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绵阳市2011年民生工程系列报道之四:教育助学惠及万千学子 助学工程目标全面完成

  • 2012年01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教育,一直是百姓最关注,也是与百姓利益联系最紧密的大事。2011年,绵阳市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教育基础,进一步解决百姓“上学难”问题,促进全市教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据悉,截止2011年12月底,绵阳市教育助学工程各项目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11.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5万人的107%、;开工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6所,完成目标任务12所的13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3.5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5万人的101%;资助中职学校学生5.43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5.42万人次的100%;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7所,完成目标任务17所的100%;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3个,完成目标任务11个的118%。

      实施教育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走进绵阳市涪城路小学,记者看到校门左侧的墙上挂满了奖牌;校园干净整洁,教室宽敞明亮;乒乓球场上,皆是孩子们生龙活虎的身影;教学楼外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办的小报和书画作品,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妈妈没有工作,爸爸在外面打工,家里比较困难,学校就免了我的学杂费、书本费和医疗保险费。”六年级四班的王鑫月告诉记者。

      在涪城路小学,像王鑫月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还有很多。近三年来,涪城路小学针对生源复杂,特别是单亲家庭、进城务工子女等,加强了教育民生工程的宣传和扶持力度,积极落实“两免一补”,对经济困年家庭做到“应免尽免”。

      据悉,2011年学校共为525名学生免除教科书费4.4625万元,接纳了203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校就读。同时,投入了600余万元新建和加固了学校建筑物,购置了教学设施设备,在财力物力上保证了孩子们在教育教学中享受良好的教育。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教育助学工程是国家实行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和谐发展,共建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2011年,绵阳市积极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困难家庭的学生实行优惠补助,保证适龄少年儿童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记者从绵阳市教体局了解到,2011年绵阳市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教体局统一安排部署下,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对各级各类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要求,通过“逐级认定、受理评审、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和办法,圆满完成各项资助任务。其中,资助中职贫困生54395人,完成率100.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普通高中贫困学生29670人,完成率108%,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人均1500元;资助市属高校贫困学生4200人,完成率100%;对参加2011年高考,被普通高等院校二类本科及以上院校录取的绵阳籍贫困学生提高每生不低于2000的现金资助,共资助贫困大学生274名,资助金额110万元;认真开展绵阳市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对2631人发放了贴息贷款,贷款金额1400万元。

      新建幼儿园给幼儿一个幸福乐园

      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教育关乎人的一生,是不容忽视的启蒙阶段。发展幼儿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

      绵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在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悉,2011年绵阳市共开工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6所,完成目标任务的133%。

      安县秀水幼儿园由于建设时间过长,校舍简陋,设施落后,加之“5.12”地震损坏过大,基本无法正常使用。2011年,安县教育系统将新建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附设幼儿园作为了一项民生工程,以确保秀水镇幼儿教育安全健康发展。

      “这个幼儿园是2011年5月份动工修建的,共计划投资193万元,现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2012年3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可容纳360名幼儿入园,将彻底改变我校现幼儿园班额过大和挤占普教班功能房的现状,极大地满足秀水镇街道社区及周边村组幼儿入园之需。”秀水镇第一小学校长郑本生介绍说。

      据悉,新建的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附设幼儿园以“村落”为概念,注重环境,体现人文。设计者将园舍全部设计为单层全框架式结构房屋,按7度抗震标准进行设防。每两间活动室之间均设置高标准卫生间,大大方便幼儿使用和老师管理,并设置了2.4米宽的外檐廊供幼儿课间和雨天活动使用,充分发挥了园舍的使用效益。

      幼儿园园舍设计匠心独运,注重细节,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幼儿教育的关心。园舍每一环节都是经过了精心的思考和设计,努力为孩子搭建一个幸福的学习乐园,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得安心。

      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孩子共享教育阳光

      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不仅有助于残障儿童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更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完善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据统计,2011年绵阳市教体局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民生工作力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人数达2443人。

      2011年,在绵阳广袤的大地上,一所所承载着残障儿童上学梦的特殊教育学校拔地而起,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绵阳市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建项目开工于2011年7月,占地面积3053平方米,总投资610万元,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12年春季投入使用。项目完成后,将满足150名学生的就读、住宿,基本满足三台县三类(低智力、低视力、聋哑)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为了确保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这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三台县委书记谢晓东亲临工地视察,并指示“一定要把三台特校尽快建好,让残疾孩子尽早享受到党的关怀”。县长赵飚两次就学校的新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特事特办。在学校方面,学校专门成立了项目质量管理与监督领导小组,学校现场代表天天坚守工地,与工人一起上下班,与监理一起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从按图施工、材料进场、施工程序等各个环节全程、全方位监督。

      “我们现在共接受了残疾儿童60多人,是在盘龙村租的房子以供孩子们学习。这个项目投入使用后,必将极大的造福我们县适龄残疾儿童,让残疾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温暖,残疾孩子也感受到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带给他们的温暖。”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羊绍志告诉记者。

      党委政府的努力,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田。因为关注民生,党委政府和百姓距离更近了;因为关爱民生,绵阳的发展才得到了更多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并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绵阳市2011年民生工程系列报道之四:教育助学惠及万千学子 助学工程目标全面完成

  • 2012年01月16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教育,一直是百姓最关注,也是与百姓利益联系最紧密的大事。2011年,绵阳市从义务教育“两免一补”、职业教育、学前教育、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农村留守学生关爱工作、实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特殊教育等多方面入手,加大投入力度,夯实教育基础,进一步解决百姓“上学难”问题,促进全市教育工作健康稳步发展。

