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工作目标公示
记者注意到,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东延线及4号线、全面完成223个农村乡镇(街道)公益性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200元和85元、市管公立医院全部实行“无假日医院”、建设保障性住房400万平方米6.4万套等与广大市民密切相关的众多民生项目,均列入了我市2011年为民办实事民生工程工作目标。
市委市政府2011年民生工程工作目标
环境提升工程
(一)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大力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向基层、村庄、盲点死角延伸,持续深化“七乱”治理和“七进”活动,加大“除陋习、树新风”和“治三乱”力度。深入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建设,完善城乡环卫基础设施,夯实基层基础,健全长效机制,提高城乡现代化管理水平。新建健康绿道200公里;完成人民公园、新华公园等5个公园开敞改造,建成开放茶店子等6个公园和25个块状绿地;新启动一般场镇改造50个;建成林盘保护示范点50个。提升改造10处街道(游园)绿化景观;实施拆墙透绿10公里、屋顶绿化4万平方米;新建新农村绿色家园50个。对中心城区550个老旧院落实施环境改造。
(二)大气和水环境治理。加大大气环境和扬尘治理力度,强化运渣车和建设工地监管,深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整治及油气污染治理,全年中心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15天,API指数年均值下降1%。加快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大排水管网建设力度,中心城区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1%;完成2010年已开工58座乡镇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设施建设并投入使用;继续加大河道治脏治臭力度,完成新增中心城区16条河道污染治理,基本实现水清无味。
(三)交通缓堵保畅。成都东客站综合交通枢纽建成营运。加快地铁2号线1期工程及2号线西延线建设,开工建设地铁2号线东延线及4号线。加快实施中心城区5座立交桥建设,建成人行天桥20座和一环路高升桥等3座立交桥;开工建设公共停车场10个,建成5个。新建公交场站和公交临时停车场20个;新增出租车1200辆、公交车1500辆、公交专用道35公里;建成公安交通智能调度指挥系统和主干道交通流量视频采集系统1期工程;扩建道路交通技术监控设备。加大占道临时停车管理力度,实施“优化调整占道临时停车差别化收费”。加强道路交通组织疏导和交通秩序整治,有效缓解交通拥堵。
就业促进工程
(一)扩大就业规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新增转移就业人数10万人;城乡失业人员再就业6.6万人;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2亿元,发放妇女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000万元。
(二)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本地生源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85%,有就业意愿的困难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率达100%,促进2030名高校毕业生参加就业见习,促进105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创业;全市行政村(涉农社区)每村(社)有2名、城镇社区有1名大学生志愿者;“农村中小学特岗教师计划”、“乡镇公立卫生院大学生支医计划”和“大学生服务社区就业和社会保障计划”志愿者人数分别不低于1200名、800名和500名。
(三)帮助农民工就业创业。培训农民工18.3万人。其中,在岗培训3万人,品牌培训0.8万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8.5万人,新型农民培训2万人,新市民素质培训4万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140万人次。推动实现农村小额贷款3000万元以上;建立“回乡农民工创业示范园”3个、“创业就业培训示范基地”10个,培养“创业带头人”100名,带动就业5000人。健全建筑农民工权益保障体系,免费发放建筑农民工实名“双卡”30万张。
(四)推动青年(大学生)创业。提供青年创业小额贴息贷款1000万元;新增青年(大学生)创业载体2万平方米、创业项目300个,引进100个以上创业项目入园发展,实现青年(大学生)就业8000人。
扶贫解困工程
(一)农村扶贫增收。全市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5%以上。
(二)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按城乡低保人数和农村“五保”人数计算,城乡低保对象和农村“五保”对象年人均医疗救助水平不低于200元。
