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遂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 2012年07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遂宁市府
  • 【字体:
  •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遂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2年2月17-18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会上,遂宁市成功获得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授予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殊荣,并在全省7个获表彰的市州中排位第二。

      沉甸甸的荣誉正是对遂宁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肯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遂宁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始终将文化建设放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本土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遂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发展为遂宁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文化产业机构超过250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市场主体在转企改制中培养壮大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繁荣文化事业,必须先培育市场主体。对于应该进入市场的经营性文化服务单位,不能让它们继续躺在政府的怀里。要把它们放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盘活国有文化企业,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盘活文化产业存量资源。"遂宁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对此,遂宁在实践中,坚持遵循文化和市场的规律,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特点,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市场体系改革,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遂宁日报报业集团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工商注册登记,组建了四川博宇传媒有限公司,下辖博宇广告、发行、网络传播、文化传播、爱心亭连锁经营、新新闻印务、子昂传媒等全资分(子)公司,搭建起了企业化、集团化发展的框架。目前,集团总资产已是2005年底的4倍,相当于"十一五"再造了4个遂宁日报社。

      与遂宁日报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类似的是,遂宁新华书店在转企改制中,顺势成立了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遂宁分公司等3个单位,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并带动了一批民营书店的发展。遂宁电影公司通过转企改制,不仅激发了自身的发展活力,同时也完善了遂宁电影市场。市川剧团通过组建三支队伍走入市场,在韩国常年定点商业演出,并多次赴东欧、非洲等地演出,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

      在推动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同时,遂宁还积极对民营企业文化创业进行扶植,鼓励民间文化创造。建成了以现代不夜城为龙头的文化娱乐集中发展区,以中国西部包装印刷城为龙头,培育和发展了30多家具有先进印刷水平、规模效益突出、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推进了西部水上运动之都、西山山地健身等项目建设。

      据统计,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企业已达250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万人;在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33个,投资总额71.5亿元。文化市场主体正在不断壮大。

      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内部改革中活力迸发   

      2012年春节,安居区聚贤乡的群众过年和往年不一样。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讲师团、市文广局、市计生委、市文联、新华文轩遂宁分公司等单位组成的遂宁市委、市政府2012年春节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这里举行,让老百姓过了一个难忘的文化年。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便是改善文化民生,激发公益性文化单位发展活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此,遂宁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并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要求, 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不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切实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台、遂宁日报社等文化事业单位公共文化职能作用,激发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着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遂宁日报社在深化内部改革中,变革传统事业单位领导模式,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变革传统事业单位行政化、机关化的管理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统分结合的企业化管理营运模式,变革传统事业单位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约束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广播电视台在内部改革中,着力深化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凝聚优秀人才。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积极加强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8745万元建设和改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镇有一站"的目标,实现了有线电视行政村通率100%,广播组通率98%以上,建成农家书屋809个。

      宏观管理体制在职能转变中高效运转  

      文化体制改革之初,部分地方政府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政府职能方面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传统的文化体制弊病严重束缚了遂宁市文化发展步伐。

      面对困境,遂宁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果断调整思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管办分离"的原则,创新建立了一系列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遂宁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切实改善文化民生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同时,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遂宁市着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做到职能分开、机构分设、财务分离。在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上,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管微观到向管宏观转变。把重心转移到抓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2006年,原遂宁市文化局,按照市政府安排,遵循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了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明确了市本级、"三园区"和船山区文化市场管理职能职责,将市城区文化市场的管理权限下放到船山区文体局,市文广局从具体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政策规划和监督指导,实现了从"管脚下"到"管天下"的职能转换。

      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面,遂宁市按照中、省文化市场综合改革要求,不断加强文化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深化文化综合执法改革,构建完善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实现文化市场监管模式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监管转变,从注重市场准入向注重规范行为转变,从注重刚性管理向刚柔兼济管理转变。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开展了"扫黄打非""净化校园环境""净化网络环境""净化音频视频"等专项治理,坚决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严肃整治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行业秩序,严格规范经营主体责任行为,有效有力地打击了文化市场的违法犯罪,净化了文化市场,保护了知识产权,维护了文化安全,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要素保障在市场体系构建中日趋完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从遂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层的决断中不难看出,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市场体系的文化体制改革要素保障机制对于又好又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于是,遂宁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认真落实中、省鼓励支持文化发展的规划、法规和优惠政策,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市场为依托,着力完善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等各项政策措施。

      在具体的措施中,遂宁市逐步加大对文化建设在用地、税收、金融等发展要素上的优惠力度,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采取"一事一议""封闭运行"的特殊优惠政策;对新办文化企业新建文化项目的用地、金融、财税政策参照新入驻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执行;优先安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对符合国家现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和符合西部大开发鼓励类的文化企业,可统一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扶持建立文化产业担保机构和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机构,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

