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7-14

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2010年07月22日 17时21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字体:
  •   今年以来,凉山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提速增效、提质增量“双提升”战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好转、内需较强和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作用下,以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为抓手,乘势而进,加快发展,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全面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上半年,凉山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44亿元,增长19.5%,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5亿元,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12亿元,增长3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77亿元,增长1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0%。主要指标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3亿元,增长39.8%,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2%,居全省第三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6亿元,增长34.5%,总量居全省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亿元,增长18.1%。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全面提速,表明我州“双提升”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凉山州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积极落实抗旱措施,农业经济平稳发展。上半年,凉山州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三农”工作主题,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落实抗旱措施,降低灾害损失,促进了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2.96亿元,同比增长3.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5万元,增长3.6%。由于严重春旱影响,小春粮油造成减产。全州小春粮食播面12.5万公顷,增长1.6%,产量36.76万吨,下降3.2%;油菜播面2.02万公顷,下降2.39%,产量3.56万吨,下降2.65%;各类蔬菜产量85.53万吨,增长3.12%。畜牧业稳步发展,猪、牛、羊出栏数分别增长2.6%、3.9%、5.1%,肉类总产量33.26万吨,增长3.78%。

      二、加快推进“工业凉山”建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在资源型产品需求和价格回稳的态势下,抓抢机遇,着力推进项目跟进、技术改造、园区建设和要素保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全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417户,同比新增3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7.2%,增幅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

      从运行态势看,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趋向稳定。自4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 35.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3.2%,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4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0.8%,黑色金属冶炼业增长17.5%,有色金属冶炼业增长28.9%,电力行业增长16.2%。

      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增产。在3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加的达25种,增长面达75.8%。其中:焦炭增长69.2%,发电量增长16.4%,铁矿石原矿量增长38.6%,铜选矿产品含铅量增长19.4%,铅选矿产品含铅量增长97.8%,锌选矿产品含锌量增长83.2%,锌增长19.8%,农用化肥增长59.5%,卷烟增长13.9%,水泥增长35.9%。

      工业企业效益迅速恢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6.4%,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51亿元,增长71.1%;利润总额25.66亿元,增长103.1%;利税总额50.08亿元,增长84.4%。亏损企业数106户,同比减少11户;亏损面25.42%,同比下降2.6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40亿元,同比下降12.2%。

      工业大县和重点企业贡献突出。西昌、会理、会东、盐源、冕宁、德昌6个工业大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1.2%、52.1%、24.8%、37.5%、46.9%、36.3%,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2%,对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4.2%。产值过亿元的企业62户,同比增加27户,所占总产值比重由同期的59.0%提高到67.1%。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建设进度,扩大投资规模。上半年全州施工项目达到1149个,同比增加29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81个,比上年增加10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3亿元,增长39.8%,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2.3亿元,增长26.3%,第二产业投资198.9亿元,增长34.1%,第三产业投资90.1亿元,增长56.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8%,是推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分县市看,全州17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增长,有12个县市实现了“双过半”。超过全州平均增速的县市有宁南(110.1%)、甘洛(68.4%)、西昌(64.1%),美姑(61.4%)、会东(57.5%)、盐源(54.9%)、昭觉(48.6%)、木里(40.8%)等8个县市。

      基本建设对投资增长的拉动明显。基本建设投资218.6亿元,增长26.2%,占投资总额的72.6%,拉动投资总额增长21.1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25.8亿元,增长84.3%,拉动投资总额增长5.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1.8亿元,增长375.7%,拉动投资总额增长4.3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投资38.9亿元,增长35.6%,其中电力供应投资24.7亿元,增长115.9%;产业投资168.9亿元,增长25.7%,其中采矿业投资24.9亿元,增长189.4%,制造业投资42.4亿元,增长17.0%,电力生产投资101.6,增长13.4%;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80.9亿元,增长69.9%;其他投资12.6亿元,增长159.3%。

      项目竣工进度加快。上半年竣工投产项目达到325个,同比增加126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21.4亿元,同比增长93.3%。

      继续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上半年新签约项目25个,其中二季度签约项目17个;实际到位资金127.73亿元,增长35.0%;完成出口总额1878万美元,增长84%。

