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树造林乐山市生态增收同受益
这个梦想的起点,始于1998年的天保工程以及1999年退耕还林工程。正是通过从那时起的大规模植树造林,实现了我市生态林业与林业产业的比翼双飞。
退耕还林“还出”青山绿水
“1999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启动和实施退耕还林工程。自此,全市11个区县203个乡镇、33.2万退耕农户、116.7万农民积极参与,实现着由毁林开荒向退耕还林的历史性转变。”市林业局绿化造林科科长罗商文告诉记者,随着这一工程的快速推进,到2012年底,全市已实施退耕地还林面积91.22万亩,配套荒山造林面积100多万亩。实施退耕还林工程的一些做法和典型经验在全省乃至全国推广。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取得了丰硕成果。
“退耕还林还了乐山大地青山绿水。”罗商文介绍,通过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带动了全市国土绿化进程,以每年平均造林40万亩的速度推进;森林覆盖率由工程实施前的38%提高到2012年底的49.5%,位居全省第五。昔日的陡坡荒地如今已变成绿色生态屏障,森林蓄水、保土效益显现,每年增加蓄水量2.52亿立方米,减少水土流失247.3万吨。“并且,形成的多元化小气候,使境内野生动物的种类和繁衍数量都大为增加,种类达到210种之多。”
与此同时,在天保工程推进方面,截至2012年底,全市累计完成天保工程公益林人工造林157.7万亩,封山育林328.9万亩,飞播造林15.3万亩;完成义务植树3075万株,建立义务植树基地998个,生态效益明显。
生态产业两手抓做大做强现代林业
坚持生态和产业两手抓,一直是我市探索、发展现代林业的主要抓手和努力方向。
按照“大生态、大林业、大产业”的发展思路,我市结合退耕还林工程、天保工程和四旁植树,狠抓生态林业的发展。在此基础上,坚持以龙头带基地、以基地联农户,做大做强林业产业。
“通过两大工程,我们相继培育出‘林板、林纸、林化’、‘电、磷、矿’、‘种、养、加’三大产业集群,工业化程度显著提高,形成了以林促工、以工兴林、产业互动协调的发展模式。”
市林业局森林资源管理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林业产业一起兴起的,是像乐山吉象木业、沐川永丰纸业、犍为玖龙纸业等林产工业龙头企业的迅速发展壮大,最终形成了我市林板、林纸、林化三大林业支柱产业。
在林业产业产值上,统计显示,2012年全年共实现林业社会总产值143.72亿元,其中一产34.37亿元,二产56.61亿元,三产52.74亿元,一、二、三产所占比例为24:39:37,林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与此相对应,林农也找到了增收致富的途径。“仅以去年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兑现为例,按照第一批粮食补助210元/亩、第二批完善退耕还林政策补助资金125元/亩标准,全年共兑现林农总资金11638.1万元。”该负责人介绍,这还不算全市30多万个农村劳动力,因退耕还林从农业生产中转移出来经商或外出务工收入,以及从退耕还林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受益。(许金波)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