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大暴雨造成遂宁市直接经济损失16.49亿
据悉,受连续降雨影响,6月29日20时至7月1日12时,我市遭受特大暴雨袭击。据相关部门资料显示,此次暴雨范围广、强度大、降水时空密集,截至7月1日23时,全市累计雨量超过50、100、200、300、400毫米的测点数分别为78、77、54、42、17个,老池、明月、横山、开发区、新桥、石洞、遂宁7个测点超过500毫米。最大雨量592.3毫米,出现在船山区老池乡,创遂宁雨量的历史极值!
持续强降雨由此也引发了我市特大暴雨洪灾。据初步统计,截至2013年7月1日12时,全市5个县(区)、102个乡镇(街道)、108.98万人不同程度受灾,2人死亡、4人失踪;损坏房屋2096间,倒塌房屋520间,农作物受灾44368.4公顷,道路损毁622.3公里,桥梁受损51座,损坏水库11座、堤防4.4公里,损坏通讯基站156个,6条供电线路受损、2160户居民用电受影响。目前,市城区部分地下车库和低洼地段积水,百余户个体经营户店铺店面、商品严重受损,经开区33家工业企业厂房进水,机器设备、原材料及基础设施不同程度受损。暴雨给我市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约16.49亿元。
灾情发生后,我市立即成立抗灾救灾指挥部,迅速启动防汛救灾Ⅳ级响应,气象红色预警发布后升级为Ⅲ级响应。国家防总、四川省防指立即派出工作组赶赴遂宁指导抗洪抢险工作。同时,市委、市政府第一时间安排部署现场抢险救援、人员转移、物资调运、交通通讯保障和汛情监测研判等工作,千方百计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深入一线指挥、组织现场抢险救援,连夜召集紧急会议部署,确保整个抗灾救灾工作领导有力、组织有序、推进有效。
围绕市委、市政府部署,我市在开展抢险救援工作时,坚持把救人抢险放在第一位。累积出动武警、消防、公安、民兵预备役,机关、村组干部和群众等抢险救援力量6000余人次,调集消防车、救护车、救生艇、冲锋舟、重型机械等抢险救援设施设备700余台套,全面开展搜救人员、抢治伤员工作。截至7月1日12时,共营救被困群众1300余人,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93099人。针对涉险江河、水库沿岸群众和涉险内涝严重的交通要道、居民小区、集贸市场以及有较大地质灾害隐患的村组等区域,我市首先对这些区域人员进行紧急转移疏散,发放棉被、方便面和纯净水,确保受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同时,加强群众安置点管护,对危房采取拉警戒线、设置禁入标志等方式,杜绝群众进入危险区域。 为了严防次生灾害的发生,我市调集抢险力量5000余人次,工程机械500余台套,开展道路排险抢通,保证抢险救援道路畅通,实施受灾人员和物资转移。对学校、医院等公共设施进行拉网式排查,对水库、涵洞、桥梁等重点隐患地段实行实地检查和值守,严防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和次生灾害。加强气象监测,及时发布暴雨雷电预警信息,为群众开展抗灾自救和有序实施防灾抢险提供有力保障。
在开展下一步的抢险救援工作中,我市将继续全力组织相关人员深入受灾一线,开展拉网式搜救失踪人员。同时,足额保障安置群众救灾物资,并确保发到受灾群众手中;完善临时安置点的基本生活设施,确保受灾群众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我市还将密切注视雨情水情,加强监测和趋势分析,突出重点部位监管,防止次生灾害和衍生灾害发生。切实搞好卫生防疫,避免发生疫情。
在灾后自救方面,我市将紧急调运种子、种苗、化肥等农业物资,做好受灾群众的生猪和小家禽补栏增养工作,迅速恢复农业生产。抓紧清理受淹厂房场地,抢修受损设备,加强对受灾企业的服务指导,尽快恢复生产。迅速组织保险公司查灾验灾,尽快理赔,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引导群众自力更生、重建家园。把农房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科学规划,主动避险,早日完成重建任务。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