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达州市投入54.21亿元农建资金将“水患”变成“水利”

  • 2014年12月04日 14时15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塘相连、渠相通、路成网、田成方、果成林……巴渠大地,一幅幅产村相融的新农村美丽画卷随处可见。

      近年来,达州市坚持“大中小微”并举,以“水”为核心统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患”变“水利”,实现农建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向整体、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一张蓝图绘就农建新格局

      “着眼于大基地、大示范、大辐射,确保在2014年底每个县(市、区)分别建成一个基础配套、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利用高效、建管并重的整体连片3万亩以上的农建综合示范区。”去年12月,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提出达州大农建格局。

      一年来,各县(市、区)按照“产业围绕农建转、农建跟着产业干”和产村相融的思路,着力打造集农建综合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新型农村社区“四区合一”的幸福美丽新农村。截至目前,全市示范区内新修和整治渠道1674公里、蓄水工程929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3万人;建设高标准农田6.7万亩,整理土地7.2万亩;新建村组道路、机耕道、便民道1585公里;造林绿化2.56万亩。

      同时,骨干水利、平安水利、民生水利三大工程同步推进。渠县刘家拱桥、宣汉县白岩滩、万源市寨子河等3座中型水库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宣汉土溪口、万源固军两座大型水库已分别纳入《全国大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3-2015)年》,并已列入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全市56座重点小(二)型和44座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已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小农水”等惠农项目共解决30.9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建城区堤防2.19公里、中小河流堤防32.1公里,治理中小河流13条,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8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8.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0.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2万亩。

      一套机制激发农建新活力

      宣汉县、大竹县以农建示范区为依托,成片发展观赏莲藕、水栀子、秦王桃,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区;渠县积极推行“大园区+小业主+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流转,培育专业大户37户、家庭农场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龙头企业4家。通过经营机制创新,实现集中连片开发,典型示范带动,引领产业发展。

      为解决“重建轻管”尤其是工程管护主体“缺位”的问题,对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受益的相关水利工程,采取明晰产权、确定管护主体、签定责任书等办法,将管护责任落实直接受益的专合社、乡镇用水协会,或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管理。今年出台的《达州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落实管护经费,明确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构建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小农水工程管理体系。

      投入机制大创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区域集中、各记其功”的原则,高标准粮田、“小农水”、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得到有效整合,使其“抱团”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项目带动、部门帮扶、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的投入机制。去冬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建资金54.21亿元,同比增长63%。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市投入54.21亿元农建资金将“水患”变成“水利”

  • 2014年12月04日 14时15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塘相连、渠相通、路成网、田成方、果成林……巴渠大地,一幅幅产村相融的新农村美丽画卷随处可见。

      近年来,达州市坚持“大中小微”并举,以“水”为核心统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水患”变“水利”,实现农建工作由被动向主动、由分散到集中、由单一向整体、由治标到治本的转变。

      一张蓝图绘就农建新格局

      “着眼于大基地、大示范、大辐射,确保在2014年底每个县(市、区)分别建成一个基础配套、功能完善、设施先进、利用高效、建管并重的整体连片3万亩以上的农建综合示范区。”去年12月,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现场会提出达州大农建格局。

      一年来,各县(市、区)按照“产业围绕农建转、农建跟着产业干”和产村相融的思路,着力打造集农建综合示范区、现代农业园区、乡村旅游景区、新型农村社区“四区合一”的幸福美丽新农村。截至目前,全市示范区内新修和整治渠道1674公里、蓄水工程929处,解决农村饮水安全4.3万人;建设高标准农田6.7万亩,整理土地7.2万亩;新建村组道路、机耕道、便民道1585公里;造林绿化2.56万亩。

      同时,骨干水利、平安水利、民生水利三大工程同步推进。渠县刘家拱桥、宣汉县白岩滩、万源市寨子河等3座中型水库工程已累计完成投资10亿元。宣汉土溪口、万源固军两座大型水库已分别纳入《全国大型水库建设总体安排意见(2013-2015)年》,并已列入全国172项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全市56座重点小(二)型和44座一般小(二)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任务已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灌区渠系配套、“五小”水利、“小农水”等惠农项目共解决30.96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新建城区堤防2.19公里、中小河流堤防32.1公里,治理中小河流13条,新增和恢复蓄引提水能力180万立方米,新增有效灌面8.5万亩,新增节水灌面10.5万亩,恢复改善灌面12万亩。

      一套机制激发农建新活力

      宣汉县、大竹县以农建示范区为依托,成片发展观赏莲藕、水栀子、秦王桃,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景区;渠县积极推行“大园区+小业主+合作社”、“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经营模式,鼓励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流转,培育专业大户37户、家庭农场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8个、龙头企业4家。通过经营机制创新,实现集中连片开发,典型示范带动,引领产业发展。

      为解决“重建轻管”尤其是工程管护主体“缺位”的问题,对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受益的相关水利工程,采取明晰产权、确定管护主体、签定责任书等办法,将管护责任落实直接受益的专合社、乡镇用水协会,或引入社会资本进行合作管理。今年出台的《达州市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实施意见》,按照“谁使用、谁管理,谁受益、谁负担”原则落实管护经费,明确了小型水利工程管护主体、责任和经费,构建起“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流转顺畅”的小农水工程管理体系。

      投入机制大创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区域集中、各记其功”的原则,高标准粮田、“小农水”、扶贫开发等涉农项目得到有效整合,使其“抱团”用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形成了“政府引导、项目带动、部门帮扶、市场运作、农民主体”的投入机制。去冬以来,全市累计投入农建资金54.21亿元,同比增长63%。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