(三)城乡困难群众法律援助。新建3个县级以上规范化法律援助接待受理大厅。对全市城乡受援人群提供法律援助38000人次,办理公证、司法鉴定法律援助案件4000件以上。
(四)计划生育扶持和奖励。给予符合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父母每人每年720元奖励;给予符合条件的独生子女伤残或死亡家庭父母每人每年960元或1200元的扶助金。
(五)帮扶困难职工及子女。为符合条件的建档困难职工每人每年提供400-1000元的生活和医疗救助;对新考入大学的建档困难职工子女给予一次性入学救助。
(六)残疾人关爱工程。帮助农村9600名贫困残疾人发展生产、增加收入,扶持城镇残疾人新增就业2500名;为4600户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为3000名贫困白内障患者实施免费复明手术。
(七)爱心超市建设。全市新建慈善爱心超市30个。
教育助学工程
(一)发展学前教育。全面完成223个农村乡镇(街道)公益性标准化中心幼儿园建设,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拥有1所公益性幼儿园。对全市公益性幼儿园按生均经费拨款方式给予补助。
(二)义务教育“两免一补”。继续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费,免费向符合条件的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教科书和作业本,做到“应免尽免”;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贫困学生发放生活补助,做到“应补尽补”。
(三)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对全市符合条件的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阶段及两类高中教育阶段城乡低保家庭和低保边缘困难家庭学生实施教育资助。对普通高中家庭困难学生按每人每年平均1500元的标准给予生活补助。对中等职业学校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困难的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含技工学校学生)免除学费。对非成都户籍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农村学生、县镇非农户口学生和城市家庭困难学生实施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补助;对成都户籍并在我市中等职业学校就读的一、二年级学生实施每人每年1500元生活补助。继续实施“阳光圆梦工程”,确保全市考上高校的低保家庭子女不因贫困失学。
(四)职业教育。继续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进一步加大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建设,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办学条件。中等职业学校招生9.85万人。对成都户籍学生就读符合条件的全日制中等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的一、二年级学生实施职业教育券资助。
(五)特殊教育。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入学实现应进全进。
(六)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开工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项目19个,对4万平方米校舍进行加固重建,全面解决现有校舍安全隐患,达到抗震避险、综合防灾要求。
社会保障工程
(一)城乡困难群众最低生活保障。逐步提高低保标准,同一区(市)县非建成区(农村)低保标准达到建成区(城市)低保标准的65%。全市城市低保对象和农村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达到200元和85元。
(二)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240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不低于420万人。
(三)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
(四)福利设施建设。建成开放市第二社会福利院,新增床位500张;建成二、三圈层县级综合福利中心,新增床位1450张。
(五)养老服务示范建设。创建1个省级养老服务示范社区。
(六)关爱未成年人工作。组织实施留守儿童“寸草心”家园提升工程等10个为未成年人办好事实事项目。
(七)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新建标准化志愿者服务站100个,新增志愿者服务人员2200人。
(八)阳光家园计划。居家托养智力、精神和重度残疾人4020人;资助9家残疾人托养服务机构。
医疗卫生工程
(一)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建成县级综合医院1所、改(扩)建乡镇卫生院10所,开工建设金堂县中医医院。完成村卫生站信息系统建设,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管理全覆盖。
