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惠民增收 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全年全州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农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4%,力争达到183亿元、增长4.8%;粮食产量达到222万吨、增长1.51%,力争达到225万吨、增长2.75%;肉类总产量达到69.06万吨、增长4.4%,力争达到69.44万吨、增长5.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126元、增长12.3%以上,力争达到5271元、增长15.5%。
抢抓机遇,抓好项目争取
以规划定项目、以规划争项目,力争我州有更多的项目进入国家规划和省建设项目。全年力争投入26.3亿元,完成农业项目建设25个。
利用好国家实施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有利契机,从抓好生态环境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项目的上报来积极争取工作。从水利的薄弱环节出发,力争在农田水利、中小河流治理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解决工程性缺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尤其是要抓住当前农产品价格走高、农村市场趋旺的有利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项目,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
抓好产业发展,努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提升全省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会理县的建设水平,继续抓好德昌、会东、盐源、昭觉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强县培育县”,西昌、会理2个“省级现代畜牧业强县培育县”,金阳“省级现代林业产业强县培育县”和昭觉、会东、美姑3个州级现代畜牧业试点县建设,争取有更多的县进入省产业强县行列。加快发展设施农业、特色效益农业和观光农业,重点抓好西昌、德昌、冕宁3县市的设施农业建设。
针对去冬今春气候异常和可能出现的干旱,将加大科技措施推广力度,深化粮油高产创建活动,扩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模式,落实良种统供、技术统训、物资统配、病虫统防等措施,努力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确保粮食安全。
加强马铃薯品种选育、种薯繁育、良种推广,力争种植面积达225万亩,商品率突破59%。以烟叶、蚕茧、水果、蔬菜、花卉等产业为重点,做大特色产业规模。加快优质水稻、苦荞麦生产基地建设和燕麦研发步伐,形成新的支柱产业。
加强生猪、肉牛、山羊、绵羊、乳品和肉鸡、肉鸭加工原料生产基地建设,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把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作为增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撑,加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引进与培育力度,力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151家,其中过亿元企业12家、规模以上75家。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
抓好劳务开发,进一步健全劳务开发体系
进一步夯实基础、巩固成果、乘势而上,大力实施劳务开发“双百工程”,确保今年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64万人,培训农民工1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47亿元以上。
启动“凉山农民工定向培训输出项目”,依托省、州劳务培训基地、职业技术学校、州内外用工企业,狠抓订单、定向培训,确保受训农民工全部上岗就业。完成劳务品牌培训、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新型农民培训、劳务扶贫培训、在岗培训“五大专项培训”2.44万人。
大力培养劳务经纪人,加强对经纪人经营行为的引导和管理,不断壮大经纪人队伍。积极引进州外培训基地进驻凉山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探索由发包单位委托培训机构直接到用工企业、在建大项目、在建大工程开展农民工技能培训。坚持政府推动与市场推动相结合,搭建劳务合作新平台,开拓劳务输出新市场。加大农民工社会保障执行力度,完善用工合同,健全农民工维权机制。
抓好品牌建设,坚持走外向型农业发展路子
让本土特色走出去,拥有知名度和美誉度,必须要抓好“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营造良好舆论环境,以此提升品牌形象。
进一步推进开放合作,拓展销售渠道,开展“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试点,引进大城市超市和农产品加工营销企业进驻凉山发展,与农产品基地建立合作关系。扩大与上海食品协会贸易分会的合作领域,开展与北京市农委的合作,使凉山的特色农产品进入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市场。推进与津巴布韦政府的烟草技术合作,与泰国北碧府合作建设中泰农业高科技示范园区。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继续实施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贷款州级财政贴息政策;拓宽农业融资渠道,依托州农业发展投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加大对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品牌创建的信贷支持力度,切实解决贷款难、担保难等问题。
大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加快制定大凉山烤烟、大凉山苦荞、大凉山粳米、大凉山苹果等地方标准。修订马铃薯、蚕茧、石榴、脐橙、洋葱等地方标准,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进一步完善州和西昌市农产品检测中心,启动建设昭觉、美姑、会理、会东县级畜牧质检站。
出台“大凉山特色农产品”标识使用办法,以产地证明商标规范整合,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标识使用,提升“大凉山特色农产品”品牌形象。大力扶持品牌创建主体做大做强,兑现品牌奖励政策。重点扶持好医生药业、环太实业、华宁农牧科技等60多家龙头企业,争创驰名商标、著名品牌。
抓好惠民政策的落实,努力让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完善措施,加强管理,进一步落实好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奶牛补贴等惠农政策,确保政策不走样、农民得实惠。
积极争取扩大马铃薯原种生产补贴规模,积极争取把马铃薯、苦荞麦纳入良种补贴范围,把马铃薯生产大县纳入粮食生产大县奖励范围。大力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为农民降低农业生产风险。认真抓好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兑付工作,启动草原生态保护补助机制。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