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不断完善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建设
丰富多彩的文化遗产
达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文物资源丰富,保护开发潜力巨大。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全市登录不可移动文物点430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7处、13个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4处、35个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80处,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198处,一般文物点3980处;馆藏各类文物3万余件,其中三级以上珍贵文物1434件(一级文物13件,二级文物74件,三级文物1347件);纳入国家免费开放的非营利性国有博物馆(陈列馆、纪念馆)有5个,分别是达州博物馆、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渠县历史博物馆、宣汉县王维舟纪念馆、达州红军文化陈列馆;有文博管理机构9个。目前,我市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级3个、省级29个、市级51个、县级11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代表性传承人国家级2人、省级29人、市级117人。
位于宣汉罗家坝古老的“巴人文化”遗址具有同“三星堆”同样的文化、艺术、旅游价值。渠县现存东汉时遗留下来的汉阙反映了高超的石刻艺术,冯焕阙、沈府君阙造型古朴,雕刻精巧,细腻逼真,形态生动,为研究汉代生产、生活、建筑、交通工具以及书法、绘画艺术等提供了丰富的资料。
文物保护工作不断深入
近年来,全市各级财政累计投入资金8950万元,加强了文物基础建设和保护工作,文博基础设施逐步得到改善。完成了馆藏珍贵文物数据库建设工作和全市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配合基本建设考古调查勘探发掘取得重要收获,为渠江流域巴文化的调查发掘研究提供了珍贵资料。我市认真组织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中国文化遗产日、法制宣传日等宣传活动。认真做好博物馆、纪念馆、陈列馆免费开放工作,共接待观众70万人次。积极开展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取得良好普查效果,受到省文物局的肯定和表扬。完成第六批、第七批国保单位档案建立工作和全市所有国保、省保单位的保护范围划定、保护标志设立、记录档案建立、保护机构建立健全等基础工作,为依法实施文物保护管理工作提供了重要保证。
达州市巴文化遗址遗产保护管理体系建设进展顺利,正在逐步实施市政府《巴文化发掘与研究工作实施方案》的各项工作。《达州市文物保护工作规划(2014年-2020年)》、《达州市文物调查勘探及考古发掘管理办法》已经初步制定,目前正在征求意见修改完善。四川省巴文化研究会筹备工作有序开展,正按照省民政厅民间组织管理局的要求完善各项登记资料。
特别是《罗家坝遗址保护规划》已列入国家“十二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城坝遗址保护规划》力争列入国家“十三五”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渠县汉阙保护规划》已获国家文物局专家组评审通过。城坝遗址第三期考古发掘进展顺利。今年,全国首个以汉阙文化为主题的汉阙文化博物馆,在中国汉阙之乡——渠县建成,该博物馆也是中国首个无核心文物陈列和首个以数字化虚拟表现为主要展示手段的高科技文化博物馆。
达州境内荔枝道、米仓道、渠江流域(达州境内)巴文化和宋元时期山城遗址(渠县礼义城遗址、大竹县黄城寨遗址、通川区达川区铁山关遗址)考古调查,正在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签订考古调查协议,制定考古调查方案。
同时,达州市还积极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传承,圆满完成“四川省首届民间艺术节”的“民间文化手艺广场汇”展览活动及“达人秀”演出活动等。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