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一切从“住房困难户需求”出发——成都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 2011年08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 【字体:
  •   以梯度保障、“无缝”覆盖、应保尽保为主要特点,成都市保障性住房达到了“按需建设,应保尽保”的高水平。自2000年至今,成都市通过各类保障和安居工程,已解决1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求真务实:不搞盲目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套数,与其他城市相比并不高,甚至还远远落后,却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良好效果。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我们讲的不是数字,而是实效。他说,以前保障房建设是“计划经济式”思维,不少地方是先拍着胸脯建设多少多少,建完后再找老百姓来买。结果发现群众不买账,要么位置不理想,要么户型不满意,甚至还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有的地方就出现过经济适用房卖不完、转成商品房出售的情况。从2005年起,成都调整思维方式,开始用“市场化”的思路搞保障房建设,先组织市、县(区)、街道、社区各级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搞大普查,查清到底有多少家庭、多少人需要保障?需要什么样的保障?然后,再按这些“订单”要求,按需建设和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

      “我们不搞盲目建设,而是按需建设,确保供应。我们也不怕别人说保障的数量不大,因为搞住房保障最基本的前提是,分清哪些人是该政策保障的,哪些人是该走向市场的。只有分清这两种人,我们的保障才能有的放矢,资源配置才会科学合理。”葛红林说。

      以人为本:办法越细越好

      几年前,成都市推行住房保障时曾发现一个“怪现象”:明明符合享受廉租补贴待遇,可许多人却宁可选择放弃。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部分人多借住在父母或亲戚家,虽然挤一些,但生活成本低。而申领了廉租补贴,就要出去租房子,交通、吃饭等开销反而大大增加,不划算。

      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杜文说,对此,我们不是抱着“与我无关”的态度,而是想办法帮助他们。后来,我们借鉴公积金管理办法,专门出台了一个新规定,对暂不租房的低收入家庭,也可申请廉租补贴,只是减半计发,存入个人账户,等他们可以租、购住房时,再行使用。

      经适房“可租可售”也是成都住房保障政策“人性化”的鲜明体现。杜文说,原来对外公开销售的经适房不能租,虽然管理方便,但群众意见很大。有的保障户看中位置、大小都理想的经适房,却因暂时筹不够钱,眼睁睁看着房子“溜走”。现在,经适房“租售并举”,可先租后买,得到了群众衷心称赞。

      与时俱进:永远“多想一步”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坚持“多想一步”的指导思想,自我国实行住房保障制度以来,成都一直走在全国各地的前面,许多制度探索都最先源自成都。

      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宋学明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成都就开始集中建设规模较大的安居小区,还配套了物业管理。2000年,成都又在全国率先实行货币租赁补贴,效果非常好,一是节省资金,见效快;二是可兼顾个体需求,比如就学、就医、就业等;三是退出简单,不符合条件,停发补贴就行。近年来,成都又用“保障性”的思路实施旧城改造,通过政府投资与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50多万人住房困难问题。

      2007年以来,针对新涌现的进城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等“阶段性”住房困难群体,成都开始在部分城区试点建设公共租赁性质的集体公寓和宿舍,到今年已新建和筹集房源7000余套,进展非常快。

      “今天看来,成都的保障任务比较轻,需要保障的人数比较少,关键在于我们以前的基础打得好,工作做得有前瞻性。”宋学明说,现在我们又要“多想一步”,正考虑打通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分类,统一为“公共住房”,按照统一标准、流程进行建设和供应,根据群众不同需要提供相应保障,既便于群众理解,还可降低管理成本。

      价值取向: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互补

      成都市房管局局长何立祥说,住房保障与商品房市场不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板块。相反,灵活机动的住房保障政策是平稳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砝码。他说,一般情况下,如果房地产投资过热了,成都就会多推出一些限价商品房,一方面更快地解决部分困难人群住房问题,另一方面平抑房地产市场价格。如果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成都市就会在旧城改造和廉租政策中多实行一些货币化补贴,鼓励群众到市场中寻找住房,刺激市场复苏。

      2008年下半年,由于汶川大地震和金融危机影响,成都房地产市场受到严重影响,交易量大幅萎缩。此时,成都市住房储备中心加大力度在市场上收购合适的商品房,作为廉租房和经适房的储备房源。这一做法既稳定了当时市场信心,又加快了保障房供应效率,还节约了成本,一举多得。

      据了解,近5年来,成都商品房价格一直保持低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14.2%的涨幅平衡发展。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一切从“住房困难户需求”出发——成都住房保障实现“应保尽保”

  • 2011年08月04日 00时00分
  • 来源: 新华网四川频道
  •   以梯度保障、“无缝”覆盖、应保尽保为主要特点,成都市保障性住房达到了“按需建设,应保尽保”的高水平。自2000年至今,成都市通过各类保障和安居工程,已解决100多万户城乡居民住房困难问题。

