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达州市实施民生工程纪实

  • 2011年07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字体:
  •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达州市“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集中民智民力,把推进发展与增进民生福祉统一起来,将工作重心聚集到“提升群众幸福度、增强百姓幸福感”上来,深入实施九大民生工程,涉及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九大板块,全方位构筑“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的百姓幸福生活网。 

      回首过去 民生工程硕果累累 

      回首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6年时间,达州市城乡低保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累计保障2085.7万人(次),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4.84亿元,城市低保累计人均月补差从“十五”末的51元增加到167元,农村低保累计人均月补助从“十五”末的10元增加到64.29元。城乡医疗救助从无到有,从临时救助到实现及时补缺人性化、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共救助17.75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25亿元。五保供养实现集散结合标准化,供养人数达到55625人,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散居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集中供养率从7%增加到41%;救灾减灾实现协同联动科学化,实现了由单纯救灾向减灾、备灾、抗灾、防灾和灾害救援并重的转变,累计争取生活应急和灾后重建资金6.5亿元,重建房屋10余万户、32万余间。 

      共新建县级社会福利救助中心7所、民办福利机构7所,市级迁建社会福利院1所,新建儿童福利院1所,改造民康医院1所,全市福利机构总数已达17所;总床位达2521张,为“十五”末215张的12.08倍;在院人数1681人,为“十五”末209人的8.04倍;国办老年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500张,社会养老服务得到长足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累计投资2.8亿元,改(扩、新)建敬老院96所,为“十五”期间建设总数32所的3倍。 

      “十一五”以来,累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4万例,其中免费手术6200例。救助精神病人1750人(次)免费服药。为149名肢残儿童实施矫形手术,免费为866名贫困下肢残疾人装配假肢。免费收训527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免费为12105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为1.87万余名贫困残疾人发放用品用具。免费培训残疾人4.4万余名,多渠道安置1.3万余名。资助3210名贫困残疾学生上学。为105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将2.59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17万名城镇残疾职工纳入社会保障,25.04万名农村残疾人纳入新农合医保,将4310名符合享受居家托养补贴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纳入居家托养,7.08万名农村残疾人纳入新农合社保,临时救济5.16万残疾人。 

      展望未来 保障民生促和谐 

      大手笔投入,到“十二五”末,全市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预计达到60%以上。大范围覆盖,今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试点覆盖人群达7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覆盖人群达60.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5%的农村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群达72.3万人,提供法律援助达1.7万人。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预决算推进机制”、督查通报机制、目标问责机制……,一条条“硬杠杠”直指民生工程。 

      为使民生工程尽可能多地为民谋福祉,全市各地各部门大胆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推进。着力解决“就医难、看病贵”的难题,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实惠、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破解农村居民养老难题。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稳步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 

      贫得援、残得扶,困则得其助。为大力提升社会和谐度,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我市加快建立健全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健者壮、劳者慰,宽则享其乐。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维护人民的社会生活诉求,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完成,正悄悄改变着群众的生产生活,老百姓的幸福愿景正逐步转化成美好现实。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水平。加快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到2015年,城市低保保障约13.5万人,月人均补助190元。农村低保保障约32.5万人,月人均补助85元。完成城市低保对象13.5万人人均170元的医疗救助。农村完成约32.5万人人均170元医疗救助。新(改、扩)建敬老院4所,新增床位750张,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25人。 

      到“十二五”末,全市残疾人生活总体将达到小康,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将构建起我市“两个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面推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残联组织和残疾人自身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作用。以建设达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大力加强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县级及以上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适应“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需要,真正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达州市实施民生工程纪实

  • 2011年07月14日 00时00分
  • 来源: 达州市府
  •   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也是达州市“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关键之年,市委、市政府集中民智民力,把推进发展与增进民生福祉统一起来,将工作重心聚集到“提升群众幸福度、增强百姓幸福感”上来,深入实施九大民生工程,涉及就业促进、扶贫解困、教育助学、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百姓安居、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文化体育等九大板块,全方位构筑“生活富裕、生产发展、生态文明”的百姓幸福生活网。 

