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教育惠民 让每个孩子快乐上学堂--绵阳市十大民生工程系列报道之七

  • 2011年07月26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字体:
  •   今年以来,绵阳市高度重视教育助学民生工程,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截至6月底,全市为105071名贫困学生补助了寄宿生活费,让2350名残疾孩子接受了义务教育,建成关爱农民工子女“三位一体”活动阵地56处。

      发展特殊教育 让残疾孩子沐浴阳光

      18日,记者走进新落成的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全木质结构的漂亮新房,无声地诉说着我市对残疾儿童的关爱。震后新建的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游仙经济试验区杨家湾,占地20亩,校舍建筑面积5871平方米,可容纳200名残疾儿童就学。而这只是我市教育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家住游仙区魏城镇的罗军先天性脑瘫,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生活。罗军的父亲罗应松告诉记者,新建的这所学校就像个公园,条件太好了。党的政策好,残疾孩子也能上学读书,在校还得到周到的照顾,让家长放了心。该校12岁的学生邓家鑫腿有残疾,因父母离异,无人照看,在5岁时被邓女士领养。这学期期末,邓家鑫被该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他说:“没有好的政策好的学习条件,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每次考试语文、数学都能得双百分。”

      据悉,我市大力发展特殊教育,鼓励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特教中心或特教班,使“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并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还结合灾后重建,努力改善了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心)的办学条件,加强专用设施设备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努力,到今年6月底,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2350人。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教育,一些聋哑孩子学会跳舞,做刺绣等手工,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爱农民工子女 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今年暑假一开始,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爱启航”志愿者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就走进游仙区游仙镇麒麟村,帮助这里的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连日来,他们带着村里的留守学生,玩游戏、做手工、进行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又带给他们欢笑。志愿者们还教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道出平时电话、短信不能表达的思亲之情。留守儿童小琴说,平常想念父母时,她总是打电话、发短信。这是她第一次给远方的父母写信,她很珍惜在留守儿童课堂里的时光,因为在这里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麒麟村村支书吴金泉说,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孩子多数由婆婆、爷爷帮着照看。一到暑假,这些留守娃不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在田坝、河沟里疯耍,不安全。今年暑假,“爱启航”志愿者团队来村里,让村里留守娃变懂事了。为此,村委会特意将新修成未投入使用的村委会作为志愿者的办公教学场地。

      据悉,为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团市委已招募4.6万人组建了600支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队伍,结对关爱农民工子女12万余名,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服务22万人次;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到农民工子女家中走访一次、谈一次心、推荐一本好书、写一封信、建立一个档案等;全市共建成关爱农民工子女“三位一体”活动阵地56处;全面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主题活动,包括“亲情关爱”、“快乐成才”、“阳光成长”、“权益保护”等活动多次。

      实施“两免一补” 让贫困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采访中,家住游仙区石马镇农村的陈小莉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娃娃读小学真没交啥钱。陈小莉的儿子叫王陈,今年8岁,在石马小学读书。陈小莉说:“今年春季开学时,我儿子只交了15元钱的书本费,其他的费用都免了。”

      市民老黄是个下岗工人,身体有病,家庭经济困难,儿子在绵阳一中读初二。他说:“九年制义务教育好,我儿子读初中,一学期才交了200多元钱。”

      家住涪城区玉皇镇斑竹村的颜大娘有个孙女叫颜敏,在玉皇学校初一年级住校。颜大娘对记者说,现在对农村贫困初中生的政策好得很,这学期,学校不仅减免了孙女颜敏的住校费,还给她1000元生活补助。

      据悉,今年上半年,我市继续强力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做到“应免尽免”。城市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截至6月底,全市为105071名贫困学生补助了寄宿生活费。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教育惠民 让每个孩子快乐上学堂--绵阳市十大民生工程系列报道之七

  • 2011年07月26日 00时00分
  • 来源: 绵阳市政务网
  •   今年以来,绵阳市高度重视教育助学民生工程,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接受义务教育。截至6月底,全市为105071名贫困学生补助了寄宿生活费,让2350名残疾孩子接受了义务教育,建成关爱农民工子女“三位一体”活动阵地56处。

