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三农”工作发展综述
自2005年市二次党代会以来,达州市委、市政府抓住国家连续出台支持“三农”发展的中央1号文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及省委、省政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连片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历史机遇,坚持把“三农”工作放在重中之重,全面落实中央、我省强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加大“三农”投入,大力推进农业“四区建设”,统筹推进城乡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追赶跨越、加快发展的可喜局面,正由农业大市向农业强市稳步推进。
落实强农惠农政策
“三农”发展后劲十足
从2006年起,取消了农业税、牧业税、农业特产税和牲畜屠宰税,延续2600多年的“皇粮国税”就此终结;
2007年,取消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杂费;
2008年,农村基本建立起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得以缓解;
2009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在部分县(市、区)启动,农民看病贵、养老难的负担也大大减轻;
……
达州市严格落实中央、省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不断创新强农惠农工作思路,拓宽强农惠农领域,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的范围。各项强农惠农政策之好前所未有、支农投入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农民群众得到实惠之多前所未有。
为了确保国家的强农惠农政策真正得以落实到农户,我市成立专门的督查队伍,多次对惠农政策落实情况进行专项检查。仅2010年,全市便落实兑现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助、农机购置补贴、家电购置补助等共计6.5亿余元。
与此同时,我市高度重视农村民生建设,始终把缩小城乡发展差距,促进城乡协调发展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启动实施了“百万农民工”培训工程,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深入实施扶贫开发“一体两翼”战略,积极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
截止2010年底,全市共启动新农村建设示范村629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片7个,累计解决农村102万人安全饮水问题、75万人行路难问题、30万人用电难问题,帮助50余万人用上了清洁能源。农村贫困人口由“十五”末的54.5万人减少到“十一五”末的21.3万人。
夯实农业发展基础
农业生产能力稳步增强
从2005年至2010年,全市累计投入农建资金69.5亿元,向上争取农建项目资金50.58亿元,累计完成通畅和通达工程8629公里,新建(硬化)乡村机耕道5129公里,整治病险水库252座(次),完成中低产田土改造50.75万亩,实施“金土地工程”35.6万亩,新建沼气池12.5万口,完成营造林面积127.9万亩。
市委、市政府坚持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紧扣打造川东北特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目标,启动实施了7个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区建设,推进特色优势产业标准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建成产业基地十万余亩。启动建设6个农产品加工集中区,吸引30家企业,投资额达10.5亿元,加速了资源要素的聚集,推动了龙头企业的集群发展。
6年来,全市共新增1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7家,达到13家;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新增30家,达到81家。2010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实现销售收入65亿元,比2005年增长170%。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示范区11.5万亩,其中,发展以钢架大棚、滴灌喷灌等为主的设施农业2.5万亩,建设畜牧养殖小区781个,发展适度规模养殖户2万户。
如今,我市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个,四川省名牌和四川省著名商标30个,有机食品、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认证82个。
得益于农业基础的夯实,我市粮食连年增产,农民收入节节攀升。2010年,粮食总产299.4万吨,肉类总产72万吨,均列全省第二位;实现农业增加值195亿元,比2005年增长67%;农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84元,比2005年增长72.7%。
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
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顺应发展方式转变的新要求,健全农业农村发展的统筹机制。树立统筹发展的全局观,注重在全面跨越中谋划和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变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的思路和方法。”市委书记焦伟侠在今年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的一席话道破了我市激发农村发展活力的办法和理念。
我市坚持将改革和创新贯穿农业农村发展全过程,通过改革创新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一是积极探索城乡统筹发展路子,成功推进通川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在“创新劳动就业、户籍管理、社会保障等体制机制,努力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大竹、开江等县也在激发乡镇基层活力,创新管理模式等方面作出了有益的探索。
二是积极探索利益紧密联结机制,推行“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农户”、“龙头企业+基地+农户”、二次返利等紧密利益联结模式,不断提高农民在产业链条的获利能力。实施农民专合组织“万人帮扶行动”试点,培育农民专合组织1844家,其中,规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50个,专合组织成员16.42万个,带动农户57.8万户。
三是积极探索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有效途径,健全土地流转市场,搭建平台,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全市流转土地44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0%。林权制度改革以明晰产权为主的主体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完成确权勘界1109.85万亩,占应林改面积的99.86%,已完成登记发证122.93万份,颁证面积1108.28万亩,占应颁证面积的99.85%。使土地、林权等成为农民获得财产性收入的重要来源。
四是积极破解农业融资难题,成立达州市农业和中小企业融资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农业企业融资难题逐步得以解决。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