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全线通车
三层11厘米沥青
跑三环就如同跑高速
此次整治工程是三环路自开通以来,进行的规模最大的维护整治工程。经过此番改造后,三环路主道路面到底有何变化?昨日,记者体验了新完工的三环路主道沥青路面,最大的体会是平整舒适、噪声小。从天府立交一路向东,才铺好不久的黑色路面十分油亮,“可以明显感到路面平整多了,像在高速路上跑,感觉不错。”驾驶员张师傅说。
据设计单位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总工张蓉介绍,三环路主道原来为水泥混凝土路面,本次维护整治是在对原有水泥混凝土路面进行病害处理后,再在其上面加铺沥青面层,通俗地讲就是“白加黑”;加铺的沥青一共有三层,第一层是1厘米厚的橡胶沥青碎石应力吸收层,它的作用是分散汽车行驶产生的压力;第二层是6厘米厚的改性沥青混凝土,这层为结构层,可以提高路面耐久性;第三层是4厘米厚的改性沥青玛蹄脂,它是抗滑减小磨耗层。
虫孔路面
防滑减噪效果明显
直径0.3-0.5毫米的细料、直径3-5毫米的石屑、直径5-15毫米的碎石,还有纤维以及各种添加剂,这些沥青材料像中药里的药材一样,每样取不同剂量,然后看有怎样的成效……为了配制出最适合三环路需求的沥青,设计单位在实验室花了十几天时间,专门进行沥青试验。经过上百次试验,最后终于为三环路主道“量身定做”了最经济、适用的沥青原料。
“现在这种路面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肌理效果,你看,这些路面上的孔洞,很像虫孔。这种‘虫孔路面‘噪音小、防滑性好,而且行驶感受非常舒适。”张蓉说。据介绍,经过测试,目前三环路主道路面的噪音比改造前减小了几个分贝。
电子眼同步恢复
全线严禁超速
昨天中午12点,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第三阶段天府立交至龙潭立交开放交通,三环路全线51公里主车道随之实现全线通车。随着三环路正式通车,三环路东段也将恢复施工前的限速规定,即最左侧的超车道限速100公里/小时,中间两条车道限速80公里/小时,最右侧车道限速60公里/小时。记者昨天了解到,天府立交至龙潭立交路段的电子眼监控设备将同步恢复,届时在三环路沿线超速的车辆,将被抓拍下来,受到罚款200元、记3分的处罚。记者袁弘摄影于谭阳
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昨宣告全线通车
被称为我市今年“一号市政工程”的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昨天下午宣告全线通车!这个原计划用100天完成的工程提前11天,仅用89天就保质保量地完成。昨天上午,由市民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组成的体验团,到开放交通前的三环路第三阶段施工路段进行了实地体验,充当“评委”,为三环路工程打分。
●市民体验--
精细施工求质量科学管理出速度
体验了新路面市民代表说:放心了
昨天,15位市民代表在约定地点集合,然后一起驱车从天府立交出发,沿线作了三次停留,分别由三个施工标段的施工、监理相关负责人给大家介绍情况、解答大家提出的问题;最后在龙潭立交结束此次体验活动。“真的很不错!”“确实很好!”市民代表们朴素的语言,表达出了对三环路工程质量的充分肯定。
三环“旧路”体验者昨又来体验“新路”
2002年10月28日,成都市的又一条环形公路--三环路正式通车。“那个时候好多人都第一时间去开车体验。”市民代表李春生告诉记者,9年前自己也是首批体验的市民,“看到三环路内外侧到处都是农田,那个时候就觉得成都城区正在扩大。”李春生说,那个时候并没有太在意驾驶感受,光顾着看沿途的风光。“当时就觉得三环路和其他市政道路一样,驶过路面和桥梁的连接处还会因为路面不平造成颠簸。”
短短几年后,三环路已经变成中心城区最重要的道路之一。“我经常往返于交大立交和十陵立交之间,可以说是亲眼见证了三环路路面是如何从平整到破碎甚至是下沉。”昨日上午一个小时的体验活动结束后,李春生很高兴地告诉记者,新三环路简直和高速公路一样:“不仅路面平整,而且噪音又小。现场听了专家和施工人员的介绍后,更加觉得这次这个工程质量不错,让人放心!”
专家“解密”
让市民大呼“意外”
同样是市民代表的袁世灿则笑着告诉记者,坐在行驶于新三环路上的车上,比坐飞机还稳当:“坐飞机还会因为遇到气流产生颠簸,但是在新三环路上完全不会!”
