主体的创业人才队伍。除此以外,青羊区将借力专业机构、专业媒体策划“创智青羊”各类创业主题活动。以中建电商谷与在蓉高校举办的座谈会为代表,全年将连续举行12场次涵盖创业政策解读、高峰论坛和投资融资洽谈会的相关活动,形成全区上下多方力量全面参与创新创业行动的良好氛围,以此吸引更多国际国内创新创业人才到青羊来发展。

      温江区

      联合贝壳社 建中国首个生物医学创客空间

      近日,成都医学城与国内最早最大的互联网 医疗健康创新创业平台——贝壳社签署合作备忘录,双方将共同打造国内首个生物医学创客空间。

      智慧创客、文化创意、生物创客,这是温江区围绕产业发展方向先行打造的3个示范型创客空间。今年以来,该区采取政、校、企、孵化器多方合作共建的模式,加快推进温江青年创客学院的建设,力争形成1个中心学院、1个创业园区、N个创客空间的项目载体布局,推动温江创新创业发展。

      推动生物医学技术与电子信息技术跨界融合

      总部位于杭州市滨江高新区的贝壳社,通过市场化、网络化的运作模式,结合O2O(线上线下)创业服务平台、贝壳基金、贝壳营,整合各类医健行业资源,力求为创业者提供一个零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的综合型创新创业服务平台。2015年下半年贝壳社启动“十城众创”计划,现已在北京、苏州、上海、成都设立分部。

      生物医学创客空间,是成都温江区致力打造的首批3大示范型创客空间之一。生物医学创客空间将依托医学城良好的产业优势和贝壳社优质的行业资源优势,秉承医学、医疗、医药“三医融合” 互联网,实现生物医学技术和电子信息技术“跨界融合”的核心发展理念,打造基于互联网 的全球化孵化型创业生态,进一步加强行业资源整合、加快优秀人才集聚、实现全面精准的创业服务,在生物类似药、中药现代化、医疗器械、第三方专业服务、精准医疗、移动医疗等领域精准发力,为创业者解决成果转化率低、资源获取难两大核心难题,成为生物医学创客们成就梦想的最佳发展空间。

      一个中心学院 N个特色创客空间

      让创业者直接对接市场

      成都温江区团委与国色天乡旅游投资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文旅创客空间已打造完成。前不久,一场“蓉漂”创业分享茶叙活动在文旅创客空间举行,“蓉漂”创业者代表分享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的故事。整场活动以演讲、分享、提问互动为主线来开展,共同探讨引入创业团队、盘活文创资源、形成产业集聚、建立文化生态圈等内容和主题,为文旅创客空间的运作开了一个好头。

      最早开始运营的是智慧创客空间,今年9月,智慧创客空间的冰峰实验室一期工程竣工,并迎来重庆邮电大学、成都理工大学的26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入驻。“入驻的学子围绕‘应用技术 产品开发 高新技术产业’展开课题研究,他们在高校‘学术导师’和企业‘项目导师’的陪伴指导下,在实验室展开课题研究和产品开发,让创业者直接对接市场,完成技术——产品——创业的全过程。”冰峰实验室主任左寓勇介绍。

      杨郁介绍,在N个创客空间的建设中,由创客中心学院与龙头企业合作,针对企业的人才需求和核心项目,主动对接全国各大高等院校,定向招引和培养优秀创业创新人才团队。企业为人才团队提供研发平台,加强技术转化指导和商业营销指导;创业中心学院为创业团队提供生活保障、团队交流、中介咨询、政策对接等服务。通过“一个中心学院 N个特色创客空间”这种模式,培育具有创新潜力的高校学生,扫清他们创业道路上的障碍,提高创业成功率。

      新都区

      建六个平台 构建阶梯型孵化体系

      到2017年,成都新都区将建成6个创新创业核心平台;到2020年,将建成智慧资源、金融资源、人才资源高度融合的创新创业者乐园和全市创新创业新高地……昨日,记者从新都区获悉,该区制定了“创业天府·扬帆新都”行动方案,制定了“一个创新创业发展目标、六个创新创业平台、七个方面扶持政策、六个方面保障措施”的“1676”计划,坚持以“政府引导、企业主体、政策支持、市场运作”为原则,构建并完善了“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的阶梯型孵化体系,形成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局面。