      通过创新的机制,遂宁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传媒中心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目前,会展中心已经全面完工;体育中心将在2013年5月实现一场一馆竣工并投入使用;传媒中心计划总投资2.2亿元;文化中心已经确定设计方案,将有机整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商一体。"四中心"的建成,将极大提升遂宁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成为遂宁文体赛事、会展演艺、传媒宣传、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在人才队伍保障方面,遂宁市深入实施"331" 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名家,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一批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挂职锻炼、调研采风、市情考察制度,健全分类培训和人才评价、使用、管理及人才激励机制,为文化人才开发提供制度保障。

      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遂宁不断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的保障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全面落实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地方配套经费和运行经费,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更新的投入力度,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遂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 2012年07月23日 00时00分
  • 来源: 遂宁市府
  •   激发文化创造活力

      --遂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

      2012年2月17-18日,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山西太原举行。会上,遂宁市成功获得由中宣部、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联合授予的"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殊荣,并在全省7个获表彰的市州中排位第二。

      沉甸甸的荣誉正是对遂宁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高度肯定。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年来,遂宁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中,始终将文化建设放在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决策部署,以发展为主题,以改革为动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重点,形成科学有效的宏观文化管理体制,富有效率的文化生产和服务的微观运行机制;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文化产业格局和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以及完善的文化创新体系,形成以本土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遂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通过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造活力,文化发展为遂宁发展绿色经济、促进社会和谐、保障改善民生,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数据显示:"十一五"期间,全市文化产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8.6亿元,文化产业机构超过2500家,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以上。

      市场主体在转企改制中培养壮大   

      企业是市场主体,是市场中最活跃的因素。"要繁荣文化事业,必须先培育市场主体。对于应该进入市场的经营性文化服务单位,不能让它们继续躺在政府的怀里。要把它们放入市场,通过市场机制盘活国有文化企业,让它们焕发出新的活力,盘活文化产业存量资源。"遂宁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形成了这样的共识。

      对此,遂宁在实践中,坚持遵循文化和市场的规律,按照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特点,推进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加快文化市场体系改革,以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文化资源和要素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的试点单位,遂宁日报报业集团将经营性资产剥离,工商注册登记,组建了四川博宇传媒有限公司,下辖博宇广告、发行、网络传播、文化传播、爱心亭连锁经营、新新闻印务、子昂传媒等全资分(子)公司,搭建起了企业化、集团化发展的框架。目前,集团总资产已是2005年底的4倍,相当于"十一五"再造了4个遂宁日报社。

      与遂宁日报报业集团体制改革类似的是,遂宁新华书店在转企改制中,顺势成立了四川新华文轩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遂宁分公司等3个单位,年销售收入达到1亿元以上,并带动了一批民营书店的发展。遂宁电影公司通过转企改制,不仅激发了自身的发展活力,同时也完善了遂宁电影市场。市川剧团通过组建三支队伍走入市场,在韩国常年定点商业演出,并多次赴东欧、非洲等地演出,实现了票房与口碑的双赢......

      在推动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体制改革的同时,遂宁还积极对民营企业文化创业进行扶植,鼓励民间文化创造。建成了以现代不夜城为龙头的文化娱乐集中发展区,以中国西部包装印刷城为龙头,培育和发展了30多家具有先进印刷水平、规模效益突出、有较强竞争力的骨干企业。加快推进了西部水上运动之都、西山山地健身等项目建设。

      据统计,目前全市各类文化企业已达2500家,文化产业从业人员3万人;在建文化旅游产业项目33个,投资总额71.5亿元。文化市场主体正在不断壮大。

      公益性事业单位在内部改革中活力迸发   

      2012年春节,安居区聚贤乡的群众过年和往年不一样。由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市委讲师团、市文广局、市计生委、市文联、新华文轩遂宁分公司等单位组成的遂宁市委、市政府2012年春节送文化下乡活动在这里举行,让老百姓过了一个难忘的文化年。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便是改善文化民生,激发公益性文化单位发展活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为此,遂宁市大力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并按照公益性、基本型、均等性、便利性要求, 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原则,不断深化公益性文化单位内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推行全员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健全岗位目标责任制,切实发挥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广播电视台、遂宁日报社等文化事业单位公共文化职能作用,激发公益性文化单位活力,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着力构建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遂宁日报社在深化内部改革中,变革传统事业单位领导模式,探索建立党委领导与法人治理结构相结合的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变革传统事业单位行政化、机关化的管理运行模式,探索建立管人、管事、管资产相结合,责、权、利相统一,统分结合的企业化管理营运模式,变革传统事业单位的劳动用工收入分配制度,探索建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约束相统一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广播电视台在内部改革中,着力深化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通过岗位管理制度和人员聘用制度,创新管理体制,转换用人机制,凝聚优秀人才。文化馆、博物馆、图书馆积极加强内部三项制度改革,充分调动职工积极性,实现了博物馆、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向社会免费开放服务。