三环路总设计师张蓉在现场向市民代表介绍,此次三环路主道维护整治工程,采用的是“白加黑”的铺筑方式,即对原有路面进行病害整治后,再加铺三层沥青--最底层是橡胶沥青,厚1厘米,它可以确保其上两层沥青平整,不会发生变形和迸裂,从而提高行车的舒适度;中间层是6厘米厚的改性沥青,主要是抗压和增加强度;第三层是4厘米厚的改性沥青玛蹄脂,为抗滑磨耗层,能增加轮胎与路面的摩擦系数。“由于三环路与高速公路的运载条件极为相似,因此在设计之初就全部按照高速公路建设的全套标准进行设计,甚至还参照了美国沥青路面的标准。此外,为了确保新铺设的沥青与原有混凝土之间的黏接度,每段混凝土路面铺设沥青之前,都要进行深度清洁,这被列为了一项专门的工序。就算短短400米的道路,要经过‘一洗、二磨、三擦’几道工序,需要上百人花上一晚上的时间才能完成深度清洁。”“怪不得三环路现在的路跟其他道路不一样,整得太精细了,以前完全不晓得整路还是个精细活哦!很意外……”袁世灿感叹道。
本报老读者昨客串“摄影记者”
咔嚓!咔嚓!昨天,背着相机到处“咔嚓”的一位叔叔在市民代表中显得格外醒目。与其他带着数码小相机的市民不同,这位叔叔带的是一部专业的大相机。一打听,才知道这位名叫童华池的叔叔还是本报忠实的老读者。
为什么要拍那么多照片?童叔叔告诉我们,他是一位摄影爱好者,走到那里都喜欢拍照片;而来参加体验三环路的活动,是因为他觉得三环路的维护整治是一件关乎成都人生活的大事:“三环路是我们成都的交通大动脉。我听专家介绍,每天三环路上有十几万辆车跑,所以它的完工、开放,我都很关心。”
体验活动尾声,童叔叔告诉我们,通过到三环路实地进行的“考察”,他对新三环路的质量完全放了心;原来还担心工程速度太快,质量受影响,现在才知道,工期缩短全赖于建设者的科学管理。回家后,他就把照片整理出来,配上自己的感受,发到博客上去。“我有好几个博客呢!都发上去,让大家看看漂亮、扎实的新三环路!”童叔叔乐呵呵地说。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说法--
三环路工程又好又快
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现场体验后打出高分
付天力没有想到,年初他在市人代会上提出的关于三环路改造的建议,会这么快就变成了现实。昨天,他与同样在省政协会上提出过三环路改造建议的省政协委员毛平,作为特邀嘉宾,参加了“市民体验新三环”活动。他们现场体验的过程是怎样的?他们对三环路工程的评价又如何呢?
【体验过程】
人大代表“逼问”施工单位
“道路上排水问题是怎么解决的呢?遇到下大雨,这里不会变成泽国吧?道路的寿命是多久?不会过不了多久又开肠破肚吧?”昨天,在体验活动停留的第一站,市人大代表付天力就对施工单位负责人抛出了一串问题。“道路上专门设置了纵坡和横坡,雨水顺着纵坡和横坡经水箅子就可以流走;中央分车带里也专门设置了排水管,可以收集雨水,以免雨水流入地基,对地基造成影响;而三环路两侧还有排水涵洞,所以道路不会因下雨造成大面积积水。道路的设计寿命是5年,我们保证5年内三环路不会大修。”施工单位负责人面对人大代表的“逼问”,娓娓道来。
付天力向记者介绍,从2002年三环路投入使用之初,他就是第一批三环路的“使用者”。随着时间的推移,繁忙的三环路越来越不堪重负,路况越来越不容乐观。今年年初,付天力在市人代会上提出了改造三环路和对三环路加强管理的建议。昨天被特邀为嘉宾参加“市民体验新三环”活动,他非常高兴,在三个停留点位不仅认真听取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介绍,而且还提出了不少自己关心的问题。
政协委员、专家“对对碰”
道路的质量是昨天大家关注的重点。省政协委员毛平昨天专门找到负责三环路质量全程监控的毛成博士,仔细了解三环路的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从病害诊治到处理,再到沥青层铺筑,毛博士把每个程序的质量监控标准和措施都进行了详细介绍。
“我觉得以前三环路的最大毛病之一就是噪音很大,对周边住户影响较大。现在这个路面的噪音情况怎样?”毛平问。“现在你看到的这个路面被我称为‘虫孔路面‘,你看这一个个凹孔,是不是很像虫孔?”毛博士采用了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讲解。“这种虫孔路面其实是我们这次所采用的高品质沥青所呈现出来的肌理效果。这种路面密实、平整、抗压性好,而且噪音较小。经过比较,新路面所产生的噪音比原来要低好几分贝。”毛博士的介绍让毛平点头称许:“看来我提出的问题得到了很好地解决。”
