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公安优化行政审批流程简政放权便利群众最大化
一、简政放权,力求便利群众最大化
2013年12月以来,依照市委、政府相关精神,市公安局组织人员对市公安机关保留的行政审批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再次进行了全面清理规范,与国务院、省政府取消、下放、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进行了对接,主动作为,经市政府第38次常务会议审议决定,并由《绵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公布市级部门行政审批项目和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清理结果的通知》正式颁布。通过清理,现市局保留的行政审批及公共服务事项由22项减少为14项,下放4项,初审转报省厅2项,暂停2项,合并1项。实际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14项,公共服务事项1项。正式下放“焰火晚会烟花爆竹燃放许可”、“公民因私出国许可”、“公民因私短期赴香港、澳门地区许可”、“公民往来台湾地区许可”等四个行政审批项目到县(市区)受理,暂停“跨区、县的集会游行示威审批”、“大型群众性活动(5000人<含>以上)安全许可”两项行政审批,确定“香港(澳门)永久性居民在内地所生子女赴香港(澳门)地区定居初审”、“台湾台胞来四川定居初审”两个项目初审转报省级以上部门审批。
经过全面规范清理后,总工作日由法定的287个工作日减少为承诺的86工作日,承诺时限在法定时限的基础上全面提速70%以上。公安行政审批业务涵盖交管、治安、出入境、禁毒、网监、消防等全部公安业务,全市已构建包括市区内涪城、游仙、高新、城南分局以及七个县(市)分局的行政审批服务窗口,户籍业务到达基层派出所。全市全面启动了县(区)办理出国(境)证照工作。对下放项目,由相关业务部门对口加强衔接指导,确保项目下放落实。
二、优化流程,行政权力阳光下运行
1、优化流程,政务公开。市公安局进一步完善审批流程和办事指南,做到“审批流程最优、审批时限最短”,并逐项制作、印制了办事指南和办事流程。将全部行政审批事项及公共服务事项的办事指南及流程在“绵阳市政务服务网”、“绵阳市网上公安局”等网上公开、在办证窗口公开。严格按照申请材料“一对一”的要求,规范基本信息、申请表格、样本材料和示范文本等。将基础信息、法定依据、前置条件、办理流程、收费标准等内容全部录入“绵阳市网上公安局”和全省行政审批通用软件系统。将涉及户口、出入境、消防等热点问题筛选了46条,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进行了详尽的解答,录入“绵阳市网上公安局”和市政务服务大厅机器人智能应答系统,申请人在任何地方都能多渠道下载申请表格、提交相关材料,实现网上咨询、申请、预审和受理,实现
政务公开透明。除窗口平台和网络告知、电话咨询和网络咨询、表格网络下载外,公安窗口又将新生婴儿入户、外出务工人员二代身份证补办、机动车辆证件补办和更换以及全市各区(县)公安窗口的联系电话、办公地址、公共汽车车辆路线等十余项当前群众最关心的热点、疑难问题,以展板形式于公安办证窗口温馨提示,还制作了“绵阳市网上公安局”和“警民联系卡”宣传卡片、宣传单,并推出了一事一卡的“卡片式”告知法,供办事群众选取,服务更贴心。公安窗口还把党员示范岗的服务承诺、监督电话、投诉电话公开在窗口创建专栏、学习园地上,将岗位职责、管理制度公开上墙。在主流媒体向全社会作出改进工作作风、优化投资环境公开承诺。
2、规范审批,提速增效。一是重新修订了“三项制度”,窗口不断规范服务行为,严格落实限时办结制度、首问责任制度、责任追究制度和一次性告知制度。二是深入推进“两集中、两到位”,不断创新行政审批服务,全面落实“一窗式受理、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努力打造一支全方位、全天候、立体式的服务队伍,积极探索服务方法,不断创新服务模式。三是责任落实到人头,进一步明确了首席代表、窗口负责人、窗口前台、后台等各个岗位工作职责。前台工作人员实行AB岗,依照窗口工作人员的目标绩效考核办法,坚持每月考核,将按时办结率、评议率、满意率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考核结果与争先创优挂勾。四是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政风行风评议活动,坚持审批服务一事一评议,全面落实政务服务工作回访制度,采用问卷调查、联系企业、登门回访和电话回访服务对象、座谈交流、警营开放等形式,主动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社会监督,不断改进工作,今年共随机抽查电话回访服务对象近300人。五是窗口设立了投诉举报电话、电子信箱,并在互联网上公开,设置了意见建议薄,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六是市局督察、纪检部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窗口单位进行明查暗访,严格情况通报制度。以上措施,确保了公安窗口工作高效、廉洁、规范运行。全体窗口民警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和铁规禁令,积极作为,实现了零差错、零投诉,无“冷、硬、横、推”现象,公安窗口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