      四、财政增收稳定,金融环境趋好。全州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长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6亿元,增长34.5%。其中:税收性收入19.2亿元,增长34.9%,比重达到58.9%;非税收性收入13.4亿元,增长3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0.6亿元,增长30.4%,用于民生改善和基础建设的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医疗卫生、教育、城乡社区事务等五项支出合计37.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61.3%,同比净增7.5亿元,占全部净增额的53.2%。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银企联手,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18.02亿元,比年初增长5.7%。贷款余额299.08亿元,比年初净增40.54亿元,比年初增长15.68%。

      五、消费品零售和旅游市场稳中趋旺。在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加上旅游带动的增强,促进了消费市场的较快增长。

      消费市场稳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7.82亿元,同比增长18.1%。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15亿元,同比增长18.96%,农村市场实现27.67亿元,同比增长15.21%,农村市场增速低于城镇市场3.7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5.75亿元,增长16.7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28亿元,增长24.03%,高于全州平均速度5.97个百分点,占零售总额的比重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势头。

      旅游业快速增长。继续推进旅游精品战略,加大旅游景区和接待设施建设,不断挖掘和拓宽旅游发展途径,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上半年,共接待旅游人数85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4.77%,实现旅游总收入30.75亿元,增长22.95%。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78元,增长12.2%;人均消费支出5356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994元,同比增加209元,增长11.7%,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劳务输出中获得较大收益,工资性收入增额占54.6%,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84元,增长14.3%。

      七、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0%,八大类价格累计涨跌呈现“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医疗、居住五类分别上涨5.2%、1.8%、0.5%、1.5%、2.5%,衣着、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三类分别下跌2.9%、0.2%、0.3%。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上涨13.7%及干鲜瓜果上涨14.2%的影响。

      八、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打造“西昌经济圈”和“两会增长极”成效突出,贫困县经济稳定发展,全州县市经济增速总体趋于上升,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会理、木里、雷波、西昌、盐源分别以23.8%、22.5%、20.6%、20.5%、20.0%的增速居前五位。

      1、西昌经济圈辐射作用增大。上半年,西昌经济圈(包括西昌、德昌、冕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6亿元,同比增长19.9%,完成目标49.6%,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7%。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50.37亿元,增长36.9%,完成目标的5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5.84亿元,增长54.9%,完成目标的5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增长40.2%,完成目标的5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6亿元,增长20.1%,完成目标的51.3%。

      2、“两会”增长极拉动作用突出。上半年,会理、会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47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目标的48.5%,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6%。其中: 全部工业增加值50.05亿元,增长32.5%,完成目标的5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1.40亿元,增长34.8%,完成目标的4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35.7%,完成目标的5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4亿元,增长16.7%,完成目标的48.9%。

      3、贫困县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十一个贫困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6亿元,同比增长17.8%,完成目标的45.6%,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5%。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1.73亿元,增长33.6%,完成目标的5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1.23亿元,增长36.0%,完成目标的4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8亿元,增长44.0%,完成目标的5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7亿元,增长14.3%,完成目标的52.3%。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10年上半年凉山州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 2010年07月22日 17时21分
  • 来源: 凉山州政府门户网站
  •   今年以来,凉山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的重大决策部署,大力实施提速增效、提质增量“双提升”战略,在国内外宏观经济发展环境逐步好转、内需较强和宏观调控政策效应的作用下,以强化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为抓手,乘势而进,加快发展,全州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的运行态势,全面实现时间任务“双过半”。  

      上半年,凉山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8.44亿元,增长19.5%,同比提高3.8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二。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55亿元,增长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4%;第二产业增加值166.12亿元,增长33.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6%;第三产业增加值112.77亿元,增长11.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3.0%。主要指标中: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3亿元,增长39.8%,居全省第三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7.2%,居全省第三位;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6亿元,增长34.5%,总量居全省第二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7.8亿元,增长18.1%。上半年主要经济指标的全面提速,表明我州“双提升”战略的各项政策措施取得明显成效。