【体验结果】
直观感受:出乎意料的快出人意料的好
“其实在三环路完全完工之前,我就已经在三环路上跑过了,感觉这次的路面特别平整,地面很柔和,但又很坚固。昨晚下过雨,今天路面是湿的,但开起来觉得汽车轮胎抓地很牢,一点不打滑。”这是毛平对新三环路的直观感受。而除了平整通畅以外,他的另一大感受就是“工程出乎意料地快”。“短短89天,工程就完了,速度可以用‘惊人’来形容,特别是施工期间还是雨季和成都市温度最高的酷暑时节!”毛平的话语中带着赞赏。
“我觉得这应该算是成都市区最好的一条道路了。”这是付天力对新三环路的评价。
体验感想:工程可以打高分
有了直观感受,又听取了专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的介绍,毛平和付天力都不约而同地表示:今天算是比较全面地了解了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的“里子和面子”。
“我是搞管理的,所以对管理方式特别留意。听了大家的介绍,看过了一些新闻报道之后,我觉得三环路这次的施工组织经验非常值得推广--在这个阶段进行施工的时候,就提前进入下个阶段进行小规模施工,采取‘递进推进、重叠施工‘的方式,缩短了整体工期。这就改变了以往比较死板的‘完一段、再进一段’的施工方式。希望这种施工方式能在更多的道路施工中采用。”付天力说。
三环路工程得到高分当之无愧!两位这样表示。他们对新三环路全线开放交通后的一些管理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意见。“希望整治得这么好的道路能被管理好,寿命尽量长点!”毛平最后说。
2011年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的启示
●记者观察--
2011年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的启示
“三环路完工啦?”朋友徐晓宇以这样的口气轻描淡写地问,而不是情绪激动地问“三环路终于要完工啦?”的确,这个工程快得有点让市民不适应;而且施工期间也没有造成大的拥堵,没有让市民怨声载道地惟愿它快点完。51公里长、涉及双向8车道的路面病害整治和新铺沥青混凝土,还有沿线所有绿化带的路沿石更换,再加上15座人行天桥主桥下部构造桩基础和智能交通系统土建工程工作的完成,居然只用了短短的89天。“要是每个工程都像这次三环路这么又快又好就好了!”有网友在成都一个著名论坛上说。大家看到了又好又新的三环路,但没有看到这又好又新背后许许多多的东西……
没有全面开花也就避免了全城拥堵
全市开工统筹发挥了巨大作用
出租车驾驶员刘勇开着绿色的出租车,就像一条鱼,天天“游动”在大大小小的城市街道上。“说实话,刚开工那几天,城里头还是有点堵,大家都以为三环路不能走了,都往城里头拱。后头晓得辅道可以走,而且车子都没得啥子,大家才开始该走三环的走三环路,该走城头的走城头。不过总的来说,这次三环路改造对交通的影响算是小的。”刘勇说。
“我发现这几年修路还是越来越科学了,这样嘛,对交通的影响肯定会小些。”刘勇说。
刘勇当然不知道,他所指的“这几年”,就是我市开始实施全市城市建设项目开工统筹的几年。所谓开工统筹,就是把全市对交通有影响的工程拿来“排排坐”,依照各自的实施必要性和对交通影响的大小,进行综合评估和考量,然后“论资排辈”,按照轻重缓急,进行逐步实施。
重视城市建设项目对交通的影响,提前就做出缓解交通压力的应对举措,这是从地铁建设开始的。在2006年,为应对城市建设与交通之间的矛盾,我市针对地铁1号线施工时期做出了全市交通组织疏导方案,以尽可能地减小施工给交通带来的压力。次年,随着1号线车站的全面开建,更多道路资源被占用,我市开始着手尝试对城建工程进行开工统筹。当年,市重大办确定的八大工程中就有双林路府河至二环路段、玉双路东延线、人行天桥修建等几项工程,因开工统筹的实施,而进行了错峰施工。时至今日,开工统筹已将变成一个比较成熟的城市建设举措。此次为让道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羊西线、蜀都大道等多条道路的综合整治工作全部进行了推后,这大大减少了对交通的影响,使三环路工程在实施期间,全市没有因工程实施出现大片区的拥堵现象。