      我市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步加大财政投入,"十一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资金8745万元建设和改造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了"市有三馆、县有两馆、乡镇有一站"的目标,实现了有线电视行政村通率100%,广播组通率98%以上,建成农家书屋809个。

      宏观管理体制在职能转变中高效运转  

      文化体制改革之初,部分地方政府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政府职能方面的"缺位"和"越位"并存,管办不分、政企不分、政事不分、职能交叉、行政管理成本过高,传统的文化体制弊病严重束缚了遂宁市文化发展步伐。

      面对困境,遂宁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果断调整思路,着力转变政府职能,坚持"管办分离"的原则,创新建立了一系列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事业单位依法运营的文化管理制度,形成了职责明确、反应灵敏、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调控系统。先后出台了《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推进遂宁向文化强市跨越的实施意见》《关于加快文化建设切实改善文化民生的意见》等一系列指导性文件,为政府职能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

      同时,按照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的要求,遂宁市着力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做到职能分开、机构分设、财务分离。在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职能转变上,逐步实现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管微观到向管宏观转变。把重心转移到抓好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2006年,原遂宁市文化局,按照市政府安排,遵循管理重心下移和属地管理的原则,进一步理顺了文化市场管理体制,明确了市本级、"三园区"和船山区文化市场管理职能职责,将市城区文化市场的管理权限下放到船山区文体局,市文广局从具体的管理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做好政策规划和监督指导,实现了从"管脚下"到"管天下"的职能转换。

      在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方面,遂宁市按照中、省文化市场综合改革要求,不断加强文化管理的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深化文化综合执法改革,构建完善的文化市场监管体系,实现文化市场监管模式从注重事前审批向注重事中监管转变,从注重市场准入向注重规范行为转变,从注重刚性管理向刚柔兼济管理转变。近年来,全市深入实施"文化环保工程",开展了"扫黄打非""净化校园环境""净化网络环境""净化音频视频"等专项治理,坚决封堵政治性非法出版物,严厉打击侵权盗版和传播淫秽色情信息活动,严肃整治文化市场和新闻出版行业秩序,严格规范经营主体责任行为,有效有力地打击了文化市场的违法犯罪,净化了文化市场,保护了知识产权,维护了文化安全,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创造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要素保障在市场体系构建中日趋完善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一个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工程。"从遂宁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层的决断中不难看出,探索建立适应现代市场体系的文化体制改革要素保障机制对于又好又快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

      于是,遂宁市在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认真落实中、省鼓励支持文化发展的规划、法规和优惠政策,认真学习借鉴外地文化产业发展先进经验和做法,以市场为依托,着力完善确保公共文化服务、支持文化产业发展、扶持文化产业园区(基地)、文化企业发展壮大等各项政策措施。

      在具体的措施中,遂宁市逐步加大对文化建设在用地、税收、金融等发展要素上的优惠力度,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采取"一事一议""封闭运行"的特殊优惠政策;对新办文化企业新建文化项目的用地、金融、财税政策参照新入驻工业招商引资项目执行;优先安排重大文化产业项目用地计划指标;对符合国家现行高新技术企业税收优惠政策规定和符合西部大开发鼓励类的文化企业,可统一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落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积极扶持建立文化产业担保机构和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机构,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平台,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

      通过创新的机制,遂宁体育中心、文化中心、会展中心、传媒中心等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目前,会展中心已经全面完工;体育中心将在2013年5月实现一场一馆竣工并投入使用;传媒中心计划总投资2.2亿元;文化中心已经确定设计方案,将有机整合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实现文商一体。"四中心"的建成,将极大提升遂宁城市品位,完善城市功能,成为遂宁文体赛事、会展演艺、传媒宣传、文化活动的重要载体。

      在人才队伍保障方面,遂宁市深入实施"331" 文化人才培养引进工程,培养造就一批具有重要影响的文化名人名家,一批理论、新闻、出版、文艺等专业领域的领军人物,一批掌握现代传媒技术的专门人才,一批懂文化善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建立和完善人才挂职锻炼、调研采风、市情考察制度,健全分类培训和人才评价、使用、管理及人才激励机制,为文化人才开发提供制度保障。

      在文化惠民工程方面,遂宁不断加大财政对公共文化的保障力度,确保各级财政对文化建设投入的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逐步提高文化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比例;全面落实重点文化惠民工程的地方配套经费和运行经费,加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和设备维护更新的投入力度,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责任编辑: 陈利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