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绵阳市千方百计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 2012年1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这里面堆满了棉衣、棉被、粮油,即使出现恶劣天气,群众的衣食需求都没问题。”近日,在平武木座藏族乡,有关负责人指着准备充分的应急物资储备站,欣慰地说。入冬以来,绵阳市高度重视困难群众过冬,通过及时筹备御寒物资,建立完善市、县、乡镇和村四级保障体系,科学编制各项工作预案,确保20多万存在过冬困难的人员不挨冷不受饿,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安全温暖地度过寒冬。

      市委办、市政府办及时发出《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期间困难群众安全过冬工作的通知》,要求千方百计保障全市困难群众不挨冷受饿,温暖过冬,并明确各级政府一把手是困难群众安全过冬第一责任人。围绕保证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从10月中旬起,全市各级民政等职能部门及时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工作,深入村社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困难群众特别是边远乡镇和高寒山区低保、五保、伤残、“三孤”等特殊困难群众衣被、口粮等需求情况。按照“一村一册、一组一页、一户一格”的要求,建立了包括困难群众基本情况、物资需求和发放情况、帮扶措施、联系责任人等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基础台账,做到县市区和乡镇、乡镇和村、村和户相对应,不重不漏,做到情况清、任务明、工作实。

      根据深入排查情况,为充分保证雨雪等极端天气下困难群众的生活物资需求,我市加大了应急保障物资储备力度,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应急保障物资储备机制,在市上和各县市区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在极重灾乡镇、高寒山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站,在偏远和交通不便的村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采取政府储备和与商家签订协议的储备方式,储备了应急保障物资,保证在出现极端天气下的供应要求。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物资储备点104个、物资供应点189个,储备大米1082.129吨、食用油9593桶、棉被35783床、棉衣27692件、取暖设备12787个,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严寒天气,按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发放过冬物资,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大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临时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我市还及时组织发放冬令救助资金,落实“一帮一”结对帮扶,切实加大对这部分特殊困难对象的救助帮扶力度。探索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因灾、因病、因子女就学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市千方百计保障困难群众温暖过冬

  • 2012年12月10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这里面堆满了棉衣、棉被、粮油,即使出现恶劣天气,群众的衣食需求都没问题。”近日,在平武木座藏族乡,有关负责人指着准备充分的应急物资储备站,欣慰地说。入冬以来,绵阳市高度重视困难群众过冬,通过及时筹备御寒物资,建立完善市、县、乡镇和村四级保障体系,科学编制各项工作预案,确保20多万存在过冬困难的人员不挨冷不受饿,有饭吃、有衣穿、有房住,安全温暖地度过寒冬。

      市委办、市政府办及时发出《关于切实做好今冬期间困难群众安全过冬工作的通知》,要求千方百计保障全市困难群众不挨冷受饿,温暖过冬,并明确各级政府一把手是困难群众安全过冬第一责任人。围绕保证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从10月中旬起,全市各级民政等职能部门及时组织开展全面排查工作,深入村社调查摸底,准确掌握困难群众特别是边远乡镇和高寒山区低保、五保、伤残、“三孤”等特殊困难群众衣被、口粮等需求情况。按照“一村一册、一组一页、一户一格”的要求,建立了包括困难群众基本情况、物资需求和发放情况、帮扶措施、联系责任人等困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基础台账,做到县市区和乡镇、乡镇和村、村和户相对应,不重不漏,做到情况清、任务明、工作实。

      根据深入排查情况,为充分保证雨雪等极端天气下困难群众的生活物资需求,我市加大了应急保障物资储备力度,建立了市、县、乡镇、村四级应急保障物资储备机制,在市上和各县市区建立了应急物资储备库,在极重灾乡镇、高寒山区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站,在偏远和交通不便的村组建立应急物资储备点。采取政府储备和与商家签订协议的储备方式,储备了应急保障物资,保证在出现极端天气下的供应要求。据了解,目前,我市已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了物资储备点104个、物资供应点189个,储备大米1082.129吨、食用油9593桶、棉被35783床、棉衣27692件、取暖设备12787个,应对可能出现的极端严寒天气,按困难群众的实际需求及时发放过冬物资,确保他们安全温暖过冬。

      据了解,为进一步加大对因灾、因病等原因造成临时困难群众的帮扶力度,我市还及时组织发放冬令救助资金,落实“一帮一”结对帮扶,切实加大对这部分特殊困难对象的救助帮扶力度。探索建立健全困难群众临时生活救助体系,切实保障因灾、因病、因子女就学等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
    责任编辑: 白婉苹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