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十一五”时期阿坝州经济发展综述

  • 2011年06月24日 00时00分
  • 来源: 阿坝州府
  • 【字体:
  •   在挑战中前行 在奋进中跨越

      --“十一五”时期全州经济发展综述

      “十一五”期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实现517亿元,比“十五”增长4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8.1亿元,增长2.8倍,是1952年至2005年投入总和的1.7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实现44.6亿元,增长1.6倍。这样一组数据,展示了阿坝州“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阿坝州紧抓灾后重建机遇,实施生产力布局调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再生性跨越,全州经济总量达到新高度,拓展了发展新空间。

      乘风破浪 阿坝经济在曲折中跨越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州生产总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达87亿元,比2005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3.8:32.8:43.4 调整为18:42.3:39.7,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人均生产总值达9758元,比上年增加1270元,年均增加1099元。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5.1亿元,比2006年增长13.7%。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2062万美元,其中出口1618万美元,增长1.7倍。固定资产投资达108.6亿元,增长15.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8亿元,增长24.1%。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4亿元,创历史新高。

      2008年第一季度,阿坝州经济发展实现了近10年来该季度发展的最高速度,经济健康运行,实现生产总值21.07亿元,增长14%,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打乱了全州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节奏。农牧业严重受灾,工业基础被摧毁,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遭受重创,重要经济指标出现大幅回落。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前所未有的挑战,阿坝州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多个省市的大力援助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交出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成绩。2008年第四季度,全州经济下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5.6亿元,超额完成计划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亿元,超额完成计划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9元,增长10.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增长6.2%。

      2009年和2010年,全州上下紧抓灾后重建重大机遇,实现了全州经济的强势崛起。

      回首“十一五”,这五年是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繁荣,和谐稳定大局不断稳固的五年。

      受益经济增长 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路修好了,乡村连锁超市开到了家门口,日用的油盐酱醋在这里都能够买到,家住茂县凤仪镇静州村的冯明秀大妈现在做饭不用每天上街买菜了,门口就是超市,各种新鲜蔬菜都有,价格和县城的差不多。 借助灾后重建,全州新建农家店446个、乡镇商贸中心12个,市场体系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全州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市场秩序井然、供销两旺。

      马尔康县梭磨乡的农民致富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80%的农户拥有了汽车、小四轮拖拉机、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村民也用上了电话、手机、小灵通等通信工具。同时村上还建起了“两委”会活动室、“蔬菜合作社”办公室,农民科技培训教室,解决了村级干部多年来没有办公室的问题……这是马尔康县梭磨蔬菜合作社社员通过科学种植蔬菜致富带来的变化。

      通过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仅2010年,全州建设高标准核心种植示范基地50个,特色基地面积达87.1万亩,特色农产品达126万吨。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349个。特色产业在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上实现重大突破。农作物、畜禽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居全省前列。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5户、专合组织15个,农牧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

      链接:“十一五”时期,全州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农牧稳州、工业强州、旅游富州、文化扬州、依法治州、稳定安州”总体工作思路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先后战胜特大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回顾“十一五”,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三年,面对复杂艰难的局面,面对前所未遇的严峻考验,全州经济实现了在逆境中超常奋进,在巨灾后奋然崛起。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十一五”时期阿坝州经济发展综述

  • 2011年06月24日 00时00分
  • 来源: 阿坝州府
  •   在挑战中前行 在奋进中跨越

      --“十一五”时期全州经济发展综述

      “十一五”期间,全州地区生产总值累计实现517亿元,比“十五”增长48.7%;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98.1亿元,增长2.8倍,是1952年至2005年投入总和的1.7倍;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累计实现44.6亿元,增长1.6倍。这样一组数据,展示了阿坝州“十一五”期间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的显著成绩。

      “十一五”期间,阿坝州紧抓灾后重建机遇,实施生产力布局调整,推动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实现了产业发展的再生性跨越,全州经济总量达到新高度,拓展了发展新空间。

