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攀枝花“四个创新”优先开发钒钛产业高端人才

  • 2014年12月25日 16时47分
  • 来源: 攀枝花市府
  • 【字体:
  •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抓住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重大契机,坚持优先开发钒钛产业高端人才,为建设“中国钒钛之都”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攀枝花市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钒钛产业人才开发新格局。坚持钒钛产业人才开发机制优先构建,出台《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人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钒钛产业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重大举措等;单列100个事业编制,预算了超1000万元的经费,重点用于钒钛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培养;把钒钛产业人才开发纳入急难险重任务和“一把手”保证目标考核,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50多个,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钒钛产业人才开发联动机制。

      创新政策措施,开创钒钛产业人才集聚新局面。出台《攀枝花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稳定培养办法》《攀枝花市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暂行办法》等,对引进人才在科技研发、融资担保、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派专人赴北京、上海等六地开展“双招”工作。首次列出19个钒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世界招标,引进4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举办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吸引200余名海内外知名钒钛专家来攀献计献策。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新聘政府顾问、特聘专家48名,与干勇等20余名院士、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年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同比上升48%。

      创新培养模式,促进钒钛产业人才素质新提升。坚持钒钛产业人才培养优先谋划,推动“钒钛之光”培养一号工程。实施领军人才(团队)培养计划,投资3400万元,安排钒钛科技项目67项,培养领军人才9人、创新团队4个,4名培养对象入选四川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千人计划”;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确定24名重点培养对象,通过组织赴浙大研修、到先进企业考察等,培训经营管理人才1000余人次;实施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投资600余万元,组织参加培训学习290人次,参与重大技术革新或改造9次,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我市2名高技能人才分获第12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推荐选手包揽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建筑金属加工和焊接加工两个项目前六名。

      创新保障服务,激发钒钛产业人才发展新活力。坚持钒钛产业人才事业平台优先建设,建成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9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机构近20家,省级专业型钒钛科技孵化器1个。探索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系统,在市、县人才服务中心专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包括办公用房、注册办照、政策咨询、融资申报等“一条龙”代办服务,为钒钛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发放专利资助资金27.25万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及团体143万元,兑现高层次人才津贴200多万元,在全市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有效激发钒钛产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攀枝花“四个创新”优先开发钒钛产业高端人才

  • 2014年12月25日 16时47分
  • 来源: 攀枝花市府
  •   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抓住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重大契机,坚持优先开发钒钛产业高端人才,为建设“中国钒钛之都”提供了坚强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攀枝花市创新体制机制,构建钒钛产业人才开发新格局。坚持钒钛产业人才开发机制优先构建,出台《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人才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钒钛产业人才发展的目标任务、责任主体和重大举措等;单列100个事业编制,预算了超1000万元的经费,重点用于钒钛领域紧缺急需人才引进培养;把钒钛产业人才开发纳入急难险重任务和“一把手”保证目标考核,与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签订合作协议50多个,构建了党委政府统一领导、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钒钛产业人才开发联动机制。

      创新政策措施,开创钒钛产业人才集聚新局面。出台《攀枝花市高层次人才引进稳定培养办法》《攀枝花市引进领军型创新创业人才暂行办法》等,对引进人才在科技研发、融资担保、子女入学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坚持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并重,派专人赴北京、上海等六地开展“双招”工作。首次列出19个钒钛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面向世界招标,引进4个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举办中国(攀枝花)钒钛产业博览会,吸引200余名海内外知名钒钛专家来攀献计献策。创建院士(专家)工作站2个,新聘政府顾问、特聘专家48名,与干勇等20余名院士、专家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全年引进紧缺急需人才同比上升48%。

      创新培养模式,促进钒钛产业人才素质新提升。坚持钒钛产业人才培养优先谋划,推动“钒钛之光”培养一号工程。实施领军人才(团队)培养计划,投资3400万元,安排钒钛科技项目67项,培养领军人才9人、创新团队4个,4名培养对象入选四川省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计划、“千人计划”;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计划,确定24名重点培养对象,通过组织赴浙大研修、到先进企业考察等,培训经营管理人才1000余人次;实施工程技术和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投资600余万元,组织参加培训学习290人次,参与重大技术革新或改造9次,创建“技能大师工作室”10个,我市2名高技能人才分获第12届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推荐选手包揽第43届世界技能大赛全国选拔赛建筑金属加工和焊接加工两个项目前六名。

      创新保障服务,激发钒钛产业人才发展新活力。坚持钒钛产业人才事业平台优先建设,建成国家、省、市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39个,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机构近20家,省级专业型钒钛科技孵化器1个。探索高层次人才服务管理系统,在市、县人才服务中心专设“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服务窗口”,提供包括办公用房、注册办照、政策咨询、融资申报等“一条龙”代办服务,为钒钛产业人才创新创业开辟“绿色通道”。发放专利资助资金27.25万元,奖励有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及团体143万元,兑现高层次人才津贴200多万元,在全市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有效激发钒钛产业人才创新创造活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公众号
  • 政务微博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