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将设立校(院)地协同创新专项资金
近日举行的全市工业和科技工作会议上,确立了我市科技工作“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科技创新六大工程,实现国家创新型城市目标”的“161”总体部署。记者昨日从市科技局了解到,围绕我市“科技创新六大工程”,今年,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从企业创新能力建设、产业集群创新发展、校(院)地协同创新、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四向着力”驱动科技工作“161”总体部署。
全年新建各类企业
研发机构30家以上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据悉,今年,我市突出抓好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在这方面,我市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建立产业技术研究院,大型骨干企业建设国家重点实验室等重点研发机构,引导科技型中小企业建立产学研联合实验室、技术中心,全年新建各类企业研发机构30家以上。基于成都科技创新服务资源共享平台的应用,我市还将探索实行“科技创新券”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购买科技服务。此外,还将健全企业技术创新市场导向机制,实施战略性新兴产品计划和技术标准战略,支持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与此同时,“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也是今年我市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的着力点,记者从市科技局了解到,今年,我市将深入开展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推进新能源、航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一批产业技术路线图的研制和运用工作,组织实施10个产业集群协同创新项目和100个重大科技项目,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匹配资金链。
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特色优势产业、现代服务业和都市现代农业,我市将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依托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配套企业、高校院所,共同开展重大关键技术研究或技术协作,培育战略性新兴产品、重点新产品200个以上,形成一批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科技应用示范,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型商业模式,培育和发展创新型产业集群。
校(院)地协同创新
高位破解“转化难”
据悉,今年,抓好校(院)地协同创新将成为我市科技工作推进的重中之重,直指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命题,我市今年将出台《成都市深化科技改革促进校(院)地协同创新的若干政策》,构建校(院)地联席会议制度,采取“一校(院)一策”方式,协调解决科技创新、成果转化重大事项。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还将设立市校(院)地协同创新专项资金,支持高校开展成果处置权、收益分配权改革,激励高校科技成果在蓉转化,鼓励高校科技人员在蓉创新创业和服务企业。与此同时,还将支持区(市)县与高校院所共建创新创业载体和新型产业技术研究院,鼓励高校院所开放科研资源,共同发展“专业技术平台+早期投资”模式的各类新型孵化器,全年新增科技企业孵化面积50万平方米以上。
此外,我市还将重点着力于区域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按照典型示范、分类突破、梯次推进的原则,在成都高新区、天府新区成都片区、成都经开区以及金牛、成华、双流、新都、蒲江等13个重点区域启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试点示范工作,鼓励各区(市)县立足自身禀赋加快科技创新,构建“战略功能区+创新型园区+产业基地”的多元化、多层次创新驱动发展新格局,塑造县域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三产联动、创新驱动、优势突出的现代产业新体系。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