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探索多种形式农产品流通模式 建立生产与消费有效衔接
模式一:益民菜市
买菜像逛超市 菜价比市价低20%
走进位于金牛区万裕生活广场的益民菜市,蔬菜、肉类、米面、粮油及冷鲜产品琳琅满目,整齐地摆放在货架上。市民可以自行挑选,最后到出口处统一结账,和超市没什么区别。同时,记者还注意到,菜价比超市还便宜,而且顾客还可以跟摊位营业者讨价还价。
“蔬菜都是基地直供,价格当然比普通终端市场便宜。”市场方负责人给记者分析对比了一下,蔬菜从基地到餐桌,至少经过七个中间流通环节,每多一个环节,成本就增加一次,价格当然居高不下,而益民菜市直接与基地合作,价格由公司与经营者“协商定价”,每天都有专人采集基地原始价格、批发市场价格及周边菜市场零售价格的信息,然后再核算商家的运输、人工成本,制定销售“最高价”。由于减少中间物流环节,降低了运输成本,超市内生鲜食品价格往往低于市场上同类同质产品平均价格20%—30%。
在上述基础上,益民菜市还开展“特价周末惠民行动”,全场40%的菜品,售价比市价降低30%。其中,5种菜品降低50%,5种菜品售价不高于1元。目前,全市建成运营的益民菜市已经达到24家,辐射人口达到60余万人,今年将新增益民菜市(店)20家以上。
模式二:菜宅送
菜地直通菜篮 多个环节被简化
周末上午10点,“菜宅送”直通车驶入成都青羊区东坡街道清水河社区,提着菜篮的人已经聚集了一大片,2000斤蔬菜在2小时内便一扫而空。“不仅新鲜,而且比市场上便宜20%左右,同样的钱,在他们这可以多买几个品种的菜。”如今,社区居民大多是“菜宅送”的忠实顾客。
在这里,菜贩、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多个环节被简化为一辆直通车,蔬菜从地里直接到了居民的菜篮,菜价自然降了下来。这是继“社区菜市”“周末菜市”的探索后,我市在全国率先创新社区菜市与订单农业相结合的新模式。
作为“菜宅送”的运营方,新品川食品有限公司投放了100多辆数字化直通车,而供应的另一端——生产端,还有供销社的“加盟”。依托供销社的资源,市农委多次召集各区(市)县供销社召开协调会,新品川公司也深入新都、新津等地进行对接,并与成都市各区(市)县供销社签订了《农产品产销对接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新品川将根据各地专合社现有的蔬菜种植布局,以及市场需求进行下单。“当车载菜市的规模和销量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会将市场信息反馈给农民,指导他们的种植品种,引导他们发展综合性蔬菜基地,并以订单农业的形式,保障农民的利益。”
模式三:网上卖菜
网上下单 菜到付款
“现在买菜哪里还需要跑农贸市场?网上、手机上都可以。”在天府软件园上班的杨小姐得意地告诉记者,现在家里吃的鸡和鸡蛋,是她从微博上搜到的一家专营土鸡、土鸡蛋的公司网购而来。价格比伊藤、伊势丹等超市的同类产品便宜,更重要的是省事,微博上@一下,货就送上门来。
网上买菜达人背后是一个个新潮的网络营销团队。“送到佳网络超市”是一家提供生鲜蔬菜、水果、肉类的农产品电商网站。进入网站首页,就像进入了一家农产品淘宝店一样,鲈鱼、鸡蛋、玉米胡萝卜等产品样样齐全,大白菜1元/斤,瘦肉丝每斤14元,芹菜每斤2.2元。
“和市场相比,我们的优势不在于价格,而在于便利。”网站运营者李佳敖告诉记者,农产品供应,物流是关键环节,也是成本最高的环节。为此,网站在2013年8月上线后,就锁定了天府软件园这一上班族集中的目标客户群,没有时间逛菜市场的他们,是很愿意有人提供配送的服务。
“我们每周推出近60种菜品。”据他介绍,网站上的货源全都是从一级菜市场采购,或者直接去农户手中签协议拿到的“第一手”鲜菜水果。客户在网上下单,他们在仓库就开始分拣,然后送货。菜有毛菜和净菜,也有配好了的炒菜可以直接下锅;如果买鸡,都是现宰,送到客户手中时非常新鲜。
类似“送到佳网络超市”的网上卖菜模式,在成都本土正在被疯狂复制。“尚作有机”在都江堰有自有农场,那里种植了超过50种应季蔬菜,冷链配送;“海佳农业”在双流和鸡冠山有农场和基地,主要模式是有机蔬菜的定制套餐,买礼品卡就定期送菜上门。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