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中市1-2月消费品市场运行情况
一、消费品市场运行特征
1-2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其中136户限额以上企业和个体户(以下简称限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1.1亿元,增长36.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比全省高0.5个百分点,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比全省少下降0.1个百分点,居市州第五位,消费品市场增长放缓趋势明显。
(一)城镇增长快于农村。1-2月,城镇和乡村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4.2亿元、4.8亿元,分别增长14.6%、10.8%,城镇快于乡村3.8个百分点,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2个百分点。
(二)行业增长高低错落。1-2月,批发零售业实现零售额26.1亿元,增长14.7%;其中95户限上批发零售单位实现零售额10.56亿元,增长36.1%。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总额2.8亿元,增长7.7%,增速同比下降5.1个百分点;其中41户限上住宿餐饮单位增速同比下降9个百分点。据专题调研显示,全市41户住宿餐饮业中一直以中上或高端消费为主的住宿餐饮企业因公务和商务消费减少、精简会议使客房收入和餐费收入减少而受到较大影响。如恒丰饭店、江北宾馆、平昌金豪酒店、南江和平饭店、南江廖师傅川菜酒楼、通江钻石酒店等企业的营业收入同比均下降20%左右。但以面对大众人群、朋友聚餐和家庭消费为主的中低档餐饮企业生意却火爆如常。
(三)品种增长竞相攀升。受节日消费影响,开年以来市场价格较去年底逐步反弹。1-2月累计,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2%,其中食品上涨6.4%,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2.6%,三种价格涨幅分别比上年底升高0.5个、2个、0.6个百分点。加上居民消费结构渐趋转型等多种因素的共同拉动,各消费品种零售额增势普遍攀高。1-2月,限上批发零售企业零售额中,增速在50%以内的有石油及制品16.6%、建筑及装潢材料26.2%、粮油食品饮料烟酒29.3%、机电产品及设备31.1%、家用电器和音响器材34.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37%、日用品38.8%、化妆品40.1%、家具46.8%,增速在50%-1倍的有汽车95.5%,增速在1倍以上的有体育娱乐用品1.3倍、中西药品1.4倍、文化办公用品3.3倍、金银珠宝3.3倍、五金电料3.4倍。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巴中限上住宿餐饮企业1-2月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不足2%,特别是纯粹面向高端消费的限上单位比重更低,住宿餐饮行业增速下滑对整个消费品市场影响不是很大。全市消费品市场虽有一定回落,仍以较快的增长态势位居全省前列,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制约消费增长和影响市场发展的不利因素。须知,1-2月全市比同期新增52户限上单位,其中有30户无同期数, 1-2月净增零售额1.2亿元,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的贡献率达33.6%,如剔除净增额拉动,1-2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只增长9.3%。
(一)限上单位量少规模小。目前,巴中有限上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单位136户,其中企业113户,分别仅占全省总量的1.1 %和1.5%。1-2月限上单位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总额的比重只有38.5%,远远低于全省52.5%的占比;户均零售额仅819万元,低于周边其它市州。
(二)行业发展极不均衡。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零售业占81.3%、批发业占8.8%、餐饮业和住宿业分别占8.8%和1.1%,消费市场行业主体以零售业独占鳌头,“独门冲”的市场主体既难于做大做强市场规模,又难于撬动消费结构转型和消费格局改善,批发、住宿、餐饮业发展空间巨大。
(三)部分业主经营形式单一。在我们的专题调研中了解到,一些住宿餐饮经营业主过于追求高端消费路线,从消费设施到价格等都只紧盯中上和高端消费群体,反而失去了接待大众消费群体的能力。在“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和“廉洁从政、厉行节约”政策严规下,以公务、商务为主的中上和高端消费悄然消失,过于单一的经营形式使经营业主无法及时转向,部分餐饮单位连续多日“打白板”,加上员工增资、税金上调、房租涨价等,单位举步维艰,一些经营业主已决定停业装修转向或转行经营。
三、措施及建议
国家“十二五”规划中确定的消费、投资和出口协调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已初步形成,2012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全国约为55.3%,首次超过投资;四川为51%,再次超过投资;巴中为47%,低于投资12.5个百分点。随着改善民生力度加大和统筹城乡发展战略的推进,一系列政策将为扩大消费提供良好的发展机遇,巴中消费市场仍将处于较快增长空间。
(一)增加居民收入,增强社会购买能力。近年来,巴中城乡居民收入虽保持了较快的增长水平,但人均收入仍然极低,2012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位居全省市州倒数第二。作为消费基础的收入水平低,必然会导致消费需求弹性小、消费倾向层次低、消费结构档次劣、社会购买能力弱,最终抑制了消费市场的发展。必须进一步规范收入分配制度,落实好扶贫开发和最低工资标准、企业职工正常增资和支付保障机制,着力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真正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收入分配格局。
(二)改变消费模式,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借鉴自助餐、大众餐饮等方面的有益做法。坚决杜绝浪费,倡导健康理性消费习惯。加大旅游、健身、文化、休闲消费投资力度,降低服务性消费成本,提升消费服务质量和服务消费水平,促进相关行业持续稳定繁荣。
(三)壮大企业规模,提升限上零售比重。继续培育数量,挖掘现有限上单位潜力,壮大单位规模,力求限上单位在数量和销售上实现新的突破,努力提升全市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所占比重,促进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持续稳定增长。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