      新都蜂云谷成为六个创新创业平台核心

      在六个创新创业平台中,最核心的便是新都区蜂云谷,该项目依托新都工业园区,建设6万平方米的配套服务区及孵化培育区,为青年大学生创新创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创业场所以及生活、金融等配套服务。同时,建立创新创业制造基地,为初创企业提供研发中试及基本制造场所。在生活配套方面,建设创新创业公寓和休闲社区,为创新创业者提供住宿、商务活动及配套服务场所。

      蜂云谷大楼共两幢10层,约6万平方米。由政府机构主导运营管理,以一幢为例,一楼拟入驻金融服务机构(银行、担保、投资等)、新都蜂云谷生活服务配套企业、新都区工业创新成果展示走廊等。二楼引进具有完整创新创业生态链条及国际水准的创业孵化器。三楼将整体引进西南石油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四至六楼将整体引进成都医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俱乐部、养老健康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养老健康研究院暨细胞培养生产研究中心;而七至九楼则作为创新培育区,政府将聘请经理人团队重点引进研发、制造、总部及一体的创新企业。

      北欧E中心将打造成电商孵化基地

      “北欧E中心”是成都新都区双创主要载体之一,将建设成为新都区电商孵化基地和创新创业中心。其中,一期1、2、3号楼已投入运营,共入驻约150家网商及服务商,包含网商125户,服务商27户,年均营业额200~1000万元,预计2015年底实现线上交易额4亿元。该项目已与四川省鞋业协会、成都市鞋业协会、四川大学女鞋研发设计机构达成战略合作;并与上海伟雅网商俱乐部旗下机构电商服务联盟合作,对接全国优质服务商;同时,在该基地建立阿里巴巴子站,打造优化成都地区女鞋的供应链;目前,中国邮政、顺丰、四通一达、德邦等主力快递服务机构已入驻该基地。

      此外,二期4、5、6、7号楼在2015年10月交付后已逐步投入运营,即将设立创客中心,打造创客咖啡、创客文化广场、创客食堂、创客小酒馆等青年创新创意基地,而可容纳1500人的青年创客食堂已在装修中。其中,7号楼作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统一管理和运作的示范楼宇,公共装修已完成方案设计,正在进行招标,预计2015年12月底投入使用;阿百电商、创客网咖项目,在谈易田电商、杰普软件等项目即将入驻;同时与北欧知识城的商业租赁合同已达成一致意见,也即将签约。

      记者了解到,园区围绕网商聚集需求,开创了多种新的网商服务业态,其中包括货源整合机构、网商沙龙、摄影工作室、研发设计中心和网商运营培训机构等。此外,园区将重点围绕“淘宝村”网商交流平台、“淘友家”服务商整合平台、“淘货源”本地产品对接平台等,逐步完成实体商贸、物流仓储配送、餐饮服务、金融服务、展览展示中心、创意中心、培训中心等综合配套建设,将电商产业链建设与业态体系建设结合,建立完善的电商商业社区环境。

      金堂县

      实现产值100亿元 五大平台推进大众创业


      到2020年,金堂县将汇集科技创业者1万人、建成创新创业载体10家,引进培育创业服务机构15家、创业导师60人,孵化创新型小微企业600家,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0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0亿元……这是记者从金堂县获悉的。据悉,该县出台了《金堂县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实施方案》,并正在积极修订完善《金堂县扶持工业企业转型升级和科技创新专项扶持政策》等配套政策,切实推动普通大学生创业就业、鼓励外出农民工返乡创业,充分释放全社会创造活力。

      平台一:10万平方米众创空间

      据悉,金堂县将加快推动“金青铭慧”众创空间建设,积极推进金青创业沙龙 现代农业创业园、众创乐园、e佳创业部落“1 3”模式众创空间建设,加快打造集创新研发、科技企业孵化、创业人才培养于一体的10万平方米创新创业服务平台,通过开展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成都)节能环保新产品新技术发布会等创业品牌活动提升平台知名度。该服务平台已引进“十分咖啡”等创业服务机构10余家,吸引大学生创业团队36个,汇集大学生等创业青年3000余人。

      平台二:全国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园

      立足人口大县、农业大县和外出务工人员大县实际,金堂县将加快推动1.2平方公里竹篙镇农民工回乡创业示范区规划建设,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带动镇村劳动力实现就近就地就业。目前示范园已建成标准化厂房4.3万平方米,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创业就业3938人,创办各类实体企业2059家。

      平台三:节能环保产业创新服务平台

      借助四川联合环保装备产业技术研究院在市场、资本和人才整合方面优势,金堂县将与科研院所、高校、行业协会合作,积极推动合作建立研发中心、创业苗圃和中试平台等,加速科技成果与资本的对接和向商品转化。截至目前,已建成铁科新材料—西南交大联合实验室等产学研联合实验室5个、企业技术中心7个、院士工作站4个,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20余人,开展“金属陶瓷膜”等节能环保公共技术研究项目100多项,转化科技成果40余项,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等重点科技企业29家。