理清先来后到就注定有了高效率的施工
科学的施工发挥了看得见的效果
假如说开工统筹只是为三环路工程的实施提供了一个良好外部环境,那么,工程中采取的科学管理,则是实现又好又快完工的核心原因。
在采访中,记者曾经遇到过一位常年进行高速路施工管理的项目经理,他所管理的项目曾经多次获奖,但这次在三环路项目,他却有点心里发憷,因为三环路的质量标准与高速路一样,但工期安排却仅为同等工程量高速路的几分之一,甚至更短。“我们不怕标准高,因为高速路的标准都高;我们是怕时间紧--做一条高速路,动辄就是几年;而这次三环路,工期却只有几十天,困难不是一般化的大!”他对记者说。
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工程,这就要考验建设管理方和施工单位的“手艺”了。“依靠科学的施工组织手段,在这个工程里绝对不是一句空话,而是切实发挥作用的一个‘法宝‘。”在采访中,业主单位负责人对记者说。
首先是业主单位对施工单位的“大组织”--每个单位先推进哪段、后推进哪段,是先外侧还是先内侧,在施工之前都要先计划好;其次是具体做法的“小组织”--那么多工序,哪个先整,那个后整,在动手之前都要弄清楚。中央绿化带排水盲沟的设置需要挖土,而土方的堆积要影响后面的所有工序,那么就集中火力“对付”土方开挖;前方在进行紧张的病害治理,后方也不能闲着,沥青混凝土材料的准备和检验、目标配合比的设计,统统都要同步进行,做到“两条腿”走路。
而这种科学的施工组织不是僵化的,而是随着施工现状不停优化、不停调整的。比如,在第一阶段尾声,就加入了第一阶段开始所没有的“提前进入法”--在第二阶段还没正式开始之时,就进入这个阶段的施工路面,提前进行不影响交通、或对交通影响较小的工序的实施,以打好提前战、积攒提前量,为后面的施工留足时间。由于不断地优化施工组织,到第三阶段,施工单位完全已经到了“行云流水”的施工状态。
提高质量标准让新路是一条经用的“扎实路”
首次用高速路标准整城市道路
“三环路这次真的整治得好!整治得扎实!”昨天,市民代表李春生对记者说。三环路质量的好坏驾驶员最有发言权--“平整、吸尘,遇到雨天时没积水,不打滑,行车感觉与开高速路差不多。”这是省政协委员毛平的感受。
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大家对三环路质量的评价是中肯的,也是客观的,因为三环路开全市先河,首次采用了高速路的标准进行市政道路路面的维护和整治。
其实,提高标准对于业主单位而言,是自己找麻烦,但他们却不怕麻烦。为确保高品质,三环路工程在市政道路施工过程中首次引入了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这个体系,决定着三环路所有的技术标准是否能按照设计实现,决定着未来市民使用的三环路是否能真的会像高速路一样舒适、耐用。为什么要在此次三环路主道维护整治项目中引入全过程质量监控体系?业主单位负责人表示,一般的工程实施流程,施工方和监理方不可能100%地理解设计方的设计意图,也不可能100%地贯彻落实设计思路,以至于好的设计往往不能变成一个好的作品;到最后,落实到项目上,项目的品质就会打折;而三环路此次整治,政府下了很大决心,社会付出了巨大的交通代价,所以工程质量不能仅仅是优良,而必须是优秀。
除了引入人力、实施措施,三环路路面材料的把关,可以说是到了“精益求精”的程度,因为合格、优良的路面铺筑材料决定了道路的寿命。业主单位专门委托了专业单位,进行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的材料检测试验、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及验证。沥青拌和站的不同批次的原材料,都要进行专属于三环路工程的抽样实验。在施工期间,每天都有10多位路面高级工程师、试验检测工程师来回奔波在成都周边9个不同方位的沥青拌和场,进行原材料取样试验、协助施工单位进行沥青拌和楼的调试工作。
……
一切的努力都是有回报的,而回报,就是群众的肯定;一切努力也是会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的。2011年三环路主道路面维护整治工程,给了我们很多欣喜,也给了我们很多启示。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