      凉山州上半年经济运行特点

      一、积极落实抗旱措施,农业经济平稳发展。上半年,凉山州围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三农”工作主题,认真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大力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同时积极落实抗旱措施,降低灾害损失,促进了农业经济稳步发展。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02.96亿元,同比增长3.8%。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9.5万元,增长3.6%。由于严重春旱影响,小春粮油造成减产。全州小春粮食播面12.5万公顷,增长1.6%,产量36.76万吨,下降3.2%;油菜播面2.02万公顷,下降2.39%,产量3.56万吨,下降2.65%;各类蔬菜产量85.53万吨,增长3.12%。畜牧业稳步发展,猪、牛、羊出栏数分别增长2.6%、3.9%、5.1%,肉类总产量33.26万吨,增长3.78%。

      二、加快推进“工业凉山”建设,工业经济增势强劲。在资源型产品需求和价格回稳的态势下,抓抢机遇,着力推进项目跟进、技术改造、园区建设和要素保障,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和工业结构调整,有力推动了全州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

      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突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户数达到417户,同比新增34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累计增长37.2%,增幅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高9.6个百分点,继续保持全省第三位。

      从运行态势看,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趋向稳定。自4月份以来,连续3个月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支柱产业拉动作用明显。黑色金属矿采选业增加值增长 35.0%,有色金属矿采选业增长43.2%,非金属矿采选业增长148.5%,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50.8%,黑色金属冶炼业增长17.5%,有色金属冶炼业增长28.9%,电力行业增长16.2%。

      主要产品产量大部分增产。在33种主要工业产品中,产量增加的达25种,增长面达75.8%。其中:焦炭增长69.2%,发电量增长16.4%,铁矿石原矿量增长38.6%,铜选矿产品含铅量增长19.4%,铅选矿产品含铅量增长97.8%,锌选矿产品含锌量增长83.2%,锌增长19.8%,农用化肥增长59.5%,卷烟增长13.9%,水泥增长35.9%。

      工业企业效益迅速恢复。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36.4%,同比增长49个百分点。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58.51亿元,增长71.1%;利润总额25.66亿元,增长103.1%;利税总额50.08亿元,增长84.4%。亏损企业数106户,同比减少11户;亏损面25.42%,同比下降2.64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3.40亿元,同比下降12.2%。

      工业大县和重点企业贡献突出。西昌、会理、会东、盐源、冕宁、德昌6个工业大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为41.2%、52.1%、24.8%、37.5%、46.9%、36.3%,占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77.2%,对全州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74.2%。产值过亿元的企业62户,同比增加27户,所占总产值比重由同期的59.0%提高到67.1%。

      三、投资规模继续扩大,对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围绕重大产业、基础设施、民生工程等重点项目,强化工作措施,加快建设进度,扩大投资规模。上半年全州施工项目达到1149个,同比增加297个,其中:新开工项目681个,比上年增加100个。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1.3亿元,增长39.8%,比全省平均增速高23.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投资12.3亿元,增长26.3%,第二产业投资198.9亿元,增长34.1%,第三产业投资90.1亿元,增长56.8%。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73.8%,是推动全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分县市看,全州17个县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均增长,有12个县市实现了“双过半”。超过全州平均增速的县市有宁南(110.1%)、甘洛(68.4%)、西昌(64.1%),美姑(61.4%)、会东(57.5%)、盐源(54.9%)、昭觉(48.6%)、木里(40.8%)等8个县市。

      基本建设对投资增长的拉动明显。基本建设投资218.6亿元,增长26.2%,占投资总额的72.6%,拉动投资总额增长21.1个百分点。更新改造投资25.8亿元,增长84.3%,拉动投资总额增长5.5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11.8亿元,增长375.7%,拉动投资总额增长4.3个百分点。

      重点领域投资稳步增长。基础设施投资38.9亿元,增长35.6%,其中电力供应投资24.7亿元,增长115.9%;产业投资168.9亿元,增长25.7%,其中采矿业投资24.9亿元,增长189.4%,制造业投资42.4亿元,增长17.0%,电力生产投资101.6,增长13.4%;民生及社会事业投资80.9亿元,增长69.9%;其他投资12.6亿元,增长159.3%。