      据悉,截止2011年12月底,绵阳市教育助学工程各项目标全面完成或超额完成,其中,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11.2万人,完成目标任务10.5万人的107%、;开工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6所,完成目标任务12所的133%;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招生3.54万人,完成目标任务3.5万人的101%;资助中职学校学生5.43万人次,完成目标任务5.42万人次的100%;建成农村留守学生之家17所,完成目标任务17所的100%;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3个,完成目标任务11个的118%。

      实施教育助学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走进绵阳市涪城路小学,记者看到校门左侧的墙上挂满了奖牌;校园干净整洁,教室宽敞明亮;乒乓球场上,皆是孩子们生龙活虎的身影;教学楼外墙上贴满了孩子们办的小报和书画作品,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我妈妈没有工作,爸爸在外面打工,家里比较困难,学校就免了我的学杂费、书本费和医疗保险费。”六年级四班的王鑫月告诉记者。

      在涪城路小学,像王鑫月这样家庭经济困难的孩子还有很多。近三年来,涪城路小学针对生源复杂,特别是单亲家庭、进城务工子女等,加强了教育民生工程的宣传和扶持力度,积极落实“两免一补”,对经济困年家庭做到“应免尽免”。

      据悉,2011年学校共为525名学生免除教科书费4.4625万元,接纳了203名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在校就读。同时,投入了600余万元新建和加固了学校建筑物,购置了教学设施设备,在财力物力上保证了孩子们在教育教学中享受良好的教育。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教育助学工程是国家实行教育公平,推动教育和谐发展,共建小康社会,促进社会和谐的惠民工程。2011年,绵阳市积极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对城乡困难家庭的学生实行优惠补助,保证适龄少年儿童能够顺利完成学业,不让一个学生因贫困而失学。

      记者从绵阳市教体局了解到,2011年绵阳市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和市教体局统一安排部署下,市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严格按照国家对各级各类贫困学生资助政策要求,通过“逐级认定、受理评审、过程监督”的评审程序和办法,圆满完成各项资助任务。其中,资助中职贫困生54395人,完成率100.3%,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1500元;资助普通高中贫困学生29670人,完成率108%,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人均1500元;资助市属高校贫困学生4200人,完成率100%;对参加2011年高考,被普通高等院校二类本科及以上院校录取的绵阳籍贫困学生提高每生不低于2000的现金资助,共资助贫困大学生274名,资助金额110万元;认真开展绵阳市区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工作,对2631人发放了贴息贷款,贷款金额1400万元。

      新建幼儿园给幼儿一个幸福乐园

      人常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幼儿教育关乎人的一生,是不容忽视的启蒙阶段。发展幼儿教育,是政府必须承担的责任。

      绵阳市委、市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在推进学前教育均衡优质发展,优化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加快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据悉,2011年绵阳市共开工新建、改扩建城乡公办幼儿园16所,完成目标任务的133%。

      安县秀水幼儿园由于建设时间过长,校舍简陋,设施落后,加之“5.12”地震损坏过大,基本无法正常使用。2011年,安县教育系统将新建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附设幼儿园作为了一项民生工程,以确保秀水镇幼儿教育安全健康发展。

      “这个幼儿园是2011年5月份动工修建的,共计划投资193万元,现主体工程已完工,预计2012年3月竣工并投入使用。投入使用后,可容纳360名幼儿入园,将彻底改变我校现幼儿园班额过大和挤占普教班功能房的现状,极大地满足秀水镇街道社区及周边村组幼儿入园之需。”秀水镇第一小学校长郑本生介绍说。

      据悉,新建的秀水镇第一中心小学校附设幼儿园以“村落”为概念,注重环境,体现人文。设计者将园舍全部设计为单层全框架式结构房屋,按7度抗震标准进行设防。每两间活动室之间均设置高标准卫生间,大大方便幼儿使用和老师管理,并设置了2.4米宽的外檐廊供幼儿课间和雨天活动使用,充分发挥了园舍的使用效益。

      幼儿园园舍设计匠心独运,注重细节,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幼儿教育的关心。园舍每一环节都是经过了精心的思考和设计,努力为孩子搭建一个幸福的学习乐园,让孩子学得快乐,学得安心。

      发展特殊教育让残疾孩子共享教育阳光

      大力发展特殊教育,不仅有助于残障儿童增长知识、获得技能、完善人格,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更是衡量一个地区教育完善和文明程度的标志。据统计,2011年绵阳市教体局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民生工作力度,实现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人数达2443人。

      2011年,在绵阳广袤的大地上,一所所承载着残障儿童上学梦的特殊教育学校拔地而起,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便是其中之一。

      绵阳市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新建项目开工于2011年7月,占地面积3053平方米,总投资610万元,全部为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2012年春季投入使用。项目完成后,将满足150名学生的就读、住宿,基本满足三台县三类(低智力、低视力、聋哑)适龄残疾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

      为了确保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这项民生工程顺利实施,三台县委书记谢晓东亲临工地视察,并指示“一定要把三台特校尽快建好,让残疾孩子尽早享受到党的关怀”。县长赵飚两次就学校的新建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大力支持,特事特办。在学校方面,学校专门成立了项目质量管理与监督领导小组,学校现场代表天天坚守工地,与工人一起上下班,与监理一起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从按图施工、材料进场、施工程序等各个环节全程、全方位监督。

      “我们现在共接受了残疾儿童60多人,是在盘龙村租的房子以供孩子们学习。这个项目投入使用后,必将极大的造福我们县适龄残疾儿童,让残疾孩子同在蓝天下,共享阳光温暖,残疾孩子也感受到这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带给他们的温暖。”三台县特殊教育学校校长羊绍志告诉记者。

      党委政府的努力,百姓看在眼里,记在心田。因为关注民生,党委政府和百姓距离更近了;因为关爱民生,绵阳的发展才得到了更多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并有了源源不竭的动力。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