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市首家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海滨农场叫响“我来种田”
“传统种粮为什么不赚钱?怎么种地才有效益?”海滨农场的主人、“职业农民”刘海兵为记者算了一笔账:按传统种植模式,从育秧到栽插再到收割,一亩水稻需要11个人工;而在海滨农场,通过全程机械化耕作,一亩水稻只要2个人工。在农场流转的3350亩土地上,常年用工只有10个人工。仅此一项,传统种植和现代农业的优劣不言而喻。
刘海兵介绍,有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资格,化肥、薄膜、农药、种子等各种农资都可集约化采购,从厂家直接进货,减少中间环节,采购成本节约一半。农场去年产出225万斤优质稻,凭借优良品质,掌握了“议价权”,每斤稻谷价格比市场价高出2分,仅此一项增加收入4.5万元。采用带机入股的方式,价值220万元的50台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喷雾器、输送机、抽粮机、播种机等,不仅满足了农场的生产需求,还建立了跨区作业及社会化服务,带动周边农户掌握技能,当上新时期的“职业农民”。
2013年,海滨农场流转土地2280亩,种植优质水稻和小麦,实现产值457万元,除去土地流转、种子、农药化肥、农机损耗油费、人工等开支,农场年纯利润45万元。今年,农场又新增土地流转1070亩,准备再上台阶。在海滨农场的示范带动下,当地一户从事粮食加工的农户承包2000多亩土地从事粮油作物种植。
谁来种田?怎样种好田?刘海兵和他的海滨农场,以经营规模化、耕作机械化、品种优质化、农资集约化的种粮实践,探索出丘区发展种植业的经营模式,回答了困扰当前粮食种植的难题。既解决了传统种植模式效益低下的困境、让土地生效,又辐射带动了粮食适度规模经营、确保粮食供给。
“希望在好的政策指引下,让农业成为一个高效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美丽家园。”刘海兵对现代农业满怀憧憬。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