      项目竣工进度加快。上半年竣工投产项目达到325个,同比增加126个;本年新增固定资产121.4亿元,同比增长93.3%。

      继续加强对外经贸合作。上半年新签约项目25个,其中二季度签约项目17个;实际到位资金127.73亿元,增长35.0%;完成出口总额1878万美元,增长84%。

      四、财政增收稳定,金融环境趋好。全州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完成45.8亿元,同比增长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32.6亿元,增长34.5%。其中:税收性收入19.2亿元,增长34.9%,比重达到58.9%;非税收性收入13.4亿元,增长34%。财政一般预算支出完成60.6亿元,增长30.4%,用于民生改善和基础建设的支出大幅增长,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农林水、医疗卫生、教育、城乡社区事务等五项支出合计37.2亿元,占全部支出的61.3%,同比净增7.5亿元,占全部净增额的53.2%。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信贷政策,搭建银企合作平台,促进银企联手,金融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进一步增强。上半年末,全社会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18.02亿元,比年初增长5.7%。贷款余额299.08亿元,比年初净增40.54亿元,比年初增长15.68%。

      五、消费品零售和旅游市场稳中趋旺。在扩大内需、提升消费的政策效应下,加上旅游带动的增强,促进了消费市场的较快增长。

      消费市场稳定。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17.82亿元,同比增长18.1%。城镇市场实现消费品零售额90.15亿元,同比增长18.96%,农村市场实现27.67亿元,同比增长15.21%,农村市场增速低于城镇市场3.75个百分点。零售业实现零售额95.75亿元,增长16.79%。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8.28亿元,增长24.03%,高于全州平均速度5.97个百分点,占零售总额的比重同比上升0.75个百分点,呈现出平稳增长的势头。

      旅游业快速增长。继续推进旅游精品战略,加大旅游景区和接待设施建设,不断挖掘和拓宽旅游发展途径,强化旅游宣传促销。上半年,共接待旅游人数853.88万人次,同比增长24.77%,实现旅游总收入30.75亿元,增长22.95%。

      六、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拓宽增收渠道,促进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978元,增长12.2%;人均消费支出5356元,增长12.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994元,同比增加209元,增长11.7%,农民从农业产业化经营、劳务输出中获得较大收益,工资性收入增额占54.6%,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84元,增长14.3%。

      七、居民消费价格小幅上扬。居民消费价格累计上涨2.0%,八大类价格累计涨跌呈现“五升三降”。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医疗、居住五类分别上涨5.2%、1.8%、0.5%、1.5%、2.5%,衣着、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三类分别下跌2.9%、0.2%、0.3%。食品价格上涨主要是受粮食上涨13.7%及干鲜瓜果上涨14.2%的影响。

      八、县域经济全面发展。打造“西昌经济圈”和“两会增长极”成效突出,贫困县经济稳定发展,全州县市经济增速总体趋于上升,县域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会理、木里、雷波、西昌、盐源分别以23.8%、22.5%、20.6%、20.5%、20.0%的增速居前五位。

      1、西昌经济圈辐射作用增大。上半年,西昌经济圈(包括西昌、德昌、冕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0.26亿元,同比增长19.9%,完成目标49.6%,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3.7%。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50.37亿元,增长36.9%,完成目标的55.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115.84亿元,增长54.9%,完成目标的52.9%;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0.75亿元,增长40.2%,完成目标的56.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16亿元,增长20.1%,完成目标的51.3%。

      2、“两会”增长极拉动作用突出。上半年,会理、会东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5.47亿元,同比增长20.6%,完成目标的48.5%,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8.6%。其中: 全部工业增加值50.05亿元,增长32.5%,完成目标的53.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51.40亿元,增长34.8%,完成目标的47.6%;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26亿元,增长35.7%,完成目标的5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44亿元,增长16.7%,完成目标的48.9%。

      3、贫困县经济发展稳定增长。十一个贫困县共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1.56亿元,同比增长17.8%,完成目标的45.6%,对全州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24.5%。其中:全部工业增加值31.73亿元,增长33.6%,完成目标的52.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91.23亿元,增长36.0%,完成目标的48.3%;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78亿元,增长44.0%,完成目标的58.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87亿元,增长14.3%,完成目标的52.3%。

      

      
    责任编辑: 刘怡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主办单位: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运行维护单位:中国电信四川公司
  • 微信
  • 微博
  • 客户端
  • 头条号
  • 手机版 电脑版
    Baidu
    map