      乘风破浪 阿坝经济在曲折中跨越

      我们要发展,我们更要科学地发展。带着这样的理念走进“十一五”,迎接我们的是超乎想象的一系列严峻考验。

      “十一五”开局之年,全州生产总值实现两位数增长。生产总值达87亿元,比2005年增长12.8%,三次产业结构由2002年的23.8:32.8:43.4 调整为18:42.3:39.7,产业结构日趋合理。人均生产总值达9758元,比上年增加1270元,年均增加1099元。2007年,全州生产总值首次突破百亿元大关,达105.1亿元,比2006年增长13.7%。实现进出口贸易总值2062万美元,其中出口1618万美元,增长1.7倍。固定资产投资达108.6亿元,增长15.4%。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8.8亿元,增长24.1%。全年接待海内外游客881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74.4亿元,创历史新高。

      2008年第一季度,阿坝州经济发展实现了近10年来该季度发展的最高速度,经济健康运行,实现生产总值21.07亿元,增长14%,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汶川特大地震打乱了全州经济发展的步伐和节奏。农牧业严重受灾,工业基础被摧毁,以旅游为主导的服务业遭受重创,重要经济指标出现大幅回落。 面对前所未有的困难,前所未有的挑战,阿坝州在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多个省市的大力援助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交出了前所未有的漂亮成绩。2008年第四季度,全州经济下滑势头得到有效遏制。全年完成生产总值75.6亿元,超额完成计划2.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2亿元,超额完成计划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29元,增长10.3%;农牧民人均纯收入2555元,增长6.2%。

      2009年和2010年,全州上下紧抓灾后重建重大机遇,实现了全州经济的强势崛起。

      回首“十一五”,这五年是阿坝州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最快、效益最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全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繁荣,和谐稳定大局不断稳固的五年。

      受益经济增长 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路修好了,乡村连锁超市开到了家门口,日用的油盐酱醋在这里都能够买到,家住茂县凤仪镇静州村的冯明秀大妈现在做饭不用每天上街买菜了,门口就是超市,各种新鲜蔬菜都有,价格和县城的差不多。 借助灾后重建,全州新建农家店446个、乡镇商贸中心12个,市场体系恢复重建基本完成。全州物价保持基本稳定,城乡市场秩序井然、供销两旺。

      马尔康县梭磨乡的农民致富了,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家家户户盖起了新房,各种家用电器一应俱全,80%的农户拥有了汽车、小四轮拖拉机、摩托车等交通工具,村民也用上了电话、手机、小灵通等通信工具。同时村上还建起了“两委”会活动室、“蔬菜合作社”办公室,农民科技培训教室,解决了村级干部多年来没有办公室的问题……这是马尔康县梭磨蔬菜合作社社员通过科学种植蔬菜致富带来的变化。

      通过基地建设,推进农业生产标准化,促进农牧民增产增收,仅2010年,全州建设高标准核心种植示范基地50个,特色基地面积达87.1万亩,特色农产品达126万吨。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349个。特色产业在空间布局、发展规模和质量效益上实现重大突破。农作物、畜禽品种改良和疫病防控整体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居全省前列。新增州级以上龙头企业5户、专合组织15个,农牧业组织化和产业化经营程度进一步提高。

      链接:“十一五”时期,全州上下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坚持“生态立州、科教兴州、农牧稳州、工业强州、旅游富州、文化扬州、依法治州、稳定安州”总体工作思路和“一体两翼”经济发展战略,先后战胜特大冰冻雨雪灾害、汶川特大地震和映秀特大山洪泥石流等重大自然灾害,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各项经济指标超额完成。回顾“十一五”,特别是2008年以来的三年,面对复杂艰难的局面,面对前所未遇的严峻考验,全州经济实现了在逆境中超常奋进,在巨灾后奋然崛起。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