      发展特殊教育 让残疾孩子沐浴阳光

      18日,记者走进新落成的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全木质结构的漂亮新房,无声地诉说着我市对残疾儿童的关爱。震后新建的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位于游仙经济试验区杨家湾,占地20亩,校舍建筑面积5871平方米,可容纳200名残疾儿童就学。而这只是我市教育惠民工程的一个缩影。

      家住游仙区魏城镇的罗军先天性脑瘫,目前在特殊教育学校学习生活。罗军的父亲罗应松告诉记者,新建的这所学校就像个公园,条件太好了。党的政策好,残疾孩子也能上学读书,在校还得到周到的照顾,让家长放了心。该校12岁的学生邓家鑫腿有残疾,因父母离异,无人照看,在5岁时被邓女士领养。这学期期末,邓家鑫被该校评为优秀学生干部。他说:“没有好的政策好的学习条件,就没有我的今天。我还要继续努力,争取每次考试语文、数学都能得双百分。”

      据悉,我市大力发展特殊教育,鼓励每个县市区建立一个特教中心或特教班,使“三残”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95%以上,并完善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还结合灾后重建,努力改善了全市特殊教育学校(中心)的办学条件,加强专用设施设备配置,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努力,到今年6月底,我市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达到2350人。通过有针对性地开展特殊教育,一些聋哑孩子学会跳舞,做刺绣等手工,为他们今后的生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关爱农民工子女 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今年暑假一开始,来自西南科技大学“爱启航”志愿者团队的大学生志愿者们就走进游仙区游仙镇麒麟村,帮助这里的留守儿童过一个快乐而有意义的暑假。连日来,他们带着村里的留守学生,玩游戏、做手工、进行知识竞赛等,寓教于乐,既丰富了孩子们的知识,又带给他们欢笑。志愿者们还教留守儿童给父母写信,道出平时电话、短信不能表达的思亲之情。留守儿童小琴说,平常想念父母时,她总是打电话、发短信。这是她第一次给远方的父母写信,她很珍惜在留守儿童课堂里的时光,因为在这里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

      麒麟村村支书吴金泉说,村里很多人外出打工,孩子多数由婆婆、爷爷帮着照看。一到暑假,这些留守娃不是窝在家里看电视,就是在田坝、河沟里疯耍,不安全。今年暑假,“爱启航”志愿者团队来村里,让村里留守娃变懂事了。为此,村委会特意将新修成未投入使用的村委会作为志愿者的办公教学场地。

      据悉,为了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团市委已招募4.6万人组建了600支关爱农民工子女志愿者队伍,结对关爱农民工子女12万余名,为农民工子女提供服务22万人次;开展“五个一”志愿服务活动,包括到农民工子女家中走访一次、谈一次心、推荐一本好书、写一封信、建立一个档案等;全市共建成关爱农民工子女“三位一体”活动阵地56处;全面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主题活动,包括“亲情关爱”、“快乐成才”、“阳光成长”、“权益保护”等活动多次。

      实施“两免一补” 让贫困孩子接受义务教育

      采访中,家住游仙区石马镇农村的陈小莉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娃娃读小学真没交啥钱。陈小莉的儿子叫王陈,今年8岁,在石马小学读书。陈小莉说:“今年春季开学时,我儿子只交了15元钱的书本费,其他的费用都免了。”

      市民老黄是个下岗工人,身体有病,家庭经济困难,儿子在绵阳一中读初二。他说:“九年制义务教育好,我儿子读初中,一学期才交了200多元钱。”

      家住涪城区玉皇镇斑竹村的颜大娘有个孙女叫颜敏,在玉皇学校初一年级住校。颜大娘对记者说,现在对农村贫困初中生的政策好得很,这学期,学校不仅减免了孙女颜敏的住校费,还给她1000元生活补助。

      据悉,今年上半年,我市继续强力推进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全面实施“两免一补”政策,继续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做到“应免尽免”。城市全面免除义务教育学生学杂费。截至6月底,全市为105071名贫困学生补助了寄宿生活费。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