      回首过去 民生工程硕果累累 

      回首第二次党代会以来的6年时间,达州市城乡低保逐步实现应保尽保,管理走向规范化、法制化,累计保障2085.7万人(次),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14.84亿元,城市低保累计人均月补差从“十五”末的51元增加到167元,农村低保累计人均月补助从“十五”末的10元增加到64.29元。城乡医疗救助从无到有,从临时救助到实现及时补缺人性化、城乡医疗救助一体化,共救助17.75万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2.25亿元。五保供养实现集散结合标准化,供养人数达到55625人,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1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230元,散居供养标准由每人每月50元提高到每人每月150元,集中供养率从7%增加到41%;救灾减灾实现协同联动科学化,实现了由单纯救灾向减灾、备灾、抗灾、防灾和灾害救援并重的转变,累计争取生活应急和灾后重建资金6.5亿元,重建房屋10余万户、32万余间。 

      共新建县级社会福利救助中心7所、民办福利机构7所,市级迁建社会福利院1所,新建儿童福利院1所,改造民康医院1所,全市福利机构总数已达17所;总床位达2521张,为“十五”末215张的12.08倍;在院人数1681人,为“十五”末209人的8.04倍;国办老年社会福利机构新增床位500张,社会养老服务得到长足发展,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初步建立。累计投资2.8亿元,改(扩、新)建敬老院96所,为“十五”期间建设总数32所的3倍。 

      “十一五”以来,累计实施白内障复明手术1.4万例,其中免费手术6200例。救助精神病人1750人(次)免费服药。为149名肢残儿童实施矫形手术,免费为866名贫困下肢残疾人装配假肢。免费收训527名聋儿进行听力语言康复训练。免费为12105名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为1.87万余名贫困残疾人发放用品用具。免费培训残疾人4.4万余名,多渠道安置1.3万余名。资助3210名贫困残疾学生上学。为1053户农村贫困残疾人实施了危房改造。将2.59万名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2.17万名城镇残疾职工纳入社会保障,25.04万名农村残疾人纳入新农合医保,将4310名符合享受居家托养补贴条件的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纳入居家托养,7.08万名农村残疾人纳入新农合社保,临时救济5.16万残疾人。 

      展望未来 保障民生促和谐 

      大手笔投入,到“十二五”末,全市民生支出占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比重预计达到60%以上。大范围覆盖,今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费提供教科书试点覆盖人群达72.3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年末覆盖人群达60.8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95%的农村居民,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覆盖人群达72.3万人,提供法律援助达1.7万人。大力度推进,民生工程“预决算推进机制”、督查通报机制、目标问责机制……,一条条“硬杠杠”直指民生工程。 

      为使民生工程尽可能多地为民谋福祉,全市各地各部门大胆开拓思路,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全力推进。着力解决“就医难、看病贵”的难题,扎实推进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建立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更便捷、更实惠、更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同时,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着力破解农村居民养老难题。逐步扩大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稳步实施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险,加快推进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加快推行农村五保户集中供养。 

      贫得援、残得扶,困则得其助。为大力提升社会和谐度,切实改善困难群众的生活条件,我市加快建立健全困难群体、特殊群体、优抚群体的社会保障机制,不断提高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健者壮、劳者慰,宽则享其乐。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维护人民的社会生活诉求,不断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大批民生工程的实施完成,正悄悄改变着群众的生产生活,老百姓的幸福愿景正逐步转化成美好现实。 

      加强民生工程建设,努力提升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医疗救助水平。加快敬老院建设,提高农村五保老人供养水平和集中供养率。到2015年,城市低保保障约13.5万人,月人均补助190元。农村低保保障约32.5万人,月人均补助85元。完成城市低保对象13.5万人人均170元的医疗救助。农村完成约32.5万人人均170元医疗救助。新(改、扩)建敬老院4所,新增床位750张,新增集中供养五保对象325人。 

      到“十二五”末,全市残疾人生活总体将达到小康,残疾人生存和发展状况将得到明显改善。将构建起我市“两个体系”建设的基本框架,保障水平和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全面推行“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各级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残联组织和残疾人自身共同发展残疾人事业的作用。以建设达州市残疾人综合服务中心为龙头,大力加强为残疾人服务的基础设施建设,全市县级及以上残疾人服务设施建设规模、建设水平和服务能力达到全省一流水平。全面提升基层残疾人组织规范化建设水平,适应“量体裁衣”式个性化服务的需要,真正形成“机构健全规范、队伍稳定实干、服务功能完善”的工作格局。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