      平台四:浩旺科技企业孵化器

      依托浩旺创业孵化园,金堂县将加快打造3万平方米集创业培育、孵化服务、市场推广于一体的科技企业孵化平台,引进金融、法律、创投等服务机构,帮助企业实现科技创新和产品孵化。截至目前,入驻孵化器企业已达46家,处于孵化阶段企业21家(预计2015年底孵化企业可达30家以上),入驻的法律援助及创业咨询等服务机构6家。

      平台五:农业综合服务平台

      以“互联网 ”创新发展为思路,依托产业化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等建立农业综合服务平台,促进线上专家信息、市场信息与线下生产信息、技术需求信息有效对接,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据悉,在打造好五大平台的同时,金堂县还依托邮政储蓄银行、农商银行、金堂汇金村镇银行建立融资服务平台,鼓励银行、担保公司、创投机构等为创业企业提供股权质押、知识产权质押等科技金融服务;联合市工投集团、市中小担保公司等共同建立“壮大贷、科创贷”风险资金池,帮助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成立创新创业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创新创业培训、创业导师队伍建设;成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建立担保基金持续补充机制,重点支持青年(大学生)和回乡创业者。

      大邑县

      围绕“绿色生态 ”
     构建“两中心、两园区”

      日前,在成都大邑县青霞镇“成都·中国农业创客中心”,一家魔芋种植企业的总经理周平专门前来和中心负责人杨建讨论自己的品牌塑造问题。据悉,这是成都市首个以农业为主题的创客中心,专门为农业企业的品牌塑造提供服务。

      孵化大邑的本土品牌,只是创客中心成立的第一项任务。与城市创客中心不同,农业创客中心将展示出很多农业体验项目,这本身就具有观赏和体验价值。“我们想借助创客中心的这个特点,将它打造成一个旅游项目。”在农业创客中心里,4层楼高的农业企业孵化器已经建成。“这里将是我们未来的农业创客们主要活动的地方。”

      工作人员介绍说,中心占地600余亩,将通过对孵化器、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基地、孵化基地、匠人村、乡村民俗聚落五个方面的打造,为入住创客提供集中展示平台、体验式营销平台、技术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人才培训、市场推广等综合服务。记者看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武家弓等10余个创客团队(企业)和中科创金融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成都分公司等8个平台企业首批入驻成都农业创客中心。

      而在成都大邑县董场镇,占地5100亩的“大邑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截至目前,已有来自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藏大学等18名大学生创业,带动周边380余名青年(大学生)创业就业,创业项目覆盖观光农业、果蔬种植、水产养殖等6个领域,实现年产值1500万元以上。

      据悉,该创业园只针对大学毕业5年(含)以内的高校创客,并提供创业孵化所需要的耕地和租赁优惠政策;提供咨询指导、科技成果转化及孵化、创业融资、中介代理、小额贷款等公共服务;提供创业培训、创业实训的创业能力提升服务。

      就在10月20日,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与大邑县董场镇政府签订协议,将合作共建“大邑大学生农业创业园”。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学院将每年选派3个以上创业团队入驻创业园,并配套相应支持政策,对于入驻该园区的创业团队予以1万到5万的一次性补贴。

      据了解,围绕“绿色生态 ”,大邑县目前已构建了“两中心、两园区”的创业载体,即大邑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成都·中国农业创客中心、大邑县现代农业青年(大学生)创业园、大邑县电商孵化园,为创业青年提供创业交流平台,搭建项目资金对接平台,为初创青年创业项目提供免费办公场所以及其他服务。

      “‘绿色生态 ’旨在从绿色产业创业角度,激励青年(大学生)创业,包括绿色制造、生态旅游、现代农业三大创业方向。”成都大邑县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成都市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区,大邑县农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阶段,农业生产从一家一户分散种植向规模化、集约化、组织化和社会化转型,破解生产、加工、营销等一系列难题为“创客”们提供了广阔的创意、创业空间。

      同时,根据《大邑县人民政府关于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到2020年,该县依托五大主导产业和新兴产业重点领域,将建设苗圃孵化基地、初创基地、加速培育基地的梯次孵化体系,建成一批以孵化企业聚集发展的专业化产业基地。建成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孵化器等载体5个以上,孵化面积达20万平方米以上。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