      求真务实:不搞盲目建设

      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成都市保障性住房的建设面积、套数,与其他城市相比并不高,甚至还远远落后,却达到了“应保尽保”的良好效果。

      成都市市长葛红林说,我们讲的不是数字,而是实效。他说,以前保障房建设是“计划经济式”思维,不少地方是先拍着胸脯建设多少多少,建完后再找老百姓来买。结果发现群众不买账,要么位置不理想,要么户型不满意,甚至还会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有的地方就出现过经济适用房卖不完、转成商品房出售的情况。从2005年起,成都调整思维方式,开始用“市场化”的思路搞保障房建设,先组织市、县(区)、街道、社区各级工作人员深入基层搞大普查,查清到底有多少家庭、多少人需要保障?需要什么样的保障?然后,再按这些“订单”要求,按需建设和提供各类保障性住房。

      “我们不搞盲目建设,而是按需建设,确保供应。我们也不怕别人说保障的数量不大,因为搞住房保障最基本的前提是,分清哪些人是该政策保障的,哪些人是该走向市场的。只有分清这两种人,我们的保障才能有的放矢,资源配置才会科学合理。”葛红林说。

      以人为本:办法越细越好

      几年前,成都市推行住房保障时曾发现一个“怪现象”:明明符合享受廉租补贴待遇,可许多人却宁可选择放弃。调查后才发现,原来这部分人多借住在父母或亲戚家,虽然挤一些,但生活成本低。而申领了廉租补贴,就要出去租房子,交通、吃饭等开销反而大大增加,不划算。

      成都市住房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杜文说,对此,我们不是抱着“与我无关”的态度,而是想办法帮助他们。后来,我们借鉴公积金管理办法,专门出台了一个新规定,对暂不租房的低收入家庭,也可申请廉租补贴,只是减半计发,存入个人账户,等他们可以租、购住房时,再行使用。

      经适房“可租可售”也是成都住房保障政策“人性化”的鲜明体现。杜文说,原来对外公开销售的经适房不能租,虽然管理方便,但群众意见很大。有的保障户看中位置、大小都理想的经适房,却因暂时筹不够钱,眼睁睁看着房子“溜走”。现在,经适房“租售并举”,可先租后买,得到了群众衷心称赞。

      与时俱进:永远“多想一步”

      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坚持“多想一步”的指导思想,自我国实行住房保障制度以来,成都一直走在全国各地的前面,许多制度探索都最先源自成都。

      成都市城乡房产管理局副局长宋学明说,上世纪90年代初,成都就开始集中建设规模较大的安居小区,还配套了物业管理。2000年,成都又在全国率先实行货币租赁补贴,效果非常好,一是节省资金,见效快;二是可兼顾个体需求,比如就学、就医、就业等;三是退出简单,不符合条件,停发补贴就行。近年来,成都又用“保障性”的思路实施旧城改造,通过政府投资与市场融资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50多万人住房困难问题。

      2007年以来,针对新涌现的进城务工人员、外来务工人员和新毕业大学生等“阶段性”住房困难群体,成都开始在部分城区试点建设公共租赁性质的集体公寓和宿舍,到今年已新建和筹集房源7000余套,进展非常快。

      “今天看来,成都的保障任务比较轻,需要保障的人数比较少,关键在于我们以前的基础打得好,工作做得有前瞻性。”宋学明说,现在我们又要“多想一步”,正考虑打通廉租房、公共租赁住房、经济适用房和限价房等分类,统一为“公共住房”,按照统一标准、流程进行建设和供应,根据群众不同需要提供相应保障,既便于群众理解,还可降低管理成本。

      价值取向:坚持与经济社会发展协调互补

      成都市房管局局长何立祥说,住房保障与商品房市场不是两个互相矛盾的板块。相反,灵活机动的住房保障政策是平稳房地产市场的重要砝码。他说,一般情况下,如果房地产投资过热了,成都就会多推出一些限价商品房,一方面更快地解决部分困难人群住房问题,另一方面平抑房地产市场价格。如果房地产市场陷入低迷,成都市就会在旧城改造和廉租政策中多实行一些货币化补贴,鼓励群众到市场中寻找住房,刺激市场复苏。

      2008年下半年,由于汶川大地震和金融危机影响,成都房地产市场受到严重影响,交易量大幅萎缩。此时,成都市住房储备中心加大力度在市场上收购合适的商品房,作为廉租房和经适房的储备房源。这一做法既稳定了当时市场信心,又加快了保障房供应效率,还节约了成本,一举多得。

      据了解,近5年来,成都商品房价格一直保持低于地区经济发展速度14.2%的涨幅平衡发展。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