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取得阶段性成效
南充市以县为单位统筹拟订城镇建设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形成县域新村建设总体规划、乡镇新村建设控制性详规、村聚居点(综合体)建设性详规的三级规划体系,并实施了“名企名师”战略,委托符合资质要求、具有较高水准的知名单位精心设计,使村庄布局既保持原生态,又有利生产、方便生活。产业规划既符合农民群众的生产习惯,又有利于抓好农业品牌创建和特色基地建设。
该市以综合示范区为着力点,从载体建设上推进产村相融发展。市委、市政府按照省级新农村示范片建设的理念,作出每年在九县(市、区)分别打造1个连片范围3万亩以上的农业农村综合示范区的重大部署。在规划区域内整体同步推进相关要素建设,坚持整体打造。同时坚持按照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现代新村、完善现代设施设备、过上现代生活的思路,来提升和体现现代化水平,打造涉农资源要素的集中投放区、农村改革探索的集中试验区、现代科技推广的集中应用区和“三农”发展成效的集中展示区。
据统计,去年全市共整合各类涉农项目资金15.6亿元,完成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工作投资达40余亿元。进一步加大财政资金对新村建设的投入力度,使更多的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向新农村建设,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自力更生建设美好新家园。
该市还从体制机制创新上促进城乡资源有效配置,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去年全市启动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还权赋能”为核心,稳步启动“一区八镇九村”的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依托市农业担保公司平台,探索农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林权抵押融资,逐步激活农村资源流通渠道,盘活农村资源资本市场。同时推广产业园区发展模式,以打破“小而全、分而散”的生产经营格局,全面推行“大林”模式,采取龙头或业主出资建园区、政府奖补基础设施建设、农民以土地入股或租赁入园发展的办法,把农民变成业主,把散户经营变成组团发展,通过整合要素、集约生产大幅提升农民的经营性收益。创新利益联结机制,推广种植业“两统两返”、养殖业“五方联动”等新机制,通过二次返利、入股分红等方式促进产、加、销各方结成利益共同体,带动农民群众融入产业链条,提高产业发展效益和农民收入。
农房建设打破“夹皮沟”、“火柴盒”等建设模式,保持聚居点的原生态风貌;道路建设打破对钢筋混凝土的依赖,保持道路体系与整体环境协调一致;管网建设打破“蜘蛛网”建设模式,把管网下埋保持聚居点空间感;沟区建设打破传统修筑工艺,采用鹅卵石堆砌保持乡土气息;绿化建设以栽植乡土树木保持聚居点原生态风情;水体整治中利用水岸高低起伏的线条,保持水体的秀丽清幽。去年全市启动建设新村综合体10个、示范新村200个,累计建成新村聚居点达430个。顺庆区青山湖、西充县双龙桥等一批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示范点已呈现出一片“山水相依、阡陌交通、前庭后院、瓜果菜园、鸟语花香”的新农村景色。
该市以现代农业支撑新村建设,推进主导产业集约化,连片拓展特色产业基地,建设万亩亿元示范园区,持续推进生猪、蚕桑、柑桔、速丰林、优质粮油和蔬菜、珍稀林木、中药材“5+3”特色产业连片发展。全市规模以上“农”字号企业达288户,共有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3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0家,排名全省前列;着力培育合作组织和业主大户,分别达到2600个和5.7万户。
该市下发了《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配置标准的指导意见》,把公共产品向新村倾斜,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统筹教育、卫生、文体、就业、社会保障等公共资源在城乡之间的均衡配置,把社会服务体系建设向新村推进。目前,全市已累计建成“1+6”村级公共服务中心200个。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