(二)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实施全民免费健康体检。全面推行免费孕前优生健康检查。市管公立医院全部实行“无假日医院”,85%以上的市管公立医院开展“日间手术”。普及卫生救护知识,新增卫生救护急救员1万名,新增师资100名。
(三)重性精神疾病患者救助。重性精神病患者参保率达100%,社区管理率达80%以上,对1000名贫困重性精神疾病患者实施门诊、住院等医疗救助。
(四)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全面实施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政策,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99%,高危孕产妇管理率达100%,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至12.80/10万,婴儿死亡率降低至6%。。
百姓安居工程
(一)缓解城乡居民住房困难。建设廉租房、经济适用住房、公共租赁住房等保障性住房400万平方米6.4万套(其中棚户区改造8000户)。基本消除农村低保户的土坯房。
(二)地质灾害治理。组织实施5处重大地质灾害治理工程;组织实施100户受地质灾害威胁的农户避险搬迁;实施龙池片区3处地质灾害应急抢险及应急治理工程。
(三)县域城乡居民饮水提升。实现场镇自来水供给全覆盖,启动自来水“村村通”工程,解决30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四)食品安全监管和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完善33类食品市场准入制度,进一步提升生猪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完成4个大型批发市场信息化改造和电子化结算系统建设,完成50%的标准化菜市场信息化改造和蔬菜追溯子系统建设,完成中心城区86家大中型连锁超市蔬菜追溯子系统建设,中心城区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和学校食堂全部实现肉类溯源管理。加强食品质量日常监管和专项抽查,定期公布检查结果;加强诚信计量市场计量监管队伍建设,提升诚信计量市场建设管理水平。中心城区新(改)建标准化菜市场12个。
(五)完善应急设施。利用人防工程标识市民应急避难场所120处,为422个社区配发应急救援器材。
(六)推进农村新居建设。深入推广“新家园、新生活、新风尚”活动,在郊区(市)县农民集中居住区打造示范点50个。
基础设施工程
(一)农村道路建设。新建(改建)农村通乡油路300公里、通村公路500公里。
(二)国省干线公路养护管理。国省干线公路路面使用性能指数达85。
(三)水利设施建设。完成金堂县建设水库除险加固;修复水毁灌溉工程56处,恢复灌溉面积50万亩。启动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双流县龙泉山脉易旱片区33个乡镇和蒲江县长丘山易旱片区5个乡镇的抗旱能力提升工程;完成新都区、邛崃市、新津县的抗旱能力提升工程,新增(恢复)蓄水能力500万立方,改善旱地浇灌面积6万亩。
(四)电力设施建设。新建(改建)4座220千伏变电站、10座110千伏变电站,重点解决中心城区供电能力;建设(改造)农村电网各类线路2305.8公里,解决跨区域供电问题;全市电力缴费网点达1300个。
(五)通信设施建设。加快光纤宽带和3G基站建设,优化公众通信网络环境。全市行政村光纤通达率达80%,商务楼宇光纤通达210幢,住宅小区光纤到户60万户;建设5个光纤网络免费体验点;新建(升级)1650个3G无线通信基站,扩大网络覆盖,提升网络带宽。
(六)邮政设施建设。建设乡镇邮政所34个,实现乡镇邮政所满覆盖;恢复(建设)中心城区邮政网点100个,全市行政村“村邮站”新增20%。
(七)电动汽车应用基础配套。新建电动汽车充电桩100个,新增电动公交示范运行线路2条。
生态建设工程
(一)耕地质量建设。深入实施“金土地工程”,完成整理土地11.3万亩,新增耕地1.2万亩,建设稳产高产基本农田6.6万亩。建设高标准农田4万亩。
(二)退耕还林工程。巩固退耕还林成果46.09万亩,完成产业林基地建设及龙泉山脉生态植被恢复12万亩。
(三)重点流域污染企业治理。挂牌限期治理5户工业企业和3户规模化畜禽养殖企业。
文化体育工程
(一)文化设施建设。完成成都博物馆钢构主体工程;启动成都民办博物馆聚集中心项目建设;完成武侯祠博物馆西区开敞改造。免费开放4家博物馆、纪念馆。完成28个社区文化中心、117个文化活动室、16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业务专用设备配送。
(二)文化惠民活动。中心城区全年放映1600场社区公益电影;全市行政村(涉农社区)每月免费放映1场公益电影,全年共放映28368场;举行“成都城乡文艺巡演快车”活动200场。
(三)农村广播电视。完成4个“村村通”发射台的数字化改造;完成300个村和100个农民集中居住区广播室建设。
(四)农村科技服务。一、二圈层每个区(县)建成科普基地2个,三圈层每个县(市)建成科普基地1个。建成农村科技信息服务站(点)50个。
(五)推动全民健身。全市新建全民健身体育设施200套、阳光儿童体育乐园19个;向90所郊区(市)县学校赠送体育器材;为农村乡镇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800名;组织开展各类全民健身活动500次,体育场馆免费开放体育锻炼120万人次。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